《醫門棒喝》~ 田序
田序
1. 田序
夫天下所重者,莫若性命。儒道,性命之正禪,究性命之微。其能保衛性命者,醫也。三者,其道一而已矣。然欲明其道,則又各由其門而入焉,禪門之有棒喝,使人覺悟性命之道耳。同里章虛谷先生,貫通乎三者之理,而尤精於醫,因慨聖道之日晦,乃以濟世之仁心,示迷津之覺路,著《醫門棒喝》四卷,屬余評點。余以譾陋,謬廁醫林,猥蒙先生青睞,目為知道之人。
白話文:
世間最珍貴的東西,就是生命。儒家和道家的思想,是探究生命真諦的正道,深入探索生命的奧祕。而能保護生命的,就是醫學。這三者,其道理都是一致的。但是想要領悟它的道理,又必須從不同的途徑入手。禪宗有「棒喝」之法,令修行者頓悟生命的奧妙。同鄉章虛谷先生融會貫通了三者的道理,尤其精通醫術。感嘆聖賢之道日益衰微,他便以濟世仁心,指明迷津,覺悟世人,寫下了《醫門棒喝》四卷,並請我為之評點。我學識淺薄,忝居醫界,愧不敢當蒙先生看重,視我為知己。
夫讀書貴能信,尤貴能疑。信則有定識而無所遊移,疑則分別決擇,衷於至是,足以正古人之失,嘉惠後學。讀儒書然,讀醫書何莫不然。醫所以托死生,保性命,關係尤重。苟徒泛然涉獵,勿深研究,有信無疑,殺人必多。此余友虛谷章子殷殷以衛生救弊為心,准經稽古,舉諸家之可疑者,詳辨其得失,《醫門棒喝》之所由著也。余雖不知醫,讀其集,理明辭達,甚易通曉。
白話文:
讀書最重要的是能夠相信,更重要的是能夠質疑。相信纔能有明確的見解,不被動搖;質疑才能分辨取捨,透徹於心。這樣才能糾正古人的錯誤,惠及後學。讀儒家的書是如此,讀醫書又何嘗不是呢?醫術是用來保全生命,關係重大。如果只是泛泛而讀,不深入研究,只相信不質疑,必定會殺死很多人。因此,我的朋友虛谷章子先生用心於救治弊端,根據經典考據古籍,列舉出各種醫學理論中可疑的地方,詳細地辨別其優缺點,這就是《醫門棒喝》一書的由來。我雖然不懂醫術,但讀了他的書,覺得道理清晰,語言通暢,很容易理解。
竊念以莛擊鐘,焉能發其聲音,方且敬謝不敏。繼思管中窺豹,或亦略見一斑。展卷祗誦,細玩數過,如六氣陰陽論,太極五行發揮等篇,將先天后天之奧,陰陽變化之微,闡發殆盡,毫無遺蘊。而土為太極之廓一語,尤發千古之秘,直溯夫混元未闢之先,而獨立其極。較楊子之談元,生公之說法,尤為精妙而明確。
白話文:
我原先認為以草棍敲打鐘,怎麼能發出聲音,因此曾恭敬推辭這項任務。後來想想,即使是從竹管中窺看豹子,也多少能看到一點概況。仔細閱讀並反覆品味數遍後,像《六氣陰陽論》、《太極五行發揮》等篇,將先天、後天的奧妙、陰陽變化的微妙,闡述得非常徹底,沒有任何遺漏。而「土為太極之廓」這句話,更是揭示了千古的祕密,直接追溯到天地未開之前的混沌狀態,並在極致中獨立存在。相比之下,楊朱談論「元」,生公闡述「法」,都遠不及這句話精妙明晰。
醫道自軒岐論陰陽五行生化之理,辨民病之由,制針砭藥石治療之法,是以天地之心為心者。迨乎中古,生民氣質變異,針砭之法或多不宜。有漢張仲景出,辨經絡臟腑六氣外邪之證,審陰陽虛實內傷七情之因,參藥性氣味,配合制度,以立方法。上本軒岐之旨,窮其變化;下垂萬世之模,為繼述之聖。
白話文:
自從軒轅皇帝和岐伯闡述陰陽五行生化原理以來,醫學就開始辨別疾病的因由,制定針灸、藥石治療方法,這是一種以天地之心為己任的精神。到了中古時期,人們的身體氣質發生變化,針灸等方法有些不再適用。漢朝時期,張仲景出現了,他辨別經絡、臟腑、六氣、外邪等證象,審視陰陽、虛實、內傷、七情等原因,參照藥物的性質、氣味,制定治療方法。他上承軒岐的宗旨,窮究其變化之道;下為後世立下典範,成為醫學傳承的聖人。
其駁正丹溪、景岳諸公處,批卻道窾,迎刃而解。使起丹溪、景岳於九京而問之,亦當俯首無辭。與諸人問答,則又大扣大鳴,小扣小鳴,反復辨難,疑義盡析,示以指南。又解聖經君相二火為體用,燥為風寒風熱所化,暑為濕火相合而成,灼見秋傷於濕之文為訛,皆亙古所未道,如撥雲霧而見青天也。論傷寒傳經,疏解方義,窮元極妙,辨析溫病混入傷寒之誤,皆大闡仲景心法。
白話文:
丹溪和景嶽等人提出的一些不對的地方,他都能批評論破,輕而易舉地解決問題。即使讓丹溪和景嶽從陰間回來質問他,他們也只能啞口無言。他與他人論辯,更是見解獨到,深入淺出,反覆辨析,將疑難問題仔細分析,並指出解決的辦法。他還解釋了《黃帝內經》中君火相火的體用關係,指出燥性是因風寒風熱而化生,暑性是濕火結合而成,並指出了「灼見秋傷於濕」的說法是錯誤的。這些見解都是前人未曾發表的,如同撥開雲霧見青天一樣。他論述傷寒傳經,闡釋方劑原理,深入精妙,並辨析溫病混入傷寒的錯誤,都是對仲景學說的深刻闡述。
夐乎尚矣。厥後代有名家,著述日富,類多一隅之說,鮮協中和之道,雖有發明,純駁互見。後學苦聖經奧妙難通,喜諸家淺論易讀,或不究源流,師一家而執偏見,醫風斯下,流弊日深。其能記誦軒岐仲景之書,侈然自多者,蓋亦僅見。而能深研其妙,融會在心,以辨別諸家疑似可否者,尤為罕聞。
白話文:
從醫學開創以來已經很久了。後代出現許多名醫,著述也越來越多,但大多隻關注醫學的某個方面,很少能全面調和各方面,就算有所創新,也是優缺點並存。後學者苦於經典深奧難懂,喜歡閱讀淺顯易懂的諸家論述,有些人甚至不探究醫學源流,只跟隨某一家醫學理論,固執己見,醫風日下,弊端叢生。能夠熟記《黃帝內經》和《傷寒論》的醫生數量不多。而能深入鑽研醫學經典,融會貫通,辨別諸家觀點優劣的醫師更是鳳毛麟角。
暨夫溫暑提綱、痘疹等論,則明立法程,申《靈》《素》之旨,而正諸家之失。統而論之,先生不獨明於醫,而且明於易,明於天文歷律,而融貫百家。故於醫理之精微奧妙,闡發無餘。尤妙至理難明之處,罕譬而喻,使愚夫愚婦皆可與知與能。非先生具大魄力具大手筆,焉能有此鉅製。
白話文:
張景嶽是岐伯和仲景的傑出傳人,也是丹溪的敬畏的朋友。張景嶽將自己的文集命名為《棒喝》,其目的是希望喚醒當世的醫學潮流,作為普救眾生的指南。我讀了《棒喝》,有感而發。天地間的奧妙道理,不是天生具有靈根的人無法領悟。所以,雞能講學,石頭可以點頭,鸚鵡能解人言,狗子也有佛性,這些都離不開一絲靈性的覺悟。何況人又是萬物之靈!古人說,只有具備神仙的資質,才能承擔「名醫」的稱號。
是固軒岐仲景之功臣,丹溪景岳之畏友也。先生以《棒喝》名集者,誠欲醒當世時流,為普濟寶筏耳。余因之竊有感焉。大凡天下妙理,非夙具靈根者不能悟。是故雞能講學,石可點頭,鸚鵡解人言,狗子有佛性,無非稟一靈之覺耳。況人為萬物之靈乎!昔人有言,必具神仙之骨,方能當「名醫」二字。
章子篤嗜性命之學,參儒釋之理。故於醫也,溯流窮源,力究十餘年,未得其緒,而志益銳。久之,豁然悟軒岐之旨,猶未盡仲景變化之用也。今又潛心十餘年,始有左右逢源之樂。乃其虛懷不敢自是,南北足跡所涉,凡同業績學者,莫不咨訪就正。而經旨既明,灼見諸家之偏,傷流弊之害,冀有以補救。
白話文:
章子篤喜好生命哲學,參酌儒家和佛教的道理。因此在醫學方面,追溯源頭,深入研究十多年,仍不得要領,但求學的志向卻更加堅定。經過很長一段時間,他豁然頓悟軒轅黃帝的醫學思想,但尚未完全理解仲景的辯證施治之法。現在他又潛心研究了十多年,才開始體驗到左右逢源的樂趣。他虛懷若谷,不妄自尊大,無論走到哪裡,都會拜訪資深的醫學同仁和學者,向他們請教和求證。在理解了中醫經典的真諦之後,他纔看清各家學說的偏頗之處,認識到流弊帶來的危害,希望能夠進一步完善醫學體系。
則醫理之妙,固非傖父所能悟也。吾越向多隱逸,樂性命而擅岐黃者,昔嘗夥矣。若夫今之時醫,類皆涉獵方書,各承家技,或偏執溫補,或專事寒涼。印版數方,通治諸病,偶而幸中,自信不移,如是授受,以為秘訣、為捷徑。世之貿貿者,又皆以耳為目,隨聲附和,互相揄揚。
白話文:
然而,醫學的奧妙,並不是粗淺之人所能理解的。我們越地(浙江)昔日隱逸的高人不少,他們熱衷於養生和擅長醫術,曾經非常多。至於現在的這些醫生,大都只是讀讀醫書,繼承家傳的醫術,有些人只偏執於溫補,有些人則專注於寒涼。他們印製幾張方劑,號稱可以治療各種疾病,偶爾治癒了病,便深信不疑,就這樣一代一代傳授,把它當作祕方、捷徑。世間糊塗的人,也都以聽聞為依據,盲目附和,互相稱讚。
於是擇其尤者而表明之。蓋以蓄諸中者發諸外,非同無本之學,故皆長篇累牘,每論必三五千言,少亦一二千言。反復詳辨,語無不切,必期理明義盡而後已。綜其所集,不過十萬言,闡發聖經之秘奧,救正諸家之闕失,而於先天、後天事物之理,幾已括之。不僅為醫,而儒釋之道並貫矣。
白話文:
因此,我們挑選其中最好的部分並將其闡述清楚。因為儲存在體內的知識會表現於外部,與那些沒有基礎的學說不同,因此這些文章都篇幅很長,每篇探討的主題都多達三五千字,最少也有一兩千字。反覆詳細地辨析,所說的內容都切合主題,務求道理明白、義理完備。綜觀所收集的內容,不過十萬字,闡述了聖經的奧義,糾正了各家學說的不足之處,幾乎涵蓋了先天和後天的事物之理。這不僅對中醫有幫助,也貫通了儒家和佛教的思想。
遂使虛名益熾,自負益高。與論軒岐仲景之道,反以為怪,而群起謗議。正如沉酣醉鄉,先生雖以百棒喝之,千棒喝之,欲其猛然省悟,勢實難矣。雖然,十室之邑必有忠信,焉知不因是集而啟醫林之聾瞶,通後學之津梁,使大明軒岐仲景之道,而生民無夭枉之虞。則不獨吾越之幸,且將流澤於無窮,其功豈不偉哉。
白話文:
因此使虛浮的名聲更加熾盛,自負心更加高漲。討論軒轅黃帝和張仲景的醫道,反而覺得奇怪,羣起詆毀評論。就像沉醉在酒鄉中,先生就算用一百根棒子喝醒他,一千根棒子喝醒他,想讓他猛然省悟,實際上是十分困難的。雖然如此,十戶人家的小村莊裡必定有忠義之人,怎知不會因為此事而喚醒醫界愚昧之人,打通後輩學子的橋樑,讓軒轅黃帝和張仲景的醫道大放光明,使百姓免於夭折的憂患。那不僅是我浙江的幸運,而且將恩澤流傳無窮,這樣的功績豈不偉大嗎?
嗚呼!章子可謂有心哉。吾知是集成,愛章子者,讀而且信且疑者有之;嫉章子者,漫無疑信而起謗議者有之。夫謗誠不必,議亦何不可者。誠能反復於其集之所言,信其所可信,而疑其所能疑,摘其疵謬而詳辨之、救正之,據乎理所不易,是即吾所謂善讀書者,正章子之所願望而不得。必且師之友之之不遑,而何嫌何怨。
白話文:
哎呀!章子真是用心良苦啊。我知道就這部著作而言,喜歡章子的人,有的讀了之後深信不疑;嫉妒章子的人,有的根本不分青紅皁白就開始誹謗批評。誹謗確實沒有必要,但議論它又何嘗不可呢?如果能反覆探究他著作中的言論,相信其可信的部分,質疑其可疑的部分,找出它的瑕疵並仔細辨析,把它糾正過來,根據不可動搖的道理,這就是我所說的善於讀書的人,也是章子所希望卻未得到的人。章子必定會非常忙碌,擔任老師、朋友等角色,那裡還顧得上有什麼不滿與怨恨呢?
元固深為欣幸,僭加評點,並贅數言於簡。管窺蠡測,未能挹其高深,聊以志傾倒之忱云爾。時
道光丁亥孟秋山陰愚弟雪帆田晉元拜序
周旋罔間,知之獨深,故言其約略如是,即以弁之簡端。
道光丙戌冬月山陰樂川田鼎祚拜手撰
白話文:
非常高興,冒昧地加上一些評論,並在簡冊後附加了幾句話。我僅憑淺見嘗試理解,無法完全領會其中的高深,只是以此表達我的敬仰之情。當時是道光丁亥年的初秋。
道光丙戌年的冬天,我對這件事有所瞭解,因此大致描述了一下,就把它寫在了簡冊的前面。
不則如侏儒觀場,本無所見而挾私意以妄肆譏評,則是非可否,又可置之不論。天下後世,必有能知之能諒之者。章子性恬澹,不屑奔競形勢。向遊於粵,當道多折節交之,章子遇之泊如。其待人寬恕,行事磊落,未嘗稍有苟且。余與章子訂交垂三十年,在嶺表相處久,又同客京師。
白話文:
否則就像矮子看戲,本來看不到什麼,卻帶著自己的偏見胡亂批評。是非對錯,也就不必討論了。天下後世,一定會有能夠瞭解和原諒他的人。章子性格淡泊,不屑於追求名利地位。早先遊歷廣東,當地官員多折節與他交好,章子對此卻不為所動。他待人寬容,行事光明磊落,從未稍有苟且之事。我和章子相交近三十年,在嶺南地區相處時間較長,又一同客居京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