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砭》~ 徐靈胎先生傳 (2)
徐靈胎先生傳 (2)
1. 徐靈胎先生傳
其餘五十餘港,長二百餘里,兩岸室廬墳墓以萬計,如欲大開,費既重而傷民實多,且恐湖泥倒灌,旋開旋塞,此乃民間自浚之河,非當官應辦之河也。莊公以其言入奏,天子是之,遂賦工屬役,民不擾而工已竣。先生隱於洄溪,矮屋百椽,有畫眉泉,小橋流水,松竹鋪紛,登樓則太湖奇峰鱗羅布列,如兒孫拱侍狀。
先生嘯傲其間,人望之,疑真人之在天際也,所著有《難經經釋》、《醫學源流》等書,凡六種。其中鈲𨴗利弊、剖析經絡,將古今醫書存其是,指其非,久行於世。子爔,字榆村,儻䓪有父風,能活人濟物,以世其家。孫垣,乙卯舉人,以詩受業隨園門下。贊曰:《記》稱德成而先,藝成而後。
似乎德重而藝輕,不知藝也者,德之精華也。德之不存,藝於何有?人但見先生藝精伎絕,而不知其平素之事親孝,與人忠,葬枯粟乏,造修輿梁,見義必為,是據於德而後遊於藝也,宜其得心應手,驅遣鬼神。嗚呼!豈偶然哉?猶記丙戌秋,余左臂忽短縮不能伸,諸醫莫效,乃拖舟直詣洄溪,旁無介紹,惴惴然疑先生之未必我見也。不料名紙一投,蒙奓門延請,握手如舊相識,具雞黍為歡,清談竟日,贈丹藥一丸而別。
故人李蒪溪迎而笑曰:有是哉!子之幸也。使他人來此一見,費黃金十笏矣。其為世所欽重如此。先生好古,不喜時文,與余平素意合,故採其嘲學究俳歌一曲,載《詩話》中,以警世云。
錢塘袁枚撰
張按:迮耕石所服二方,先投者附子霹靂散,繼飲者當是白虎湯,文中作天生白虎湯,恐有傳訛。蓋天生白虎湯乃西瓜之別名,如果以西瓜汁為治,當云再灌以西瓜汁,不當云再飲以湯。識此以質博雅君子。
白話文:
徐靈胎先生生平事蹟
先生居住的地方,有五十多個港口,綿延二百多里,兩岸房屋、墳墓數以萬計。如果要大規模開挖,耗資巨大,而且會損害民生,甚至可能導致湖泥倒灌,剛開通就又堵塞。這本來是民間自行疏浚的河道,並非官府應當負責的工程。莊公將先生的建議奏報天子,天子采納了,於是徵調人力物力,工程順利完成,百姓沒有受到擾民。
先生隱居在洄溪,住著百餘間簡陋的房屋,那裡有畫眉泉,小橋流水,松竹茂盛。登上樓閣,太湖奇峰峻嶺層巒疊嶂,如同兒孫環繞侍奉一般。
先生在這裡悠然自得,人們遠遠望去,都覺得他像神仙一樣。先生著有《難經經釋》、《醫學源流》等六種醫書,其中精闢闡述了醫學的利弊,深入剖析經絡,對古今醫書,有的肯定,有的批判,他的醫學見解流傳至今。他的兒子爔,字榆村,繼承了父風,能夠救死扶傷,光耀門庭。他的孫子垣,乙卯年考中舉人,在詩詞方面師從隨園先生。
有人說:德行修養圓滿之後才能成就事業,技藝精湛之後才能有所成就。好像德行比技藝更重要,卻不知道技藝是德行的精華。沒有德行,技藝從何而來呢?人們只看到先生醫術精湛,卻不知道他平時孝順父母,忠厚待人,幫助貧困者,修繕房屋橋樑,見到義舉必定去做。先生是先立德,後立功,所以才能醫術精湛,如同驅使鬼神一般,這絕非偶然!
我記得丙戌年秋天,我的左臂突然萎縮不能伸展,很多醫生都束手無策,我便乘船直接前往洄溪。我沒有任何介紹人,心中忐忑不安,擔心先生未必會見我。沒想到,我剛遞上名帖,就被先生邀請進去。先生與我握手,如同老朋友重逢一般,我們暢談了一整天,先生贈送給我一丸藥便告別了。
我的朋友李蒪溪笑着說:“你真是幸運啊!別人想來這裡見先生一面,要花費十笏黃金呢!”先生在世人眼中如此受人敬重。先生喜好古代典籍,不喜歡當時的時文,平素與我意氣相投,所以我選取了他嘲諷迂腐學究的一首俳歌,收錄在我的《詩話》中,以警示世人。
錢塘袁枚撰
張氏注:迮耕石所服用的兩個藥方,先服用的應該是附子霹靂散,接著服用的應該是白虎湯,文中寫作“天生白虎湯”,可能是傳抄錯誤。因為“天生白虎湯”是西瓜的別名,如果用西瓜汁治療,應該寫作“再灌以西瓜汁”,而不是“再飲以湯”。謹以此說明,請博學之士指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