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書醫言》~ 卷一 (6)
卷一 (6)
1. 卷一
博物君子也。重賄之。
為則曰。子產曰。若君身。則亦出入飲食哀樂之事也。嗚呼。君子言哉。慎疾醫之疾。在飲食嗜欲守節爾。後世謂風寒暑濕之疾。誤可以知矣。
又曰。子產曰。君子有四時。是養生修身之道。可不務乎。
晉侯求醫於秦。秦伯使醫和視之。曰。疾不可為也。是謂近女室。疾如蠱。非鬼非食。惑以喪志。良臣將死。天命不祐。云云。趙孟曰。良醫也。厚其禮而歸之。
為則曰。是國醫之論。而非疾醫之事也。後世醫書以此論言六氣之疾。誤也。蓋其所論近女室。疾如蠱。良臣將死。皆是非疾為之也。
衛侯使賂周歂治瘽曰。苟能納我。吾使爾為卿。周冶殺元咺及子適子儀。公入祀先君。周冶既服將命。周歂先入及門。遇疾而死。冶瘽辭卿。
為則曰。周歂死也。假令不死。冶瘽見其疾以為罰。而辭乃可矣。過而改則無災也。祭統曰。爵有德而祿有功。必賜爵祿於大廟。爾不敢專也。周冶為卿不義也。不義神明不受也。宜哉見罰。
晉侯飲酒云云。亦自飲也。曰味以行氣。氣以實志。志以定言。言以出令。臣實司味。二御失官。而君弗命。臣之罪也。公說徹酒。
為則曰。味以行氣。固然。但後世醫家欲以毒藥行氣。大誤矣。何則。非食味。氣不得養。故可謂味以行氣也。藥皆毒。疾亦毒也。以毒攻毒。氣或不行。為有毒而去其毒。則氣自行。故不可謂藥以行氣也。
許悼公瘧。五月戊辰飲。太子止之藥。卒。太子奔晉。書曰。弒其君。君子曰。盡心力以事君。舍藥物可也。
為則曰。凡非本職。勿好為焉。奚唯藥。
泠州鳩曰。王其以心疾死乎。
水潦方降。疾瘧方起。
齊高強曰。三折肱。知為良醫。
為則曰。醫之為功也。以一不可決。再三得功而後。方證始可以言已。
樹德莫如滋。去疾莫如盡。
是歲也。有云如眾。赤鳥夾日。以飛三日。楚子使問諸周大史。周大史曰。其當王身乎。若禜之。可移於令尹司馬。王曰。除腹心之疾。而置諸股肱。何益。不穀不有大過。天其天諸。有罪受罰。又焉移之。遂弗禜。昭王有疾。卜曰。河為祟。王弗祭。大夫請祭諸郊。王曰。
三代命祀祭。不越望。江漢睢漳楚之望也。禍福之至。不是過也。不穀雖不德。河非所獲罪也。遂弗祭。孔子曰。楚昭王知大道矣。其不失國也。宜哉。夏書曰。惟彼陶唐。帥彼天常。有此冀方。
吳將代齊。越子率其眾以朝焉。王王及列士。皆有饋賂。吳人皆喜。唯子胥懼曰。是豢吳也夫。諫曰。越在我心腹之疾也。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夫。其柔服求濟其欲也。不如早從事焉。得志於齊。猶獲石田也。無所用之。越不為沼。吳其泯矣。使醫除疾而曰必遺類焉者。未之有也。
且唯聖人。能無外患。又無內憂。距非聖人必偏而後可。偏而在外。猶可救也。疾自中起。是難。
白話文:
[卷一]
古代的君子重視品德勝過財富。
有人說:子產說:「如果以君主之身比喻,那出入、飲食、喜怒哀樂之事,都是一樣的。唉!君子所說的話啊!要謹慎,疾病的治療,在於飲食嗜欲的節制而已。後世所說的風寒暑濕等疾病,誤解了子產的本意。」
又說:子產說:「君子應順應四季變化,這是養生修身之道,怎麼能不努力呢?」
晉侯向秦國求醫,秦伯派醫生醫和前去診治,醫和說:「這病無法醫治,這是因為他親近女色,病情如同中了蠱毒一般,不是鬼神作祟,也不是飲食不節,而是迷惑喪志,良臣將死,天命不佑。」等等。趙孟說:「這是個好醫生啊!」便厚禮送他回去。
有人說:這是國家層面的醫學論斷,而不是單純的疾病治療。後世醫書以此論述六氣致病,是錯誤的。因為他所說的「親近女色」、「病情如同中了蠱毒」、「良臣將死」,都不是疾病本身造成的。
衛侯賄賂周歂治療疾病,說:「如果你能治好我的病,我就讓你做卿。」周歂殺害了元咺及其子適子儀。衛公祭祀先君,周歂服藥後,先進入大門,卻遇疾而死。周歂治病的目標死了,於是辭去了卿位。
有人說:周歂死了,假使不死,周歂治病的對象因病而死,這可視為一種懲罰,所以周歂辭去卿位是可以理解的。過錯改正了,就不會有災禍。祭祀典禮上說:「爵位是憑藉德行獲得的,俸祿是憑藉功勞獲得的。」一定在大廟裡賜予爵位和俸祿,你(周歂)卻不敢擅自接受。周歂謀求卿位是不義之舉,不義之舉是得不到神明的庇佑的,所以受到懲罰是應該的。
晉侯飲酒……他自己也飲酒,說:「味道可以運行氣血,氣血可以充實意志,意志可以決定言語,言語可以發布命令。臣下掌管味道,如果兩個主管飲食的官員失職,而君主卻沒有下令追究,這是我的罪過。」晉侯聽了這話後,就停止了飲酒。
有人說:味道可以運行氣血,這是確實的。但是後世醫家想用毒藥來運行氣血,這是大錯特錯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不是食物的味道,氣血就無法得到滋養,所以才能說「味道可以運行氣血」。藥物都是有毒的,疾病也是有毒的。用毒攻毒,氣血反而可能運行不暢。如果有了毒素而除去毒素,那麼氣血自然就會運行。所以不能說藥物可以運行氣血。
許悼公得了瘧疾,五月戊辰日飲酒,太子阻止他,並給他服藥,結果許悼公死了。太子逃亡到晉國,史書上記載為「弒君」。君子說:「盡心竭力為君主效勞,不服用藥物也可以。」
有人說:凡事不是自己的本職工作,就不要輕易去做。何止是藥物?
泠州鳩說:「大王會因憂慮而死吧!」
洪水暴發之時,瘧疾也開始流行。
齊高強說:「三次斷臂,才知道成為一個好醫生。」
有人說:醫生的成就,不能只看一次診治就下結論,經過多次治療獲得成功後,才能證明醫術高明。
培養美德,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;去除疾病,最重要的是徹底治療。
那一年,出現了像雲彩一樣多的蝗蟲,還有紅鳥夾著太陽飛行三日。楚子派人向周朝的大史詢問此事。周朝的大史說:「這災禍應在國君身上。如果要祈禳災禍,可以轉移到令尹或司馬身上。」國君說:「除去腹心的禍患,而把禍患轉移到股肱之臣身上,有什麼好處呢?我不是沒有很大的過錯,這是上天的懲罰,我又怎麼能把災禍轉移呢?」於是沒有祈禳。昭王有病,占卜說:「是黃河作祟。」昭王沒有祭祀黃河。大臣請求在郊外祭祀黃河,昭王說:「三代的祭祀,都不越過自己的疆域,江漢、睢水、漳水都在楚國的疆域內。禍福的到來,不是因為國君的過錯。我雖然沒有德行,黃河也不是我得罪的地方。」於是沒有祭祀。孔子說:「楚昭王懂得大道啊!他不失國,是應該的。」《夏書》說:「唯有那陶唐氏,效法上天的常道,有了這樣的疆域。」
吳國將要取代齊國,越國國君率領他的部眾朝見吳王,吳王以及列位大臣,都接受了越國的賄賂,吳國人都很高興,只有伍子胥擔心,說:「這是養肥吳國的敵人啊!」他勸諫說:「越國是我們心腹之患啊!土地相鄰,卻想加害於我們啊!它表面上恭敬順從,目的是為了達到它的目的啊!不如早點對付它,讓它在齊國得志,就像得到了一塊不毛之地一樣,對我們沒有什麼用處,越國不會成為沼澤,吳國就會滅亡。讓醫生除掉疾病,卻說一定會遺留病根,這樣的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。」
況且只有聖人才沒有外患和內憂,不是聖人,必然有偏向,偏向在外,還可以補救,禍患從內部發生,那就很困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