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吉益為則

《古書醫言》~ 卷四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7)

1. 卷四

欲奇貴之。願以累少夫。衍曰。何謂邪。顯曰。婦人免乳大。故十死一生。今皇后當免身。可因投毒藥去也。成君即得為皇后矣。如蒙力事成。富貴與少夫共之。衍曰。藥雜治當先嘗。安可。顯曰。在少夫為之耳。將軍領天下。誰敢言者。緩急相護。但恐少夫無意耳。衍良久曰。

願盡力。即搗附子。齎入長定宮。皇后免身後。衍取附子。併合大醫大丸以飲。皇后有頃。曰。我頭岑岑也。藥中得無有毒。對曰。無有。遂加煩懣崩。

為則曰。史記。有太倉公淳于意者。淳于衍豈其人耶。衍失醫道。為毒殺人。宜哉罹災。夫扁鵲雖遇李𫗘之害。非扁鵲之罪也。太倉公雖因孝子之贖而免殺戮。何免其罪哉。吾黨小子勿以善小而不為。惡小而為之。慎哉。機微之失。非醫。

馮昭儀傳曰。有一男嗣為王。時未滿歲。有眚病。太后自養視。數禱祠解。哀帝即位。遣中郎謁者張由將醫治中山小王。由素有狂易病。病發怒。云云。武帝時。醫修氏刺治武帝。得二千萬耳。今愈。

王莽傳曰。病悸寢。劇死。

莽。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。量度五藏。以竹筵導其脈。知所終始。云可以治病。

為則曰。疾醫息而陰陽醫繁。陰陽醫繁而穿鑿彌甚。彌甚而治療愈惑。悲夫。知毒之所在。而不拘五藏。四脈之動靜。而知毒之多少。如斯耳。量度五藏經脈。知所終始。於治無益。

莽憂懣不能食。亶飲酒。啖腹魚。

敘傳曰。道病中風。

為則曰。中風之病名。非疾醫之辭。

和鵲發精於針石。

後漢書光武皇帝紀曰。高年鰥寡孤獨。及篤癃無家屬。貧不能自存者如律。

永念厥咎。內疚於心。

夏京師醴泉湧出。飲之者固疾皆愈。惟眇蹇者不瘳。

為則曰。漢疾醫絕焉。故不知治疾之道也。夫眇者有瞳子則明。蹇有骨肉則起。醴泉亦瞑眩而吐瀉。則其毒去。眇蹇皆治焉。固無不治之病也。

孝和皇帝紀曰。幼年煢煢在疚。

寤寐永嘆。用思孔疚。

朕寤寐恫矜憂釁。

詔流民。欲還歸本。而無糧食者過所實稟之。疾病加。至醫藥。其不欲還歸者勿強。

孝安皇帝紀曰。會稽大疫。遣光祿大夫將大醫。循行疾病。賜棺木。

孝桓皇帝紀曰。陰陽錯序。監寐寤嘆。疢如疾首。今京師𤺊舍。死者相枕。

疾病致醫藥。死亡厚埋藏。民有不能自振。及流移者。稟谷如科。州郡檢察務崇恩施。以康我民。

皇后紀曰。帝嘗寢病危甚。陰後密言。我得意不令鄧氏復有遺類。後聞乃對左右流涕言曰。我竭誠盡心。以事皇后。云云。上以報帝之恩。中以解宗族之禍。下不令陰氏有人豕之譏。即欲飲藥。宮人趙王者固禁之。因詐言。屬有使來。上疾已愈。後信以為然。乃止。明日帝果瘳。

頃以廢病沉滯。久不侍祠。自力止原陵。加咳逆。唾血遂至不解。存亡大分。無可奈何。

白話文:

[卷四]

想得到奇珍異寶和尊貴的地位,願與少夫共享。衍問道:什麼情況呢?顯回答:皇后要除去乳房,這可是十死一生的風險。現在皇后正好要動手術,可以趁機下毒藥除掉她。這樣成君就能當上皇后了。如果事情成功,富貴就和少夫一起享用。衍說:藥物治療之前一定要先試毒,怎麼能這樣呢?顯回答:讓少夫去做就行了。將軍統領天下,誰敢說什麼?我們互相幫助,只是怕少夫不肯幫忙罷了。衍沉吟很久後說:

我願盡力。於是搗碎附子,帶進長定宮。皇后動完手術後,衍取來附子,和著大醫大丸給皇后服用。過了一會兒,皇后說:我頭暈沉沉的,藥裡是不是有毒?衍回答:沒有。結果皇后更加煩躁不安,最後崩逝了。

有人評論說:《史記》記載有太倉公淳于意,難道淳于衍就是他?衍違背醫道,用毒藥殺人,理應遭受災禍。扁鵲雖然遭遇李醯的陷害,但那不是扁鵲的罪過。太倉公雖然因為孝子的贖罪而免於殺戮,但又怎能免除他的罪責呢?我們這些年輕人,不要因為好事太小而不去做,不要因為壞事太小而去做。要謹慎啊,細微的失誤,就不是一個好醫生了。

馮昭儀傳記記載:她有一個兒子繼承王位,當時還不到一歲,得了重病。太后親自照料,多次祈禱祭祀求神解災。哀帝即位後,派遣中郎謁者張由去治療中山小王。張由素來就有狂躁易怒的毛病,這病一發作,就……(原文缺失)。武帝時期,醫生修氏用針灸治療武帝,得了兩千萬錢的報酬。現在好了。

王莽傳記記載:他患病心悸,睡臥不安,病情嚴重,最後死了。

王莽讓太醫尚方和擅長解剖的屠夫一起剖開他的屍體,測量五臟的尺寸,用竹片引導經脈,了解經脈的起點和終點,說這樣可以治病。

有人評論說:專治疾病的醫生減少了,而懂陰陽五行醫術的醫生卻多了起來。懂陰陽五行醫術的醫生多了,就更鑽牛角尖,更注重技巧和理論;技巧和理論越發注重,治療就越迷惑。可悲啊!知道毒藥在哪裡,卻不注重五臟和四脈的運動變化,只知道毒藥的多少,就這樣而已。測量五臟經脈,了解其起點和終點,對治療沒有絲毫益處。

王莽憂慮煩悶,吃不下東西,只喝點酒,吃點魚。

敘傳記記載:道家學者得了中風病。

有人評論說:「中風」這個病名,不是專治疾病的醫生所用的詞彙。

華佗精通針灸。

《後漢書·光武帝紀》記載:高齡的孤寡老人,以及患有嚴重疾病沒有親屬、貧困到無法生存的人,按規定給予救濟。

光武帝時刻記著自己的過錯,內心感到愧疚。

夏天的京城,醴泉湧出,飲用的人,舊病都痊癒了,只有眼睛看不見和腳有毛病的人沒有治好。

有人評論說:漢朝專治疾病的醫生消失了,所以不知道治療疾病的方法。眼睛看不見的人,只要瞳孔還在,就能治好;腳有毛病的人,只要骨肉還在,就能治好。醴泉也會讓人感到頭暈目眩,嘔吐瀉肚,這樣毒素就排出了,眼睛看不見和腳有毛病的人都能治好。所以,根本就沒有治不好的病。

《孝和帝紀》記載:孝和帝年輕時就體弱多病。

他醒著睡著都在嘆息,時時感到內疚。

我醒著睡著都在擔心憂慮,害怕禍患發生。

我下令讓流民返回故鄉,那些沒有糧食的人,經過的地方可以領取糧食。如果生病了,可以得到醫療救助。那些不想返回故鄉的,不要強迫他們。

《孝安帝紀》記載:會稽發生大瘟疫,派遣光祿大夫帶領許多醫生,巡視疾病,發放棺木。

《孝桓帝紀》記載:陰陽失調,皇帝醒著睡著都在嘆息,身體疼痛得像頭疼一樣。現在京城裡,死人一個挨一個地躺著。

對於疾病,要提供醫療救助;對於死亡,要厚葬;對於那些不能自救和流離失所的人,要給予糧食,如同規定一樣。州郡要嚴格檢查,務必多行善事,以安撫百姓。

《皇后紀》記載:皇帝曾經病得很重,病情危急。陰皇后暗中說:「我希望能讓鄧氏再無後代。」後來她對左右流淚說:「我竭盡全力侍奉皇后。」……為了報答皇帝的恩情,避免宗族遭受禍患,不讓陰氏遭受被殺的羞辱,她想喝下毒藥。宮人趙王堅決阻止,謊稱有使者來,皇帝病已經好了。陰皇后信以為真,就停止了。第二天,皇帝果真病癒了。

因為長期患病,身體虛弱,很久沒有參加祭祀活動。她自己用力走到原陵,又開始咳嗽,吐血,病情嚴重,難以醫治,生死難料,沒有辦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