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書醫言》~ 卷二 (12)
卷二 (12)
1. 扁鵲傳總論
古今評史記漢書者,曰:傳之法以為漢書優史記,故史記廢而不行尚矣。以余觀之,史記何劣漢書乎?虛實並存,不妄用舍,唯世傳謹記,是傳之法也。班固者,察虛實加用舍,又從是非之,此非傳法也。蓋太史公謂,醫者主於脈,故始終以脈為文。雖然有一齟齬者,人之所諱。
太史公豈不之知哉?知而書之,傳法也。偉哉!若微此傳,吾儕小人,千載之後,得知扁鵲乎?可貴可仰。其所以時有齟齬者,非醫也。古者醫有四,而太史公不之知,故扁鵲與倉公為一傳,且以淳于氏之言,為醫之正路,書於扁鵲之傳,以脈為始終貫接,其中間插入越人之為方也。
不待切脈言病之所在之事,是非夫所謂文之齟齬乎?然不用取捨,唯事實謹記,傳之法也。假使太史公妄用取捨,則必去此語,則後世由何知扁鵲乎?偉哉太史公!行文之法奇而正慎之至也,固非諸子所企及也。
白話文:
從古到今,評論《史記》和《漢書》的人說,認為《漢書》在寫作手法上優於《史記》,因此,《史記》被廢置已久,不再流行。但依我觀察,《史記》何嘗比《漢書》差呢?它虛實並存,不會隨意刪減,只會精確地記錄事實,這纔是寫傳記的正確方法。班固,他卻會審視虛實,再進行選擇性刪減,甚至對事實加以批評,這並不符合寫傳記的方法。太史公司馬遷認為,醫生的主要工作是診脈,所以他整篇都以脈象為主題來寫文章。雖然文章中有些許矛盾之處,這是人們通常避而不談的。
難道司馬遷不知道這些矛盾嗎?他當然知道,但他還是寫了出來,這就是寫傳記的方法。偉大啊!如果沒有這部傳記,我們這些普通人,在千年之後,怎能瞭解扁鵲呢?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仰。之所以會有矛盾,並不是因為醫學,而是因為古時候的醫學分為四大類,而司馬遷並不知曉。所以他把扁鵲和倉公寫在同一傳記中,並且以淳于意的話作為醫學的正統,寫在扁鵲的傳記中,以脈象為始終,貫穿全篇。但在中間插入了越人開藥方的事情。
這並未經過脈診就斷定病因,這難道不是文章中的矛盾嗎?然而,他並未進行選擇性的刪減,只是忠實地記錄事實,這纔是寫傳記的方法。如果司馬遷隨意刪減,那必然會刪掉這些話,那麼後世的人又如何能瞭解扁鵲呢?司馬遷的寫作手法奇特而公正,極度謹慎,確實是其他學者難以企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