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書醫言》~ 卷四 (5)
卷四 (5)
1. 卷四
外經十二卷。 白氏內經三十八卷。 外經三十六卷。 旁篇二十五卷。 為則曰:上七部不傳;諸書亦未見所引用也。
醫經者,原人血脈,云云。
為則曰:是皆非疾醫所論;於是,疾醫既絕於漢可以知矣。
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。(師古曰:痹,風濕之病) 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。(師古曰:疝,心腹氣病) 五藏六府癉十二病方四十卷。(師古曰:癉,黃病) 風寒熱十六病方二十六卷。 泰始黃帝扁鵲俞跗方二十三卷。 五藏傷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。 客疾五藏狂顛方十七卷。 金創瘲瘈方三十卷。 婦人嬰兒方十九卷。 湯液經法三十二卷。 神農黃帝食禁七卷。
為則曰:上十一家,今亦不傳;就其書目思之,疑非疾醫之書。悲哉!疾醫之絕之尚矣。
經方者,本草石之寒溫,云云。
為則曰:此論,亦非疾醫之論。諺曰:「有病不治,常得中醫。」
為則曰:余初見此諺,我業於醫,以為大恥。然數世之業,輕忽不可舍焉。於是思之思之,又重思之。嗟乎!漢既疾醫絕滅,特陰陽醫行,而有此諺邪?陰陽醫之於治無益,可以知矣;則此諺亦不為甚。於是,余大發憤,涉獵古書,始見萬病唯一毒之說;因朝夕鑽研,試功日新。遂精窮此術,乃覺得免此諺之譏也。吾黨小子,慎莫惑病名醫論。縱令誦解天下醫書,諳記病名,不能治病,則焉免此諺之譏?夫顏子曰:「夫道之不修也,是吾醜也;夫道既已大修,而不用,是有國者之醜也。」小子勉哉!勉哉!不拘病名醫論,其唯知去其毒耳。病乎?疾乎?何憂靡不治!
方技者,皆生生之具,王官之一守也。太古有岐伯、俞跗;中世有扁鵲、秦和;蓋論病以及國,原診以知政。漢興有倉公。今其技晻昧,故能其書,以序方技為四種。
為則曰:由是觀之,班固著漢書時,既言倉公之技晻昧,況於扁鵲乎?
賈誼傳曰:「天下之方病,大瘇,一脛之大幾如腰,一指之大幾如股,平居不可屈伸,一二指搐,身慮亡聊。失今不治,必為錮疾;後雖有扁鵲不能為已。病非徒瘇也,又苦𨂂盭,云云。又類闢且病痱。夫闢者,一面病;痱者,一方痛,云云。臣故曰:一方病矣,醫能治之而上不使。」
為則曰:是譬喻之辭,非常病之論也;且本文註解,俱非疾醫之論。
晁錯傳曰:「為置醫巫,以救疾病。」
灌夫傳曰:「夫身中大創十條,適萬金良藥,故得無死。創少瘳,云云。五年十月,悉論灌夫支屬。嬰良久乃聞有效,即陽病痱不食,欲死;或聞上無意殺嬰,復食治病。議定不死,云云。春,蚡疾,一身盡痛,若有擊者。」
為則曰:陽病痱,是固非病。
蘇建傳曰:「引佩刀自刺。衛律驚,自抱持武,馳召醫。鑿地為坎,置熅火覆武其上,蹈其背,以出血。武氣絕半日復。息、惠等哭,輿歸營。單于壯其節,朝夕遣人候問武,而收系張勝。武益愈。」
白話文:
[卷四]
這本書收錄了十二卷的外經、三十八卷的白氏內經、三十六卷的外經、以及二十五卷的旁篇。但是,書中提到的上七部醫書現已失傳,其他書籍也未曾引用過它們。
醫經一書,原本論述人體的血脈等等。但這些內容都不是疾病醫學的範疇。由此可知,疾病醫學在漢代已經失傳了。
此外,還有三十卷的《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》(師古注:痹指風濕病)、四十卷的《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》(師古注:疝指心腹氣病)、四十卷的《五藏六府癉十二病方》(師古注:癉指黃疸病)、二十六卷的《風寒熱十六病方》、二十三卷的《泰始黃帝扁鵲俞跗方》、三十一卷的《五藏傷中十一病方》、十七卷的《客疾五藏狂顛方》、三十卷的《金創瘲瘈方》、十九卷的《婦人嬰兒方》、三十二卷的《湯液經法》、以及七卷的《神農黃帝食禁》。但以上十一種醫書現今也已失傳,從書名來看,似乎也不是專門論述疾病醫學的書籍,令人惋惜,疾病醫學的失傳如此嚴重。
經方一書,原本論述草藥石藥的寒熱性等等。但這些內容也不是疾病醫學的範疇。俗話說:「有病不治,常得中醫。」
我第一次看到這句俗諺時,身為醫生,感到非常羞愧。然而,祖傳的醫術不能輕易放棄,因此我反复思考,為何會有這樣的俗諺?漢代疾病醫學失傳後,只剩下陰陽醫學盛行,或許因此才會有這樣的俗諺吧。陰陽醫學對疾病治療並無益處,這點是可以確定的,所以這句俗諺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。於是,我下定決心,廣泛閱讀古籍,最終發現了「萬病皆由一毒引起」的理論。我日夜鑽研,不斷精進,最終掌握了精湛的醫術,才得以避免遭受這句俗諺的譏諷。後輩們要謹慎,不要被那些只講究病名和醫理的論述所迷惑。即使能背誦天下所有的醫書,記住所有病名,卻不能治病,又如何能免於這句俗諺的譏諷呢?顏子曾說:「道不行,是我的恥辱;道已行而不用,是國家的恥辱。」後輩們要努力,不要拘泥於病名和醫理,只要知道如何去除病邪即可。無論是疾病還是病痛,又何須擔心治不好呢?
醫術是治病救人的方法,也是國家官員的職責之一。上古時期有岐伯、俞跗,中古時期有扁鵲、秦和,他們都能將醫術應用於國家治理,透過診斷了解國情。漢朝則有倉公。但如今醫術日漸式微,因此我將方技分為四類來加以整理。
由此可見,班固在寫作《漢書》時,已經提到倉公的醫術日漸式微,更何況是扁鵲呢?
《賈誼傳》記載:「天下之大病,就像腫脹一樣,小腿腫得像腰一樣粗,手指腫得像大腿一樣粗,平時無法彎曲伸展,一兩個手指抽搐,擔心隨時會死,如果不立刻治療,必然會變成頑疾,即使以後有扁鵲也無能為力。」文中還描述了其他疾病,例如瘇、痱等,瘇是一種單方面疾病,痱則是一種單側疼痛等等。因此我說,只要是單方面的疾病,醫生都能治好,但如果上級不允許治療,那就沒辦法了。
這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,並不是對疾病的真正論述,而且本文的注釋也並非疾病醫學的範疇。
《晁錯傳》記載:「設置醫生和巫師,以救治疾病。」
《灌夫傳》記載:「灌夫身受十處重傷,用了價值萬金的良藥,才沒有死,傷勢稍有好轉。五年十月,論及灌夫的親屬,久病不癒,直到聽到有效的治療方法,才開始吃飯治療,病情好轉,才得以不死。」「春蚡患病,全身疼痛,好像被人打了一樣。」
「陽病痱」本身就不是病。
《蘇建傳》記載:「蘇建用佩刀自刺,衛律驚慌失措,急忙找來醫生,挖地做成坑,放上炭火,把衛律放在上面,踩著他的背,逼出血來,衛律氣絕半日後才甦醒。單于很佩服他的氣節,每天都派人去探望衛律,同時將張勝收押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