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書醫言》~ 卷二 (3)
卷二 (3)
1. 扁鵲傳總論
古今評史記漢書者。曰。傳之法以為漢書優史記。故史記廢而不行尚矣。以余觀之。史記何劣漢書乎。虛實並存。不妄用舍。唯世傳謹記。是傳之法也。班固者。察虛實加用舍。又從是非之。此非傳法也。蓋太史公謂。醫者主於脈。故始終以脈為文。雖然有一齟齬者。人之所諱。
白話文:
歷代評論《史記》和《漢書》的人說:《漢書》的寫作方法優於《史記》。因此,《史記》逐漸被廢棄,不再流傳。在我看來,《史記》怎麼會比《漢書》遜色呢?《史記》在記載史的事實時,虛實兼顧,不隨意取捨。這才符合傳記的寫作方法。而班固的《漢書》,在審查虛實的基礎上,進行了選擇和取捨,還加入了自己的評論。這已經不是傳記的寫法了。據太史公自己說:寫作就像醫生看病,要以脈象為準。所以他的文章始終以脈絡分明為特點。儘管如此,《史記》也有一處矛盾的地方,就是避諱了某些人的名字。
太史公豈不之知哉。知而書之。傳法也。偉哉。若微此傳。吾儕小人。千載之後。得知扁鵲乎。可貴可仰。其所以時有齟齬者。非醫也。古者醫有四。而太史公不之知。故扁鵲與倉公為一傳。且以淳于氏之言。為醫之正路。書於扁鵲之傳。以脈為始終貫接。其中間插入越人之為方也。
白話文:
太史公難道不知道這件事嗎?他知道,而且還寫了下來。這是傳承醫術。太偉大了。如果沒有這部書,我們這些普通人怎麼可能在千百年後知道扁鵲呢?令人敬佩。扁鵲和倉公之所以時常有爭執,是因為他們不是同一派系的醫生。古時候有四種醫生,而太史公不知道這一點。所以,扁鵲和倉公被歸為一類。太史公用淳于意的話作為醫學的正統,寫在扁鵲的傳記中,以脈象為首尾貫穿。其中間穿插了越人行醫的方法。
不待切脈言病之所在之事。是非夫所謂文之齟齬乎。然不用取捨。唯事實謹記。傳之法也。假使太史公妄用取捨。則必去此語。則後世由何知扁鵲乎。偉哉太史公。行文之法奇而正慎之至也。固非諸子所企及也。
白話文:
醫生在診脈之前,不用多說就能說出病人的問題。這不就是所謂的寫作邏輯不合嗎?但我建議不要過於執著於取捨,只要把事實仔細記錄下來,這就是寫作的方法。假如司馬遷在寫作時過於取捨,那他一定會刪掉這個故事,那後人怎麼知道扁鵲呢?司馬遷真是了不起啊!他寫作的方法奇特而謹慎,這是其他文章家所無法達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