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吉益為則

《古書醫言》~ 卷三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9)

1. 太倉公傳

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。疾走料虎頭編虎鬚。幾不免虎口哉。

先生既來。曾不發藥乎。曰已矣。吾固告汝曰。人將保汝。果保汝矣。非汝能使人保汝。而汝不能使人無保汝也。而焉用之。感豫出異也。

秦王有病。召醫破癰潰痤者。得車一乘。舐痔者得車五乘。所治愈下。得車愈多。子豈治其痔邪。何得車之多也。子行矣。

為則曰。老子列子莊子諸書。雖間謂病。率盡譬喻。非疾醫之義。

鹽鐵論曰。然猶人之病。水益水而疾深。知其為秦開帝業。不知其為秦致亡道也云云。故扁鵲不能肉白骨。微箕不能存亡國也。

為則曰。死生存亡者天命也。故雖扁鵲俞跗微子箕子。不能救矣。蓋因病毒而死。及不仁不義而亡者。固非天命也。治之以法。及修身以道。而死亡者。天命也。

扁鵲撫息脈。而知疾所由生。陽氣盛則損之而調陰。寒氣盛則損之調陽。是以氣脈調和。而邪氣無所留矣。夫拙醫不知脈理之腠血氣之分。妄刺而無益於疾。傷肌膚而已矣。今欲損有餘補不足。富者愈富。貧者愈病矣。嚴法任刑。欲以禁暴止奸。而奸猶不止。意者非扁鵲之用針石。故眾人未得其職也。

為則曰。嘻漢儒既不知扁鵲之為疾醫。又以陰陽醫之說目扁鵲。宜哉。後世不知疾醫也。夫陰陽者天事也。非人事也。為何損之。為何益之。妄耶妄也。蓋人飲食起居。行正中節。則無病。而四支百骸無患。此時乃得天地神明和光同粗之化也。今如陰陽損益之說。其論似可聞。

其事實不可見也。夫醫治疾病者也。病者毒也。以草根木皮解其毒。則疾病盡去而已矣。乃扁鵲之傳評辨之。故茲不贅。

扁鵲不能治不受針藥之疾。

為醫以拙矣。又多求謝。

疾有固者。不能明其法勢。

政小缺。法令可以坊。(古防字)而必待雅頌乃治之。是猶舍鄰之醫。而求俞跗而後治病。

所貴良醫者。貴其審消息而退邪氣也。其貴其下針石而鑽肌膚也。云云。若癰疽之相濘。色淫之相連。一節動而百枝搖。詩曰。舍彼有罪。既伏其辜。若此無罪。淪胥以鋪。痛傷無罪而累也。

扁鵲攻於腠理。絕邪氣。故癰疽不得成形。聖人從事於未然。故亂原無由生。是以砭石藏而不施。法令設而不用。斷已然鑿已發者。凡人也。治未形睹未萌者。君子也。

為則曰。聖人能知人之生質。疾醫能知病毒之所在。故治未形睹未萌者。其唯聖人與疾醫耳。素問雖論之。亦以陰陽之理。故無徵焉。

揚子法言曰。或問黃帝。終始曰托也。昔者姒氏治水土。而亟步多禹。扁鵲盧人也。而醫多盧。夫欲售偽者。必假真。禹乎盧乎終始乎。

潛夫論曰。嬰兒有常病。貴臣有常禍。父母有常失。人君有常過。嬰兒常病。傷於飽也。貴臣常禍。傷於寵也。哺乳多則生癇病。

白話文:

太倉公傳

關於不生病而自己灸療。急著去算計老虎的頭和胡須,差點沒逃出虎口。

先生既然來了,為何不開藥方呢?他說:已經好了。我當時告訴你,有人會保佑你,果然保佑了你。這並非你能使人保佑你,而你也無法使人不去保佑你。那麼,這又有何用呢? 感染疾病產生異常徵兆。

秦王生病了,召來醫生,治癒癰疽潰爛的,賞賜一輛車;治癒痔瘡的,賞賜五輛車。治癒的等級越低,賞賜的車輛越多。你難道是專治痔瘡的?為何賞賜的車輛這麼多?你走吧!

有人說:《老子》、《列子》、《莊子》等書,雖然偶爾提到疾病,大多是比喻,並非醫治疾病的道理。

《鹽鐵論》說:「這就像人的疾病,用大量的水澆灌反而使病情加重。知道這是秦國開創帝業的原因,卻不知道這是導致秦國滅亡的原因。」所以扁鵲不能使死人復活,箕子也不能使滅亡的國家復國。

有人說:生死存亡是天命,所以即使是扁鵲、俞跗、微子、箕子,也無法拯救。因為感染病毒而死,以及因為不仁不義而亡,本來就不是天命。按照方法治療,以及修身養性,而後死亡,才是天命。

扁鵲通過撫摸和診斷脈象,就能知道疾病的來源。陽氣盛則瀉去調和陰氣,陰氣盛則瀉去調和陽氣,所以氣脈調和,邪氣就無處停留了。那些拙劣的醫生不懂脈理和血氣的區分,胡亂針灸,對疾病毫無益處,反而傷及皮膚肌肉。現在想要損去多餘的,補充不足的,結果是富者愈富,貧者愈貧;嚴厲的法律刑罰,想以此禁止暴亂和奸邪,奸邪卻依然不止。大概因為沒有使用扁鵲的針灸方法,所以眾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。

有人說:唉!漢儒既不懂扁鵲的醫治方法,又用陰陽醫學的理論來評價扁鵲,可嘆啊!後世的人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醫治疾病。陰陽是自然現象,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,何必損之,何必益之?太荒謬了!人只要飲食起居有節,就能沒有疾病,四肢百骸都沒有毛病,這時才能得到天地神明和諧相融的滋養。現在那種陰陽損益的說法,聽起來似乎有道理,

但事實上卻無法驗證。醫生的職責是治療疾病,疾病是毒素,用草根樹皮來解毒,疾病就能痊癒而已。關於扁鵲的傳說和評論,在此就不多贅述了。

扁鵲不能治療那些拒絕針藥治療的疾病。

醫生技藝拙劣,又過多地索取報酬。

有些疾病是頑固的,不能清楚了解其發病的規律。

小的政事缺失,用法律法令就可以制止,卻一定要等到祭祀頌揚才能治理,這就好比捨棄鄰居的醫生,而一定要等到俞跗來才治病一樣。

良醫的可貴之處,在於能精準判斷病情發展趨勢,驅除邪氣;並不在於精於針灸,鑽探肌膚。等等。比如癰疽互相連接、顏色鮮豔互相蔓延,一處動彈,百處皆動,詩經說:「捨棄那些有罪的人,讓他們承擔罪責;即使沒有罪的人,也一起受牽連。」痛傷無罪的人,也是因為牽連。

扁鵲在肌膚腠理處施治,排除邪氣,所以癰疽不能形成。聖人從事於未然,所以禍亂沒有發生的機會。所以砭石收藏而不使用,法律法令制定而不施行,是斷絕已經發生的事情,這是凡人所為;治理尚未成形,尚未萌芽的,這是君子所為。

有人說:聖人能了解人的先天稟賦,良醫能了解病毒所在的位置,所以治理尚未成形,尚未萌芽的,只有聖人與良醫能做到。《素問》雖然也論述這些,但也是以陰陽的理論為基礎,所以沒有根據。

《揚子法言》說:有人問黃帝,終始之道是什麼?他說:「托庇。」從前姒氏治理水土,而人們都推崇禹;扁鵲是盧人,而醫生都推崇盧人。想要推銷偽劣的東西,就必須借用真實的東西來做幌子。禹、盧、終始,都是一樣的道理。

《潛夫論》說:嬰兒有常見的疾病,高官有常見的禍患,父母有常見的過失,君主有常見的錯誤。嬰兒常見的疾病,是吃得太多;高官常見的禍患,是受寵太過。哺乳過多,就會生癇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