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書醫言》~ 卷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)

1. 卷二

方者,聚毒藥以為方。扁鵲曰:「視毒之所在,病應見於大表。」蓋醫者,技也,何以意為?其誤已見於王充《論衡》。藥者,瀹也;瀹者,養也,是亦誤也。藥皆毒,有攻之意,無養之意。詳辨於《答問書》,因亦不贅。

長短頡牾,百疾俱作。時方疾癘,道有繈屓。盲、禿、狂、傴,萬恬以生。所以然者,氣之所感故也。

為則曰:「夫氣者,造化之司,而非人事也,故無益於治,是以疾醫不論。學者察諸。」

劉子《新論》曰:「利害者,得失之本也;得失者,成敗之源也。」云云。夫內熱者飲毒藥,非不害也。

疽痤用砭石,非不痛也。然而為之者,以小痛來而大痛減,則細害至,巨害除也。

鄧析子曰:「患生於官成,病始於少瘳;禍生於懈慢,孝衰於妻子。此四者,慎終如始也。」

鬼谷子曰:「病者感衰氣,是不神也。」

為則曰:「是亦非疾醫之語。」

《戰國策》曰:「醫扁鵲見秦武王,王示之病,扁鵲請除。左右曰:『君之病在耳之前、目之下,除之未必已也,將使耳不聰、目不明。』君以告扁鵲。鵲怒而投其石(石:砭石),曰:『君與知之者謀之,而與不知者敗之;使此秦國之政也,則君一舉而亡國矣。』」

為則曰:「今世亦然。治療誠難知,其知之人療之,而不知之人妄評之,是扁鵲所謂『一舉亡之』之謂乎?」

以天下擊之,譬猶以千鈞之弩潰癰也。

良醫知病人之生死。

為則曰:「知死生非疾醫之事;知之不知,醫者、病者,皆共無益。學者思諸。」

臣未嘗聞指大於臂,臂大於股;若有此,則病必甚矣。今求茈胡、桔梗於沮澤,則累世不得一焉;及之睪黍、梁父之陰,則郗車而載耳。

客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,謁者操以入。中射之士問曰:「可食乎?」曰:「可。」因奪而食之。王怒,使人殺中射之士。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:「臣問謁者,曰『可食』,臣故食之。是臣無罪,而罪在謁者也。且客獻不死之藥,臣食之而王殺臣,是死藥也。王殺無罪之臣,而明人之欺王。」王乃不殺。

病鉤(所謂臂短也),身大臂短,不能及地。

謂韓相國曰:「人之所以善扁鵲者,為有臃腫也。使善扁鵲而無臃腫也,則人莫之為之也。」臣鄰家有遠為吏者,其妻私人。其夫且歸,其私之者憂之。其妻曰:「公勿憂也,吾已為藥酒以待之矣。」

韓非子曰:「秦之有韓,若人之有心腹之病也。虛處則㤥然(㤥,妨也;心腹虛也,而為妨),若居濕地,著而不去,以極走則發矣。天有大命,人有大命。夫香美脆味、厚酒肥肉,甘口而疾形;曼理皓齒,說情而捐精。故去甚、去泰,身乃無害。」

與死人同病者,不可生也;與亡國同事者,不可存也。

為則曰:「非疾醫之事。」

醫善吮人之傷,含人之血;非骨肉之親也,利所加也。

人有禍則心畏恐;心畏恐則行端直;行端直則思慮熟;思慮熟則得事理;行端直則無禍害。

白話文:

[卷二]

古代的醫方,是用許多毒藥組成的。扁鵲說,觀察毒素所在之處,病症就會顯現在身體表面,這是醫生的技巧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其謬誤已在王充的《論衡》中指出。所謂「藥」,其實是「瀹」(泡洗之意),「瀹」又是「養」的意思,這也是錯誤的。所有的藥都帶有毒性,都具有攻邪的作用,沒有滋養的作用,詳細的辨析在《答問書》中,這裡就不再贅述了。

疾病的長短輕重互相矛盾,百病齊發。當時流行瘟疫,道路上到處都是病人,盲人、禿頭的、瘋癲的、駝背的等等疾病的人,大量出現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受到了外邪的侵襲。

有人說:「氣是天地造化的主宰,不是人力所能掌控的,所以對治療沒有益處,因此醫生治病時不論及它。」學習者應該仔細觀察。

劉子新在論述中說:「利害是成敗的根本,成敗是興衰的源頭。」內熱的人服用毒藥,當然有害。

治療疽和痤瘡用砭石,當然會痛,但是醫生這樣做,是為了以小痛換取大痛的減輕,讓輕微的傷害出現,來消除重大的傷害。

鄧析子說:「禍患產生於官場,疾病起始於小恙,災禍來自於鬆懈怠慢,孝道衰敗於妻妾,這四點必須謹慎,始終如一。」

鬼谷子說:「病人是因為受到衰敗之氣的侵襲,這是失去神氣的表現。」

有人說:「這也不是醫生的說法。」

《戰國策》記載,扁鵲見到秦武王,武王向他展示自己的病症。扁鵲請求為他治療,左右侍從說:「大王您的病在耳朵前面、眼睛下面,治療未必能痊癒,反而可能導致耳聾眼瞎。」武王把這話告訴扁鵲,扁鵲生氣地扔掉砭石說:「您應該和了解病情的人商量,卻和不懂病的人商議,如果秦國的政事也這樣處理,您的一次錯誤決定就會導致亡國。」

有人說:「現在也是這樣,治療疾病確實難以預料,懂醫的人治療,不懂醫的人卻亂加評斷,這不就是扁鵲所說的『一舉亡之』嗎?」

用全國的力量去攻打它,好比用千鈞巨弩攻破癰疽一樣。

好的醫生知道病人的生死。

有人說:「知道生死不是醫生的職責,知道與否,對醫生和病人,都沒有好處。學習者應當思考。」

我從未聽說手指比手臂粗,手臂比大腿粗,如果真的這樣,那病情一定很嚴重了。現在要在沮澤尋找茈胡和桔梗,幾代人都可能找不到一株。可是到了梁父山的陰坡,則可以裝滿一車。

有人獻不死之藥給荊王的使者,謁者拿著藥進去,中射之士問道:「能吃嗎?」謁者說:「能。」中射之士便奪過藥吃掉了。荊王大怒,要殺死中射之士。中射之士派人向荊王解釋說:「我問謁者,他說能吃,所以我才吃。是我的錯,錯在謁者。」而且,客人獻上不死之藥,我吃了之後,大王卻殺了我,這分明是死藥。大王殺了無辜的人,卻顯露了別人欺騙大王。於是,荊王沒有殺他。

病症是手臂短而身體長,手無法碰到地面。

對韓相國說:「人們之所以讚賞扁鵲,是因為他醫治了腫脹的病。如果扁鵲沒有醫治腫脹的病,人們就不會稱讚他了。」我鄰居家,有一個在外做官的人,他的妻子與人私通,丈夫快回來了,私通的人很擔心。他的妻子說:「你不要擔心,我已經準備好了藥酒等他回來。」

韓非子說:「秦國擁有韓地,就像人得了心腹之疾一樣,空虛的地方就會脹痛,好像在潮濕的地方,粘著不去,用力奔跑就會發作。天有天命,人有人命。香美的食物,醇厚的酒,肥美的肉,甘甜的滋味會傷身;打扮得光鮮亮麗,說好聽話,卻損耗精力。所以要除去過分的和不正常的,身體才會沒有禍害。」

與死人患同樣病的人,活不下去;與亡國之君一起做事的人,也無法生存。

有人說:「這也不是醫生的職責。」

醫生善於吮吸人的傷口,含人的血,並不是因為骨肉親情,而是因為利益的驅使。

人有禍患,心裡就會害怕恐懼,心裡害怕恐懼,行為就會端正正直,行為端正正直,思慮就會周全成熟,思慮周全成熟,就能把握事情的道理,行為端正正直,就沒有禍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