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吉益為則

《古書醫言》~ 卷四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6)

1. 卷四

為則曰。本邦見古戰場記。此類甚多焉。後世醫家論脫血之證。其誤可以知矣。

司馬相如傳曰。芍藥之和。具而後御之。

為則曰。凡食醫與疾醫其所主異矣。食醫者主養精。疾醫者主攻病。本草無此別。故不取。如師古注家亦不以之知也。

厚朴。穹窮。菖蒲。江離。蘪蕪。

為則曰。皆藥名。而亡足論。唯文章耳。

相如口吃而善著書。常有消渴病。

為則曰。相如口吃與消渴。遂不治而卒。當時無疾醫。可以知矣。有之則相如奚不治而卒。宜哉。有有病不治之譏。

邪絕少陽而登太陰。

為則曰。是固非疾醫之辭也。漢儒不知古有疾醫。以此論疾妄也。

廝徵北僑而役羨門兮。屬岐伯使尚方。

公孫弘傳曰。臣聞之氣同則從。聲比則應。今人主和德於上。百姓和合於下。云云。故形和則無疾。無疾則不夭。君不幸罹霜露之疾。云云。

為則曰。是並非疾醫之辭。

今事少間。君其存精神。止念慮。輔助醫藥以自持。因賜告牛酒雜帛。居數月有瘳。視事。

杜欽傳曰。昭帝未寢疾。徵天下名醫延年。典領方藥。

霍光傳曰。私使乳醫淳于衍行毒藥殺許後。

為則曰。漢既絕疾醫焉。故有乳醫之目。

趙充國傳曰。竄於風寒之地。離霜露疾疫瘃墮之患。

京翼奉傳曰。臣聞人氣內逆。則感動。天地變見於星氣日蝕。

為則曰。以上皆非疾醫之辭。

韓延壽傳曰。延壽聞之。對掾吏涕泣。遣吏醫治視。

野王傳曰。後遷為東海太守。下濕病痹。

楚王囂傳曰。楚成帝河平中入朝。時被疾。天子閔之。下詔曰。蓋聞天地之性人為貴。人之行莫大於孝。楚王囂素行孝順仁慈。之國以來二十餘年。纖介之過。未嘗聞。朕甚嘉之。今乃遭命離於惡疾。夫子所痛日蔑之。命矣夫。斯人也而有斯疾也。朕甚閔焉。夫行純茂而不顯異。則有國者將何朂哉。書不言乎。用德章厥善。詩曰。焭焭在疚。云云。

王喜傳曰。朕居位以來。寢疾未瘳。反逆之謀。相連不絕。賊亂之臣。近侍帷幄。前東平王云與後謁咒詛。朕使侍醫伍宏等內侍。案脈幾危。社稷殆莫甚焉。

遊俠傳曰。樓護字君卿。齊人。父世醫也。護少隨父為醫。長安出入貴戚家。護誦醫經本草方術數十萬言。

為則曰。今有神農本經。考之疑偽作。故余以古人用藥之語。集錄曰藥徵。

鄧通傳曰。文帝嘗病癰。鄧通常為上嗽吮之。上不樂。從容問曰。天下誰最愛我者乎。通曰。宜莫若太子。太子入問疾。上使太子齰癰。太子嗽癰而色難之。已而聞通嘗為上齰。太子慚。繇是心恨通。

許皇后外戚傳曰。明年許皇后當娠病。女醫淳于衍者。霍氏所愛。嘗入宮侍皇后疾。衍夫嘗為掖庭戶衛。謂衍。可過辭霍夫人。行為我求安治監。衍如言報顯。顯因生心。闢左左。字謂衍。少夫幸報我以事。我亦欲報少夫可乎。衍曰。夫人所言。何等不可者。顯曰。將軍素愛小女成君。

白話文:

[卷四]

本書引述古代戰爭記載中關於失血的案例很多,後世醫家對此病症的論述,其錯誤可見一斑。

司馬相如傳中記載,芍藥需充分調和後才能服用。

古時的食醫和疾醫所擅長不同,食醫注重養精,疾醫專攻疾病,但本草綱目中沒有這樣的區分,所以不採納這種說法。同理,古代注釋家們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。

厚朴、穹窮、菖蒲、江離、蘪蕪都是藥名,但缺乏詳細論述,僅僅是文字記載而已。

司馬相如口吃,且擅長寫作,常患消渴病。

司馬相如的口吃和消渴病最終未治癒而逝世,當時缺乏疾醫,由此可見一斑。若有疾醫,司馬相如為何不治而亡?這說明他可能存在延誤治療的過失。

邪氣侵犯少陽經而上犯太陰經。

這並不是疾醫的說法,漢代儒者不知古已有疾醫,因此以這種說法論述疾病是錯誤的。

徵調北地僑民服役於羨門,並派遣岐伯到尚方署。

公孫弘傳中記載,臣聽說,氣相同則相隨,聲音相似則相應。如今君主在上推行和睦的德政,百姓在下和睦相處……因此,形體健康則無疾病,無疾病則不會夭折。君主不幸患上風寒之疾……

這些都不是疾醫的說法。

目前病情略有好轉,您應當保養精神,避免思慮過多,配合藥物自行調理。於是賜予牛酒和雜物,過了幾個月後病情痊癒,得以視事。

杜欽傳中記載,昭帝患病未癒,徵召天下名醫延年,負責管理藥物。

霍光傳中記載,霍光私下派遣乳醫淳于衍用毒藥毒殺許皇后。

漢代已經沒有疾醫了,所以才出現「乳醫」這種稱謂。

趙充國傳中記載,他流落於寒冷之地,因此遠離風寒、霜露、疫病、跌倒等疾病的困擾。

京翼奉傳中記載,臣聽說,人體內氣逆衝,就會導致感應,天地變化也會表現在星象、日蝕上。

以上這些都不是疾醫的說法。

韓延壽傳中記載,韓延壽聽聞後,對著官吏痛哭流涕,派遣官吏找醫生診治。

野王傳中記載,他後來被任命為東海太守,患下肢濕痺病。

楚王囂傳中記載,楚成帝河平年間入朝,當時患病,天子同情他,下詔說:我聽說天地萬物之中人最為貴重,人的行為沒有比孝順更大的了。楚王囂素來孝順仁慈,在國二十多年,沒有聽說過絲毫過失,朕非常嘉獎他。如今卻不幸染上重病,使他日漸消瘦,真是命運使然啊!這樣的好人卻遭遇此病,朕深感同情。為人純良而不求名利,那麼為國者應該如何勉勵呢?書上不說嗎,要用德行來彰顯他的善行。詩經說:「憂慮重重,臥病在床」……

王喜傳中記載,朕即位以來,臥病不起,反叛的陰謀不斷,奸邪的臣子近侍左右。前東平王與後宮妃嬪一起詛咒朕,朕派遣侍醫伍宏等人入宮診治,病情危急,社稷安危系於此。

遊俠傳中記載,樓護字君卿,齊國人,他父親是醫生,樓護從小跟隨父親學習醫術,長安出入貴戚之家,他背誦醫經、本草和藥方數十萬字。

現在有《神農本草經》,考證後認為是偽作,因此我將古人用藥的記載收集起來,編撰成《藥徵》。

鄧通傳中記載,文帝曾患癰疽,鄧通經常為皇帝吸吮癰疽,皇帝不高興,便緩緩地問道:「天下誰最愛我?」鄧通回答:「應該沒有比太子更愛您的了。」太子入宮探望病情,皇帝讓太子吸吮癰疽,太子吸吮癰疽後臉色很難看,後來聽說鄧通也曾為皇帝吸吮癰疽,太子很慚愧,從此心中怨恨鄧通。

許皇后外戚傳中記載,第二年許皇后懷孕期間生病,女醫淳于衍是霍氏所寵愛的人,曾入宮侍奉皇后看病。淳于衍的丈夫曾是掖庭的戶衛,對淳于衍說,你可以去拜訪霍夫人,替我求個安治監的職位。淳于衍照辦,並將此事告知霍顯。霍顯因此起了心思,私下跟左左說話,意思是說:「少夫(淳于衍的丈夫)幫我辦了事,我也想回報他,可以嗎?」淳于衍說:「夫人所說,有什麼不可以的呢?」霍顯說:「將軍一向喜歡我的女兒成君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