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吉益為則

《古書醫言》~ 卷四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3)

1. 卷四

古貴良醫者。能知篤劇之病所從生起。而以針藥治而已之。如徒知病之名。而坐觀之。何以為奇。夫人有不善。則乃性命之疾也。無其教治。而欲令變更。豈不難哉。

為則曰。今之為醫。不免王充坐觀之。譏也。悲哉。

道家相誇曰。真人食氣。以氣而為食。云云。

夫服食藥物。輕身益氣。頗有其驗。若夫延年度世無其效。百藥愈病。病愈而氣復。氣復而身輕矣。

為則曰。此前後諸篇率皆服食家之事也。夫服食者。以氣而為食。非常之事。於人無有益。故不取矣。然葛洪陶弘景孫思邈之輩。妄尊信之混於醫。從此而後。正去而邪來。論高而術卑。醫道絕滅。二千有餘年於此。夫憂萬民之疾病之君子。舍邪求正。斯論止斯術盛吾黨之所願也。

病作而醫用。禍起而巫使。如自能案方和藥。入室救祟。則醫不售而巫不進矣。

子路使子羔為費宰。孔子曰。賊夫人之子。皆以未學不見大道也。醫無方術。曰。吾能治病。問之曰。何用治病。曰。用心意。病者必不信也。吏無經學。曰。吾能治民。問之曰。何用治民。曰。以材能。是醫無方術。以心意治病也。百姓安肯信向。而人君信用使之乎。手中無錢。

之市。使貨主問曰。錢何在。對曰。無錢。貨主必不與也。夫胸中不學。猶手中無錢也。欲人君任使之。百姓信向之奈何也。

為則曰。後世許氏曰。醫者意也。是本出於子華子。而其論之非。已可見於此。

醫能治一病。謂之巧。能治百病。謂之良。是故良藥服百病之方。治百人之疾。大才懷百家之言。故能治百族之亂。扁鵲眾方。孰若巧之一伎。

孝子之於親。知病不祀神不和藥。又知病之必不可治。治之無益。然終不肯安坐得絕。猶卜筮求祟。召醫和藥者。惻痛殷勤冀有驗也。既死氣絕。不可如何。

夫堯之使禹治水。猶病水者之使醫也。然則堯之洪水。天地之水病也。禹之治水。洪水之良醫也。

呂后恚恨。後酖殺趙王。其後呂后出。見蒼犬噬其左腋。怪而卜之。趙王如意為祟。遂病腋傷。不愈而死。

凡天地之間有鬼。非人死精神為之也。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。致之何由。由於疾病。人病則憂懼。憂懼見鬼出。凡人不病則不畏懼。故得病寢衽。畏懼鬼至。畏懼則存想。存想則目虛見。

為則曰。孔子曰。不怪語力亂神。今涉獵此前後諸篇。往住此類間有病疾之事。無益於人。因不枚舉。

或問曰。天地之間。萬物之性。含血之蟲。有蝮蛇蜂蠣。咸懷毒螫。犯中人身。云云。

為則曰。考此論。毒者皆為太陽之毒。僻論也。太陽為毒。則太陰亦必為毒也。凡天地之間。變於常則咸為毒。何唯太陽哉。且論中曰。草木之中有巴豆野葛。食之湊懣頗多殺人。不知此物稟何氣於天。是誠然。王充實不自知。不知則何為此論。唯言太陽之毒。其誤可以知矣。

白話文:

[卷四]

古代稱讚好醫生,是因為他們能知道疾病的根本原因,並用針灸和藥物治療。如果只是知道病名,卻袖手旁觀,怎麼稱得上是好醫生呢?人若有不好的行為,就會導致性命危急的疾病。如果不加以教導治療,就想讓病情好轉,豈不是太難了嗎?

所以說,現在的醫生,難免會像王充所批評的那樣,只是袖手旁觀,真是可悲啊!

道家人士互相吹噓說,真人可以吸食天地之氣,以氣為食,等等。

服用藥物,可以輕身益氣,確實有一些效果。但要延年益壽,卻沒有效用。百藥能治百病,病好了,氣血就恢復了,氣血恢復了,身體就輕盈了。

所以說,前面幾篇大多是關於服食家的事。服食家以氣為食,這是不尋常的事,對人沒有益處,所以不採納。然而葛洪、陶弘景、孫思邈等人,卻妄自尊信這些說法,混雜在醫學之中。從此以後,正道衰落,邪說興起,理論高深,而實際操作卻很低劣,醫道因此而衰敗,已經持續兩千多年了。那些憂慮百姓疾病的君子,應該捨棄邪說,追求正道,這才是我們所希望的。

疾病產生了,醫生就派上用場;禍患來了,巫師就開始作法。如果自己能夠研讀醫方,調配藥物,進入病人家中救治,那麼醫生就不用出馬,巫師也無用武之地了。

子路讓子羔擔任費邑的宰相,孔子說:「傷害百姓的人,都是因為沒有學習,看不見大道。」醫生沒有醫術,卻說:「我能治病。」問他:「怎麼治病?」他說:「用心意。」病人一定不會相信他。官吏沒有經學知識,卻說:「我能治理百姓。」問他:「怎麼治理百姓?」他說:「憑藉才能。」這就好比醫生沒有醫術,卻用心思治病,百姓怎麼會相信他,而君主又怎麼會重用他呢?

手中沒錢去市場買東西,店主問:「錢在哪裡?」回答說:「沒錢。」店主一定不會賣給你。胸中沒有學問,就像手中沒錢一樣,想要君主重用你,百姓相信你,怎麼可能呢?

所以說,後世許氏說:「醫術在於用心。」這原本出自子華子,而其論述的錯誤,由此可見一斑。

醫生能治一種病,稱為巧;能治百病,稱為良。所以,良藥有治療百病的藥方,能治百人的疾病;大才兼備百家的學說,所以能平息百族的叛亂。扁鵲有很多藥方,哪個能比得上一個技藝精湛的醫生呢?

孝子侍奉父母,知道父母生病,不祭祀神明,也不亂用藥。也知道有些病是不可治癒的,治療也沒有益處,但最終還是不肯安坐等死,就像卜筮求神問卜,請醫生開藥一樣,內心充滿悲痛和關切,希望有所效果。等到父母去世,氣絕身亡,就什麼也做不了了。

堯帝讓禹治理洪水,就像病人請醫生一樣。那麼,堯帝時的洪水,就是天地間的水患;禹治理洪水,就是洪水的良醫。

呂后心懷怨恨,後來用毒酒毒死了趙王。後來呂后外出,看見一條黑狗咬她的左腋,感到奇怪,於是去卜卦,說是趙王如意作祟,於是她的腋下受傷,病情加重,最後不治而亡。

凡是天地間的鬼怪,並不是人死後的精氣神所化成的,都是人思念、想像所造成的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這是由於疾病。人有病就會憂慮恐懼,憂慮恐懼就會看到鬼怪出現。凡人如果沒病就不會害怕,因此得病臥床,就會害怕鬼怪來臨,害怕就會胡思亂想,胡思亂想就會產生幻覺。

所以說,孔子說:「不怪力亂神。」現在翻閱這些文章,以前關於疾病的事,對人沒有益處,因此不再一一列舉。

有人問:天地之間,萬物之性,有血的蟲子,像蝮蛇、蜂、蠔,都含有毒性,侵犯人體……

所以說,考察這段論述,認為所有毒物都是太陽之毒,這是偏頗的說法。如果太陽是毒,那麼太陰也一定是毒。凡是天地間違背常理的事物,都是有毒的,怎麼只有太陽呢?論述中說,草木中,巴豆、野葛,吃了會肚子脹痛,甚至致死,不知道這些東西吸收了什麼天上的氣,這確實如此。王充自己也不知道,不知道就寫了這個論述,只說太陽之毒,其錯誤是可以知道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