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砭》~ 原引

回本書目錄

原引

1. 原引

余弱冠時,家多疾病,先世所藏醫書頗多,因隨時翻閱,不過欲稍識方藥而已。循習漸久,乃上追《靈》、《素》根源,下沿漢唐支派,如是者十餘年,乃注《難經》,又十餘年而注《本草》,又十餘年,而作《醫學源流論》,又五年而著《傷寒類方》,五十年中批閱之書,約千餘卷,泛覽之書,約萬餘卷,每過幾時必悔從前疏漏,蓋學以年進也。乃世之醫者,全廢古書,隨心自造,以致人多枉死,目擊心傷。

數年前,曾作《芻言》一冊,欲以醒世而鮮克聽從。竊思生長聖朝,毫無益於此世,而半生辛苦,雖有著述幾種,皆統談醫學,無驚心動魄之語,足令人豁然開悟。因復嘔心控骨,即《芻言》原本,更加痛快剖悉,實因悲憫填胸,不能自已,願覽者諒其苦心,虛懷體察。以之治人,則敬慎可以寡過;以之治己,則明哲可以保身。

冀遇信從之有人,庶綿斯道於一線。

乾隆丁亥秋七月巧日洄溪徐靈胎識

張按:徐氏所注《本草》及《醫學源流論》、《傷寒類方》、《蘭臺軌範》,俱蒙御賜入《四庫全書》。

白話文:

在我二十歲左右的時候,家中接連發生疾病,先祖們留下許多醫書,於是我在閒暇時閱讀這些書籍,初衷只是想稍微瞭解一些藥物和處方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開始深入研究《黃帝內經靈樞》、《黃帝內經素問》等古代醫學典籍,並探索漢唐時期的醫學流派。這樣過了十多年,我開始註解《難經》;再過了十多年,我開始註解《本草》;又過了十多年,我撰寫了《醫學源流論》;又過了五年,我編著了《傷寒類方》。在這五十年間,我研讀過的書籍大約有一千多卷,泛泛閱讀的書籍大約有一萬多卷。每次回顧過去,總會為自己曾經的疏忽感到懊悔,因為學問是隨著年齡增長而累積的。然而,當今的醫生們完全拋棄古書,憑藉個人想法自行創造,導致許多人無辜死亡,我目睹此景,深感痛心。

幾年前,我編寫了一本名為《芻言》的小冊子,希望以此喚醒世人,但很少有人願意聆聽。我反思自己生於盛世,卻對這個世界毫無貢獻。雖然半生辛勞,寫下了幾部醫學著作,但內容都侷限於醫學領域,缺乏震撼人心的言辭,不足以讓人豁然開悟。因此,我再次竭盡全力,以《芻言》為基礎,進行更深入的剖析,這都是因為我心中充滿悲憫,無法抑制自己的情感。我希望讀者能夠理解我的良苦用心,以開放的心態去體會。用這些知識去治療他人,可以做到謹慎從醫,減少過失;用這些知識來保護自己,可以明白道理,保全自身。

我期盼能夠遇到信任並跟隨我的人,這樣就能夠使這條醫學之路得以延續。

乾隆丁亥年秋季七月巧日,洄溪徐靈胎識

附記:徐靈胎先生註釋的《本草》、《醫學源流論》、《傷寒類方》、《蘭臺軌範》等著作,均被御賜收入《四庫全書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