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書醫言》~ 卷二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6)

1. 卷二

形氣亦然。形不動則精不流。精不流則氣鬱。(為則曰:氣非可郁;精不流則鬱而為毒;有毒則氣不行也。)郁處頭則為腫為風;處耳則為挶為聾;處目則為䁾為盲;處鼻則為鼽為窒;處腹則為張為府。(府跳動皆腹疾)處足則為痿為蹷。輕水所多禿與癭人。(癭咽疾)重水所多鼽(尰足也)與躄人。

甘水所多好與美人。辛水所多疽與痤人。苦水所多尫與傴人。(尫突胸、仰向疾也;傴瘠疾也。)凡食無強厚味,無以烈味重酒。是以謂之疾首。(疾之首也)食能以時,身必無災。凡食之道無飢無飽,是之謂五藏之葆。(安也)口必甘味和精端容;將(養也)之以神氣;百節虞歡。

咸進受氣。飲必小咽;端直無戾。今世上卜筮禱祠,故疾病愈來。譬之若射者射而不中,反修於招。(一作的)何益於中?夫以湯止沸,沸愈不止;去其火則止矣。故巫醫毒藥,逐除治之;故古之人賤之也;為其末也。

為則曰:夫疾者因情欲妄動、飲食過度而毒生焉。聖人憂之,作禮以遠其害也;建男女之別,戒以色欲;建飲酒之禮,避以沉酗;建食餌之禮,節以飲食。從之則毒不生,病不至,盡天數矣。蓋既毒生則病至;病至則以毒藥治之;其原率莫不由飲食情欲,故古之人賤之也,治病為其末也。吾於是益知萬病唯一毒。退見扁鵲傳,扁鵲亦然。於是治萬病無違戾矣。

問曰:常無病而有好食河豚魚者;常有病而好食河豚魚者,而終俱不毒;或時俱食,而多病之人者不毒,無病之人者毒而死如何?

答曰:生死者我不知;於是藥之瞑眩可知也。毒動則瞑眩,疾乃瘳;弗動則弗瞑眩;弗瞑眩則疾乃弗瘳。今食河豚魚,瞑眩吐瀉而死,或吐血而死;死同矣。故謂死生不可知也。蓋死病有其證,用大毒藥死;病者不瞑眩;瞑眩則疾乃瘳。以是大病用大毒,何為束手俟斃也哉?

四月聚蓄百藥,糜草死。

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。

文王寢疾五日,而地動。東南西北不出國郊。百吏皆請曰:臣聞地之動為人主也;今王寢疾五日,而地動,四面不出周郊;群臣皆恐曰:請移之。文王曰:不可。夫天之見妖也,以罰有罪也;我必有罪,故天以此罰我也。今故興事動眾,以增國城,是重吾罪也。不可。文王曰:昌也請改行重善以移之,其可以免乎?於是謹其禮秩皮革,以交諸侯;飾其辭令幣帛,以禮豪士;頒其爵列等級田疇,以償群臣。無幾何疾乃止。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動;已動之後四十三年。凡文王立國五十一年而終。此文王之所以止殃翦妖也。

若用藥者然。得良藥則活人。(中於病毒為良)得惡藥則殺人。(不中於病毒為惡)義兵之為天下良藥也,亦大矣。

陽城胥渠處,廣門之官夜款門而謁曰:主君之臣胥渠有疾。醫教之曰:得白騾之肝,病則止;不得則死。謁者入通。董安於御於側,慍曰:譆!胥渠也!期吾君騾,請即刑焉。簡子曰:夫殺人以活畜,不亦不仁乎?殺畜以活人,不亦仁乎?於是召庖人,殺白騾,取肝以與陽城胥渠。

白話文:

[卷二]

人體的形體與氣息也是如此。形體不動,精氣就不流動;精氣不流動,就會氣鬱。氣鬱並不是指氣本身可以鬱結,而是精氣不流動,鬱結而形成毒素,有了毒素,氣機就不能運行。鬱結在頭部則會腫脹或生風疾;在耳部則會耳塞或耳聾;在眼睛則會視物模糊或失明;在鼻部則會鼻塞或鼻不通;在腹部則會腹脹或產生腹部疾病(腹部跳動都是腹部的疾病);在足部則會腳軟無力或足跛。輕度水濕盛者多見禿髮和癭瘤(癭瘤是咽喉疾病);重度水濕盛者多見鼻塞(腳也腫脹)和足跛。

甘味水濕盛者多為體態美好之人;辛味水濕盛者多為患疽瘡之人;苦味水濕盛者多為胸部突出(仰臥困難的疾病)或脊背佝僂之人(消瘦的疾病)。總之,飲食不要過於肥甘厚味,不要用辛辣濃烈之物佐酒,這就是疾病的根本原因。飲食有節制,身體一定不會出大問題。飲食之道,不在於過飽也不在於過飢,這才是保養五臟的關鍵。口中飲食要甘美適中,精氣充足,容貌也會很好,以此來滋養神氣,百脈才能舒暢。

進食要慢慢吃,飲水也要小口慢嚥,動作要端正,不要急躁。現在世人迷信占卜、祭祀祈禱,所以疾病越來越嚴重。這就好比射箭的人射不中靶子,反而去修整箭靶,對射中靶子有什麼好處呢?用熱水去止沸騰的水,沸騰反而更加厲害,去除火源才能停止。所以巫醫和毒藥,都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,所以古人看不起他們,認為他們只是治病的末端手段。

總而言之,疾病的產生是因為情慾妄動、飲食過度,從而產生毒素。聖人憂慮此事,制定禮儀來遠離這些禍害。制定男女有別的禮儀,戒除性慾;制定飲酒的禮儀,避免酗酒;制定飲食的禮儀,節制飲食。遵守這些禮儀,毒素就不會產生,疾病也不會輕易到來,除非是命中注定。一旦毒素產生,疾病就會來臨,疾病來臨,就需要用毒藥來治療。而疾病的根源大多數都來自於飲食和情慾,所以古人看不起這些,認為只治療疾病是治標不治本。我因此更加了解萬病皆源於毒素,重讀扁鵲傳,扁鵲也是如此認為,因此治療萬病就沒有什麼矛盾了。

有人問:平常沒有病的人喜歡吃河豚魚,經常有病的人也喜歡吃河豚魚,最後都無事;有時一起吃,有病的人沒有中毒,沒病的人卻中毒而死,這是怎麼回事?

回答:生死之事我無法預料,但藥物引起的瞑眩反應卻是可以預知的。毒素發作就會產生瞑眩反應,疾病就會痊癒;毒素不發作就不會產生瞑眩反應,沒有瞑眩反應疾病就不會痊癒。現在吃了河豚魚,產生瞑眩反應,嘔吐瀉肚而死,或者吐血而死,死亡的結果都一樣,所以說生死是無法預知的。疾病死亡各有其徵兆,服用劇毒藥物而死,病人不會有瞑眩反應;如果有瞑眩反應,疾病就會痊癒。所以對於重病,使用劇毒藥物,為何要束手待斃呢?

四月收集各種藥材,糜草會枯死。

這是用堇菜來治療疾病。

文王臥病五日,地動山搖,東西南北都不出國境,百官都請求說:「臣聽說地動是為了君主,現在大王臥病五日,地動山搖,四方都不出周朝國境,群臣都很恐懼,請求遷移。」文王說:「不可以。上天顯現妖異,是為了懲罰有罪的人,我一定有罪,所以上天以此來懲罰我。現在興師動眾,加固城池,這是加重我的罪過,不可以。」文王說:「昌也請求改過自新,行善積德來轉移災禍,這樣可以免除嗎?」於是文王謹慎禮儀制度,與諸侯交往;修飾辭令、禮品,以安撫豪士;頒佈爵位、等級、田地,以獎賞群臣。不久,文王的病就好了。文王即位八年後地動,地動之後四十三年的時間裡,文王統治國家五十一歲而終。這就是文王止息災禍、剪除妖邪的方法。

用藥也是這樣,得到好的藥物就能救活人(藥物能起作用),得到不好的藥物就會殺人(藥物不能起作用)。義兵對於天下來說是良藥,也是偉大的。

陽城胥渠住的地方,廣門的官吏夜裡叩門拜見說:「主人您的臣子胥渠生病了,醫生說需要白騾的肝臟,病才能痊癒,得不到就會死。」謁者進去通報,董安於侍奉在旁邊,生氣地說:「誣陷胥渠,要我國君的白騾,請求立即處罰他。」簡子說:「殺一個人來救活畜生,不是很殘忍嗎?殺畜生來救活人,不是很仁慈嗎?」於是召來廚子,殺了白騾,取肝給陽城胥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