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楠

《醫門棒喝》~ 卷之四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9)

1. 醫稱小道

明張景岳,有醫非小道說。謂人之性命,繫於醫手,而有斡旋造化之功,非可小視也。然余則猶有說焉。

嘗思天下無二道,自格致誠正,而至參天地贊化育,豈不為儒者之大道乎。但人稟天地氣化而生,凡八風之來,六氣之變,皆能致疾。雖具參贊之能,而猝嬰非常之疾,氣血潰亂,性命卒不能留,而所謂大道者,亦不可恃矣。故夫子有斯人斯疾之嘆耳。是故軒岐,首明人生稟賦之源,陰陽五行之理,八風六氣之變,疾疢治療之方。

後世諸賢,相繼闡發,殆無遺蘊。所以衛性命而御疾病者,周且備矣。若溯其極,實與儒理一致,故稱儒醫。儒者治國,醫者治身。治國為大,治身為小,而實有相須之道焉。若無格致誠正之學,則性理不明,而國不可治。無療疾藥石之方,則壽命不固,而身不能保。治國雖大,而保身猶先,無身,則誰為治。

故尼山慎疾,而未達不敢嘗,或亦見於此乎。由是言之,則醫之稱小道者,非藐之也。以其實衛於大道而不可闕,故稱小道,而與大道一源也。奈何自朱子稱醫為賤役,世俗忘其為性命所繫而輕賤之,惟富貴是重。至於性命既危,而富貴安保。故仲景曰,居世之士,曾不留神醫藥,上療君親之疾,下救貧賤之厄,中以保身養生。

但競逐榮勢,孜孜汲汲,惟名利是務。崇飾其末,華其外而悴其內。皮之不存,毛將安附焉。卒遭邪風之氣,嬰非常之疾,禍患既至,而方震慄。降志屈節,欽望巫祝,告窮歸天,束手受敗。齎百年之壽命,持至貴之重器,委付凡醫,恣其所措。咄嗟,嗚呼!厥身已斃,神明消滅,變為異物,幽潛重泉,徒為啼泣。

不惜其命,彼何榮勢之云哉。

觀仲景之論,真慨切詳盡矣。當漢之時,人情已然,可知道之不明也久矣。若業醫之士,罔知責重,理暗術疏,或不自愛,而周旋世故,惟利是趨,乃為世所輕鄙。斯道之不行也,有以夫。嗟乎!有性命,而後有功業。故天下所貴者,性命也。其能保毓天和,而自全性命者,姑無論矣。

若偶嬰疾病,則性命繫於醫手。醫果賤役,性命豈不足貴歟。然則醫雖小道,職是業者,豈可不知自重哉。

此與前《醫病須知》、《望聞問切》各篇,患病家尤當三複。

白話文:

內容如下:

明朝的張景嶽曾經發表過一篇論述,提到醫術並非微不足道,因為人的生命往往掌握在醫生的手裡,他們有能力扭轉生死,這種能力不容小覷。然而,我還有進一步的看法。

我一直認為,天底下沒有兩種道,從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的儒家大道,到參透天地間萬物的運行規律,這難道不是儒者的宏偉目標嗎?然而,人體是天地精氣的產物,面對著八風的吹拂和六氣的變換,都有可能生病。即使有參透天地的能力,一旦突然遭受奇疾,氣血混亂,生命也可能瞬間消失,那所謂的大道也就失去了依憑。因此,孔子才會對疾病發出感嘆。因此,黃帝和岐伯首先明確指出生命的本源,陰陽五行的理論,八風六氣的變化,以及疾病的治療方法。

後世的賢者們接續地發展這些知識,幾乎沒有遺漏任何細節。用以保護生命和防範疾病的知識已經十分完備。如果追溯其根本,醫學其實與儒家的哲理是一致的,因此我們常稱醫者為儒醫。儒者治理國家,醫者治理身體。治理國家固然重要,但保持健康更是基礎,二者相輔相成。如果缺乏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的學習,那麼道理不明,國家就無法治理。如果沒有治病的藥方,那麼生命就無法維持,身體也就無法保持健康。治理國家雖然重要,但保護自身健康更應該優先,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,誰來治理國家呢?

因此,孔子非常重視自身的健康,對於未知的食物不敢輕易嘗試,或許也是基於這樣的考量。由此看來,將醫學稱為小道,並不是貶低它。實際上,它是維護大道的重要組成部分,不可或缺,因此稱為小道,但它與大道同根同源。可惜,自從朱熹稱醫學為低賤的職業以來,世人往往忘記醫學關係到生命的安危,輕視它,只看重財富和地位。然而,當生命處於危險之中,財富和地位又如何保障得了呢?

因此,張仲景曾經提到,世上的士人,不願花心思研究醫學,上不能治療君王和親人的疾病,下不能救助貧苦的病人,中不能保護自己,延長壽命。他們只追求名利,汲汲營營,專注於表面的榮華,忽略了內在的健康。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。一旦遭受疾病侵襲,才會感到恐慌。降低自己的志向和尊嚴,求助於巫師,把一切希望寄託於天,只能束手待斃。他們把珍貴的生命,交託給普通的醫生,任由他們隨意處理。唉,可憐啊!身體已經死亡,靈魂也消逝,變成了一具屍體,埋葬在深淵之下,只留下家人的哭泣。

他們不珍惜自己的生命,那些榮華富貴又有什麼意義呢?

看看張仲景的論述,真是感慨萬千,深刻詳盡。早在漢代,人們的情況就是如此,可見人們對醫學的誤解已經很久了。如果從事醫學的人,不知道自己肩負的重任,理論淺薄,技術粗糙,甚至不自愛,只顧著應付世俗的事務,追求利益,就會被世人看不起。醫學之所以無法得到推廣,是有原因的。哎!有了生命,纔有功業。因此,天下最寶貴的,就是生命。那些能夠保持身心健康,自保性命的人,暫且不談。

但如果偶爾生病,那麼生命就掌握在醫生的手中。如果醫生真的是低賤的僕役,那麼生命豈不是更不值得尊重嗎?然而,醫學雖然被視為小道,但從事這個行業的人,怎麼能不知道自我尊重呢?

這段話與前面的《醫病須知》、《望聞問切》等篇章,對於患者來說,更應該反覆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