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書醫言》~ 卷三 (4)
卷三 (4)
1. 太倉公傳
問臣意意方能知病死生之條。
為則曰:太倉公云:「臣意家貧,欲為人治病。」以是知太倉公失為醫之心也。夫醫者不拘貧富,視病人則如己病之;何拘乎貧富之間?
問臣意知文王之條。
為則曰:夫精不可藥治乃然,蓋本草不知此。藥皆毒,何養精之藥之有?蓄精喘、頭痛、目不明之證,吾未見焉,當慎診之勿過而可也。太倉公曰:「氣者當調飲食。」云云。此論後世醫家之龜鑑。然夫氣者無形,故非針藥所治;且本草養氣藥人參之類皆誤矣。
問臣意師慶之條。
為則曰:無病論故不評。
問臣意曰吏民之條。
為則曰:是亦陰陽醫之論,故不評。
問臣意診病之條。
為則曰:於是乎淳于意與扁鵲,醫道之異,益可知也。
太史公曰:
為則曰:太史公言:「若倉公者可謂近之矣。」過也。淳于意既失醫心,而用毒殺之,藥得其罪,奚近之有?扁鵲為李氏雖所殺,非其罪也。淳于意雖免刑,其罪也。悲哉!
淮南子曰:夫喜怒者道之邪也;憂悲者德之失也;好憎者心之過也;嗜欲者性之累也。人大怒破陰,大喜墜陽;薄氣發瘖,驚怖為狂;憂悲多恚病乃成;積好憎繁多,禍乃相隨。
為則曰:此病論非疾醫之義。
昔公牛哀轉病也,七日化為虎。(公牛氏韓人;轉病易病也;江淮之間公牛氏有易病,化為虎。若中國有狂疾者,疾作有時也。其為虎者便還食人;食人者因作真虎;不食人者更復化為人。)其兄掩戶而入,覘之則虎,搏而殺之云云。是故形傷於寒暑燥濕之虐者,形宛而神壯;神傷乎喜怒思慮之患者,神盡而形有餘。
為則曰:是非疾醫之論也。如易病造化之事,以人事不可論也。孔子曰:「不語怪力亂神。」
凍者假兼衣於春,而暍者望冷風於秋。夫有病於內者,必有色於外矣。夫梣木色青翳,而蠃瘉蝸睆,此皆治目之藥也云云。形系而神泄,故不免於虛。
為則曰:梣木、蝸牛治目之藥,可試。注虛為疾,不合古訓,誤也。
養生以經世,抱德以終年,可能體道矣。若然者,血脈無鬱滯,五藏無蔚氣。
五月為小刑,薺麥亭歷枯。
山氣多男;澤氣多女;障氣多瘖;風氣多聾;林氣多癃;木氣多傴;岸下氣多腫;石氣多力;險阻氣多癭;暑氣多夭;寒氣多壽;穀氣多痹;丘氣多狂;衍(下而汙者為衍)氣多仁;陵氣多食;輕土多利;重土多遲。
為則曰:因多而言之,則可矣;以理而論之,則甚不可矣。若理以論之,則是謂之以造化混人事,必所以絕聖人之道也。吾黨小子,慎勿言焉。
立夏日聚畜百藥。
得失之度,深微窈冥,難以知論,不可以辭說也。何以知其然?今夫地黃主屬骨,而甘草主生肉之藥也。以其屬骨,責其生肉;以其生肉,論其屬骨。是猶王孫綽之欲倍偏枯之藥,而以生殊死之人,亦可謂失論矣。譬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,嫦娥竊以奔月;悵然有喪,無以續之。何則?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。
白話文:
太倉公傳
有人問淳于意對於疾病生死相關的看法。
回答說:太倉公說:「我窮困潦倒,只想藉著行醫賺錢。」由此可知太倉公並未真正體會行醫的本心。真正的醫生不論病人貧富,都應視病人如己,又怎會在乎貧富呢?
有人問淳于意對於文王養生的看法。
回答說:精氣神是無法用藥物治療的,這點本草綱目並未提及。所有的藥物都有毒性,哪有什麼可以補益精氣的藥呢?所謂「蓄精喘、頭痛、目不明」等症狀,我從未見過,診斷時務必謹慎,不可妄下結論。太倉公說:「要調養氣血,就得注意飲食。」等等。這段論述是後世醫家的鏡鑑,然而氣是無形的,非針藥所能治療。而且本草書中所謂的養氣藥物,例如人參等等,都是錯誤的。
有人問淳于意對於師慶的看法。
回答說:因為師慶沒有得病,所以不予置評。
有人問淳于意對於吏民疾病的看法。
回答說:這也是陰陽醫學的論述,所以不予置評。
有人問淳于意對於診斷疾病的看法。
回答說:由此可知淳于意與扁鵲的醫道有所不同。
太史公說:
回答說:太史公說,像倉公這樣的人,可以說接近醫道了,但也只是接近而已。淳于意既已失去行醫的本心,又用毒藥殺害病人,罪有應得,又何談接近醫道呢?扁鵲雖被李氏殺害,卻並非他的罪過;淳于意雖然免於刑罰,但他也有罪過,真是令人悲痛!
淮南子說:喜怒是違背道義的,憂悲是損害德行的,好惡是心靈的過失,嗜欲是天性的累贅。人若大怒會損傷陰氣,大喜會損傷陽氣,輕微的氣血失調會導致喑啞,驚恐會導致狂亂,憂愁悲傷,多怒則疾病叢生,積累好惡,禍患就會接踵而至。
回答說:這段論述並非疾病醫治的道理。
從前,有一位公牛氏的人得了怪病,七天後變成老虎。(公牛氏是韓地的人,他們容易得怪病。江淮之間的公牛氏的人容易得怪病,變成老虎。就像中國一些人會得狂疾,發病的時間也有一定的規律。變成老虎的,就會吃人;吃人的,就會變成真的老虎;不吃人的,又會變回人。)他的哥哥掩門而入,窺視,發現是老虎,便將其殺死。所以,形體受寒暑燥濕侵害的,形體消瘦,精神卻旺盛;精神受喜怒思慮之苦的,精神耗盡,而形體卻還有餘。
回答說:這不是疾病醫治的論述,而是關於容易得病及自然造化的議論,用人事難以解釋。孔子說:「不語怪力亂神。」
凍僵的人在春天需要加衣保暖,而中暑的人在秋天需要涼風解暑。人體內有疾病,一定會在體表有所顯現。例如梣木呈青綠色,可以治眼疾;蠃、蝸、睆等,也是治療眼疾的藥物。形體受損而精神衰弱,就會導致虛弱。
回答說:梣木、蝸牛可以治療眼疾,可以嘗試。文中說虛弱是疾病,這與古訓不合,是錯誤的。
養生要符合天道,修德才能長壽,這樣才能體悟天道。如果能做到這點,血脈就不會瘀滯,五臟就不會有邪氣。
五月是刑罰較輕的月份,薺菜、麥子、亭歷等植物都枯萎了。
山區的氣候多生男孩,沼澤地帶的氣候多生女孩,潮濕的氣候多喑啞,多風的氣候多耳聾,樹林的氣候多尿閉,多樹木的氣候多駝背,低窪地的氣候多腫脹,多石頭的氣候多力氣,險峻的地形多甲狀腺腫大,炎熱的氣候多夭折,寒冷的氣候多長壽,多穀物的氣候多痺症,丘陵地帶的氣候多狂疾,低窪潮濕的地方多仁厚的人,山陵地帶的人多愛吃東西,輕土質的地方人多腹瀉,重土質的地方人行動遲緩。
回答說:從數量上來說,這樣說是可以的;但從道理上來說,卻大錯特錯。如果用道理來論證,那就等於把自然造化與人事混為一談,必然會斷絕聖人的道。我們這些後輩,千萬不要輕易妄言。
立夏之日,要收集百種藥物。
得失的規律,深奧難測,難以言說,無法用言語來解釋。怎麼才能知道它的道理呢?例如地黃主治骨頭疾病,而甘草主治肉體疾病,如果因為它主治骨頭疾病,就強求它治療肉體疾病;或因為它主治肉體疾病,就認為它也能治療骨頭疾病,這就像王孫綽想要用治療偏枯症的藥物來治療快要死的人一樣,也是錯誤的論述。譬如羿向西王母求取不死藥,嫦娥偷走後奔月,結果悵然若失,無法繼續生存。這是因為不知道不死藥從何而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