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書醫言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卷二

八十者,一子不事;九十者,舉家不事;廢疾非人不養者,一人不事。

良醫之門多病人。檃括之側多枉木。

文子曰:老子曰:萬物之總,皆開一孔;萬事之根,皆出一門。故聖人一度循軌,不變其故,不易其常,放准循繩,曲因其常。夫喜怒者,道之衰也;憂悲者,德之失也;好憎者,心之過也;嗜欲者,生之累也。人大怒破陰;大喜墜陽;薄氣廢音;驚怖為狂;憂悲焦心;疾乃成積。人能除此五者,即含於神明,得其內者,五藏寧。

為則曰:道家之論,而疾醫不取。

又曰:老子曰:人受天地變化而生。一月而膏,二月而血脈,三月而胚,四月而胎,五月而筋,六月而骨,七月而成形,八月而動,九月面躁,十月而生。

為則曰:此論說之辭,疾醫不取。

眾人皆知利,而不知病。聖人知病之為利,利之為病。故再實之木,其根必傷;掘藏之家,其後必殃。夫大利者反為害,天之道也。關尹子曰:人之平日,目忽見非常之物者,皆精有所結而使之然;人之病日,目忽見非常之物者,皆心有所歉而使之然。

為則曰:精可謂結也,氣不可謂結也。何則?氣者無形,精者有形,無形不可結也。此語勝班固遠矣。

曰:心臆者猶忘飢;心忿者猶忘寒;心養者猶忘病;心激者猶忘痛。苟吸氣以養其和,孰能飢之?存神以滋其暖,孰能寒之?養五臟以五行,則無傷也,孰能病之?歸五臟於五行,則無知之,孰能痛之?

曰:人之一呼一吸,日行四十萬里化,可謂速矣。唯聖人不存不變。

為則曰:並皆論說之辭。

曰:爪之生,發之長,榮衛之行,無頃刻止。眾人皆見之於著,不能見之於微。聖人任化,所以不化。

曰:金玉難捐,土石易舍。學道之士,遇徵(徵當作微)言妙行,慎勿執之。是可為而不可執。若執之,則腹心之疾,無藥可療。

為則曰:榮衛二字,古書始見焉。榮衛者,蓋氣血也。

曰:聖人太言金玉,小言桔梗芣苡。用之當,桔梗芣苡生之;不當,金玉斃之。

亢倉子曰:終生之者,天地也;養成之者,人也云云。草鬱則為腐;樹鬱則為蠹;人鬱則為病;國鬱則百惹並起。

為則曰:是亦道家之說,非疾醫之語。

子華子曰:醫者,理也;理者,意也;藥者,瀹也;瀹者,養也。腑臟之伏也;血氣之留也;空竅之塞也;關鬲之礙也;意其所未然也;意其所將然也。察於四然者而謹訓於理,夫是之謂醫。以其所有餘也,而養其所乏也。

為則曰:是陰陽醫之說,而非疾醫之論也。蓋子華子,晉人程本撰,有偽作之說。然劉向校定其書,則其所來尚矣。而此論,今之醫家,許叔微以降,據此以為大害疾醫之道。故不必問真贗,唯以古語辨斥其誤。醫者理也,理者意也,是誤也。夫醫者,掌治疾病;治疾病者,方也。

白話文:

[卷二]

八十歲的人,只有一個兒子不侍奉他;九十歲的人,全家都不侍奉他;因疾病而不能自理,無人照顧的人,也只有一個兒子不侍奉他。

好醫生的診所病人很多,砍伐的樹林旁歪斜的樹木也多。

文子說,老子說:萬物的根本,都從一個孔洞開始;萬事萬物的根源,都從一扇門出來。所以聖人遵循軌道,不改變舊有的規矩,不改變常規,放鬆身心,遵循常理。喜怒是道的衰敗,憂愁悲傷是德行的喪失,好惡是心靈的過錯,嗜欲是生命的負擔。人極度憤怒會損傷陰氣,極度歡喜會耗損陽氣,氣血虛弱會聲音嘶啞,驚嚇恐懼會導致發狂,憂愁悲傷焦慮會使疾病積累。人能去除這五種情緒,就能與神明相通,內在五臟就會安寧。

評論說:這是道家的論述,醫學上並不採用。

又說,老子說:人受天地變化而生,一月成膏,二月血脈形成,三月成胚胎,四月成胎兒,五月長出筋,六月長出骨,七月形體完整,八月開始活動,九月臉上長毛,十月出生。

評論說:這是理論上的說法,醫學上並不採用。

眾人都知道利益,卻不知道疾病的危害;聖人知道疾病可以帶來利益,而利益反過來也能導致疾病。所以樹木枝葉過於繁茂,根部必然受損;家裡財物過於豐富,後代必然招致災禍。極大的利益反而會帶來禍害,這是天道的規律。關尹子說:人在平時,眼睛突然看到異常的事物,都是精氣有所凝聚而造成的;人在生病的時候,眼睛突然看到異常的事物,都是心裡有所虧欠而造成的。

評論說:精氣可以說是凝聚的,而氣卻不能說是凝聚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氣是無形的,精氣是有形的,無形之物是無法凝聚的。這種說法比班固的說法要高明得多。

說:心胸開闊的人就像忘記了飢餓,心裡憤怒的人就像忘記了寒冷,心境平和的人就像忘記了疾病,心神激動的人就像忘記了疼痛。如果能吸氣來調養身心平和,誰還會覺得飢餓呢?如果能存養精神來滋養自身的溫暖,誰還會覺得寒冷呢?如果能調養五臟,遵循五行之道,就不會受傷害,誰還會得病呢?如果能使五臟歸於五行,就不會感知疼痛,誰還會感到疼痛呢?

說:人呼氣吸氣一次,一天行程四十萬里,可謂速度很快。只有聖人才不存留不變的東西。

評論說:這些都是理論上的說法。

說:指甲的生長,頭髮的生長,榮衛之氣的運行,沒有片刻停止。眾人都能看到明顯的現象,卻看不到微小的變化。聖人順應自然變化,所以不會被變化所影響。

說:金玉難以捨棄,土石容易丟棄。學習道術的人,遇到一些微言妙道的言行,要謹慎,不要執著於它。這些是可以做的,但不能執著。如果執著,就會導致腹部和心臟的疾病,沒有藥可以治療。

評論說:「榮衛」二字,是古書中才有的。榮衛大概就是氣血。

說:聖人講究金玉,普通人講究桔梗、車前草,使用得當,桔梗、車前草可以治病;使用不當,金玉也會喪命。

亢倉子說:維持生命的是天地,成就人的是人……草木茂盛則會腐爛,樹木茂盛則會生蟲,人鬱悶則會生病,國家鬱悶則會引發各種禍患。

評論說:這也是道家的說法,不是醫學上的說法。

子華子說:醫術就是調理,調理就是用意志,藥物就是溫養,溫養就是滋養。腑臟的阻塞,氣血的停滯,孔竅的閉塞,關卡的阻礙,都要預料到它尚未發生的情況,也要預料到它將要發生的情況,觀察這四種情況,然後謹慎地進行調理,這就是所謂的醫術。用他所擁有的去滋養他所缺乏的。

評論說:這是陰陽醫學的說法,不是治病的論述。子華子是晉朝人程本所撰寫的,有偽造的說法,但劉向校定了這本書,所以它的來源還是值得考究的。而這個理論,現代醫家從許叔微之後,都以此為害醫學之道,所以不必追究真偽,只用古代的說法來駁斥它的錯誤。醫術就是調理,調理就是用意志,這是錯誤的。醫術是掌管治療疾病,治療疾病的是藥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