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書醫言》~ 卷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4)

1. 卷四

孝子之養親病也。未死之時,求卜迎醫,冀禍消藥有益也。既死之後,雖審如巫咸,良如扁鵲,終不復生。何則?知死氣絕,終無補益。治死無益,厚葬何差乎?倍死恐傷化,絕卜拒醫,獨不傷義乎?云云。

人之疾病,希有不由風濕與飲食者。當風臥濕,握錢問祟;飽飯饜食,齊精解禍;而病不治,謂祟不得,命自絕;謂筮不審,俗人之知也。

為則曰:「雖謂疾病,非疾醫之論,慎不可取焉。」

夫聖賢之治世也,有術。得其術則功成,失其術則事廢。譬猶醫之治病也:有方,篤劇猶治;無方,儳微不愈。夫方猶術,病猶亂,醫猶吏,藥猶教也。方施而藥行,術設而教從;教從而亂止,藥行而病愈。治病之醫,未必惠於不為醫者;然而治國之吏,未必賢於不能治國者。云云。良醫能治未當死之人命;如命窮壽盡,方用無驗矣。

《前漢書‧平帝記》曰:「元始二年,民疾疫者,舍空邸第,為置醫藥。」

《禮樂志》曰:「桑間濮上,鄭衛宋趙之聲並出,內則致疾損壽,外則亂政傷民。」

《郊祀志》曰:「天子病鼎湖甚,巫醫無所不致。游水髮根言:『上郡有巫,病而鬼下之。上召置,祠之甘泉。及病使人問於神君。神君言曰:「天子無憂病,少愈強與我會甘泉。」』於是,上病愈,遂起幸甘泉,病良已。」

不死之藥可得。

《五行志》曰:「凡貌傷者病木氣,木氣病則金沴之。」云云。

為則曰:「已上陰陽五行相生相剋之理,或神仙之事,皆無益於病。故疾醫不採,學者思諸。」

驕近亂,替(師古曰:替,廢惰也)近疾。

及人則多病口喉咳,故有口舌疴。

為則曰:「評同於前。以下《五行志》言疾病,並皆陰陽五行之理,故疾醫不復取。」

十八年秋,有蜮。劉向以為蜮生南越,越地多婦人,男女同川,淫女為主,亂氣所生,故聖人名之曰蜮,蜮猶惑也。在水旁能射人,射人有處,甚者至死;南方謂之短弧。

為則曰:「劉向時,嚴將取齊之淫水,為避其禍,因蜮而為說辭,則或可也;生短弧,如此說則臆而不可矣。」

《藝文志》曰:「侍醫李柱國校方技。每一書已,向輒條其篇目,撮其指意,錄而奏之。會向卒,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。歆於是總群書,而奏其七略,云云。有《方技略》。」

《黃帝內經》十八卷。

為則曰:「一說:今所傳《內經》,《素問》、《靈樞》十八卷是也。為則嘗細閱其書,率陰陽醫之語,非疾醫之語也。然其中間有些一二古語在,謹拔粹之,而舉於篇末。」

《外經》三十九卷。

《扁鵲內經》九卷。

為則曰:「據此,扁鵲之書傳於漢也明矣。悲哉,今不傳,是吾黨之憂也!以《陸賈新語》而考之,益知扁鵲之方傳於漢。於是遍索其方,仲景所傳《傷寒論》之外,蓋無所見焉。就其書論定扁鵲之遺法,而作《類聚方》,朝考夕試而又作《方極》。誠哉君子之言,信而有徵夫!」

白話文:

[卷四]

孝子侍奉父母生病,在父母未死之前,會求卜問卦,迎接醫生,希望災禍消退,藥物有效。但父母死後,即使請來像巫咸、扁鵲那樣精明的醫生,也無法使他們復活。這是因為人死氣絕,任何治療都無濟於事。既然治死人無益,厚葬又有什麼差別呢?過度哀傷反而可能傷身,拒絕卜卦、拒絕醫生,這難道不算違背孝道嗎?

人的疾病,很少不是因為風寒濕邪或飲食不節造成的。受風寒、臥在潮濕的地方,就懷疑是鬼祟作怪;吃得過飽,就認為是精氣虧損招致禍患,而疾病卻沒有治好,就說鬼祟沒有得到安撫,是命運註定;就說占卜不準確。這是世俗人的淺見。

因此說:雖然稱之為疾病,但這並非醫生的論斷,不可輕信。

聖賢治理國家有其方法,掌握方法就能功成名就,失去方法則會導致事情失敗。這就好比醫生治病,有正確的藥方,即使病情嚴重也能治癒;沒有正確的藥方,即使病情輕微也不會痊癒。藥方好比方法,疾病好比亂象,醫生好比官吏,藥物好比教化。藥方施用,藥物生效,方法制定,教化遵循,教化遵循則亂象平息,藥物生效則疾病痊癒。治病的醫生,不見得比不當醫生的更好;然而治理國家的官吏,不見得比不能治理國家的更好。良醫能治好本不該死的人,但如果命數已盡,壽命已到,再好的藥方也沒用了。

《前漢書·平帝紀》記載,元始二年,百姓疫病流行,朝廷將空置的府邸騰出來,設立醫館,儲備藥物。

《禮樂志》記載,當時流行著桑間濮上、鄭衛、宋趙等地的靡靡之音,這些淫亂的樂曲,內則損害身體健康,縮短壽命;外則擾亂政事,危害百姓。

《郊祀志》記載,漢成帝在鼎湖山病重,朝廷廣召巫醫,什麼方法都用上了。有人說上郡有個巫師,能驅除附在人身上的鬼,成帝於是召來祭祀,並在甘泉祭祀神靈,又派人向神靈詢問病情。神靈說:天子不必為病情憂慮,病情稍有好轉,就來甘泉與我相會。於是,成帝的病就好了,便前往甘泉休養。

長生不老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。

《五行志》記載,凡是外傷,是木氣受損,木氣受損則金氣克之……

因此說:以上關於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,或神仙之事,對治病都沒有益處,所以醫生不採用。學習者應當思考這些問題。

驕奢淫逸導致國家混亂,懈怠懶惰則導致疾病。

人們如果貪圖享樂,就會導致口腔喉嚨咳嗽等疾病,因此有口舌疾病。

因此說:這與前面的觀點相同,以下《五行志》中關於疾病的論述,都是陰陽五行之理,所以醫生也不採用。

十八年秋天,出現了蜮這種生物,劉向認為蜮產於南越,越地多婦女,男女同處一河,淫亂的女子是主要的禍因,是邪氣所生,所以聖人稱之為蜮,蜮就是迷惑的意思。它生活在水邊,能射人,射中的人有的地方會潰爛,嚴重的甚至會致死。南方人稱之為短弧。

因此說:劉向當時,嚴將要取齊國的淫亂之水,為的是避免災禍,於是以蜮作為說辭,這或許可以理解。但是說它能射出短弧,這種說法就臆測了,不可信。

《藝文志》記載,侍醫李柱國校訂醫方,每完成一書,劉向就整理其篇目,概括其要旨,記錄上奏。劉向死後,哀帝又讓劉向的兒子侍中奉車都尉歆繼承父親的事業,歆於是將眾多書籍整理成七略,其中有《方技略》。

《黃帝內經》十八卷。

因此說:一種說法,現在流傳的《內經》是《素問》、《靈樞》十八卷。我仔細閱讀過這本書,裡面大多是陰陽醫學的說法,不是醫生的論斷。然而其中也有一些古語值得借鑒,我將其精華摘錄在篇末。

《外經》三十九卷。

《扁鵲內經》九卷。

因此說:據此可知,扁鵲的書在漢代流傳是很明確的。可惜的是現在失傳了,這是我們學術界的遺憾。根據《陸賈新語》考證,更加證明扁鵲的醫方在漢代流傳。於是,我遍尋他的醫方,除了仲景傳下來的《傷寒論》以外,幾乎沒有見到其他的。我根據他的著作,確定扁鵲的遺法,編撰了類聚的醫方,每天早晚研讀,又編撰醫方極則。這真是君子之言,真實可靠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