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言醫選評》~ 正文 (16)

回本書目錄

正文 (16)

1. 正文

藥乃攻邪物,非養生物也,多服久服,鮮有不致傷生者。富家之子,則不論有病無病,日餌無虛,甚至旦暮更醫,亂投湯劑而不知忌,有謂無傷,吾勿信也。且藥之傷人,甚於傷食,食傷醫所易知,藥傷醫多不識,病外諸病,從此變生,又不止於柔脆矣;貧家則不暇求醫,無資取藥,縱兒多疾,安意守之,在旁人以為失護,而不知正得有病不服藥為中醫之至理,與富家異,其暗合養子之道五。噫!是豈富家不善養子乎?非也,境也,因境以成其不善養子也。

是豈貧家善養子乎?非也,境也,因境以成其善養子也。

飽暖釀疾,世人不覺,諺云:若要小兒安,常帶三分飢與寒。旨哉言乎!如《內經》云:藏於精者,春不病溫。小兒之多溫病,何耶?良以冬暖而失閉藏耳。夫冬豈年年皆暖歟?因父母以姑息為心,惟恐其凍,往往衣被過厚,甚則戕之以裘帛,雖天令潛藏,而真氣已暗為發泄矣,溫病之多,不亦宜乎?此理不但幼科不知,即昔人亦未道及也。更有富貴之家,凡兒女新婚,其衣褲被褥無不厚諸重綿,設非嚴冷之天,未有不釀疾者。

驟則猝發,人猶知之;緩則延勞,人多不察,並及之以為愛子者告。

嘗見延醫之家,陳餚設醴,固不啻事神事鬼之誠且敬也,要皆出自不得已之苦心。醫者於此,自當設身處境,深用不安,適可則止,莫謂分所宜然,恣情長夜之飲,而絕不一回念,在暴病家,猶不及覺,若久病則中外主人,俱已晨夕焦勞,臥餐且廢,復何以堪?《語》云:一人向隅,滿堂為之不樂。有病之家,則不止一人向隅,滿堂亦幾向隅矣!一人豈能獨樂哉?有人心者,必不然也。

更有一等嗜習而成僻者,嗜博奕,但知有博奕而不知有病人;嗜呼盧,但知有呼盧而不知有病人;更有一等趨競公門、奔馳世務之輩,則又心無二用,但知有趨競奔馳,而不知有病人,願同志者勿類是。

存心立品之士,首要體貼人情,臨證用藥,務期切病,不可故尚珍貴,以糜人財,如病家不甚充裕,而率用貴藥,為人子父者,不得不竭蹶而勉從之,幸而病瘳,其家已窮,否則人財兩失,欲葬無貲。疏方尚須顧惜,況供我口腹者,忍肆其貪饞乎?至於趨競奔馳,尤不足道矣。

針灸諸病,從未有以時令拘也,而世俗則專泥於伏暑之月,不思病之感也,有淺有深,其治療也,有緩有急,豈可概至伏暑之月而後針且灸耶?考諸《素問》、《靈樞》以及《月令禁忌》等書,並不見有伏暑始宜針灸之說,不知世俗何所據而云然?但一歲之中,最不可犯者,獨在冬至左右旬餘日。蓋此時正剝極復生,陰盛陽微之候,君子於此,自宜深潛玩密,保護微陽,而不使有所泄。

白話文:

[正文]

藥物是用來攻克邪氣的,不是用來滋養身體的。服用太多或服用太久,很少有不傷害身體的。富貴人家的孩子,不論有沒有病,每天都服用藥物,甚至早晚都看醫生,胡亂服用湯藥而不懂得忌諱,有些人認為沒有什麼傷害,我可不相信。而且藥物對人體的傷害,比食物中毒更嚴重。食物中毒很容易被醫生識別,但藥物中毒卻常被醫生誤診,導致其他疾病產生,而且病情的惡化程度不僅僅是身體虛弱而已;貧窮人家則沒有時間看醫生,也沒有錢買藥,即使孩子多病,也安心地不去管它。旁人認為這是疏於照顧,卻不知道不服用藥物恰恰是中醫的至理,這與富貴人家不同,暗合了養育孩子的五種方法。唉!難道是富貴人家不善於養育孩子嗎?不是的,是環境,因為環境造成了他們不善於養育孩子。

難道是貧窮人家善於養育孩子嗎?不是的,是環境,因為環境造成了他們善於養育孩子。

吃得太好穿得太暖容易生病,世人卻沒有察覺到。俗話說:「若要小兒安,常帶三分飢與寒。」這句話說得多好啊!就像《內經》裡說的:「藏於精者,春不病溫。」小兒多患溫病的原因是什麼呢?是因為冬天太暖和,失去了藏精閉藏的特性。難道冬天年年都溫暖嗎?因為父母過於溺愛孩子,唯恐孩子受凍,往往給孩子穿得過厚,甚至用裘皮來包裹,雖然符合了天地的規律,但孩子的真氣卻暗中被洩露了,溫病多發,不是很正常嗎?這個道理不僅是兒科醫生不知道,就連古人也沒有闡述清楚。更有富貴人家,孩子新婚,衣服褲子被褥都用厚厚的棉絮,如果不是嚴寒天氣,幾乎都會生病。

突然發病,人還能察覺到;緩慢發病,人們卻常察覺不到,反而把延誤治療看作是愛護孩子。

我常常看見請醫生的人家,擺滿佳餚美酒,其誠意和恭敬程度,不亞於祭祀鬼神,這都是出於無奈的苦心。醫生在這方面,應該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,適可而止,不要認為這是應該的,盡情享受夜宴,而絲毫不考慮病人家屬的感受。如果是急性病,或許還沒感覺到,但如果是慢性病,病人家裡裡外外的主人,都會日夜操勞,連吃飯睡覺都顧不上,還怎麼承受得了?《論語》說:「一人向隅,滿堂為之不樂。」有病的人家,不止一個人愁眉苦臉,滿屋子的人都幾乎愁眉苦臉了!一個人怎麼能獨自快樂呢?有同情心的人,肯定不會這樣。

還有一種人,因為嗜好而養成陋習,沉迷於賭博,只知道賭博而不知道病人;沉迷於玩樂,只知道玩樂而不知道病人;還有一些熱衷於功名利祿、奔波於世俗事務的人,他們一心二用,只知道追求功名利祿而不知道病人,希望志同道合的人不要像他們這樣。

有道德修養的人,首先要體恤他人,診病用藥,務必對症下藥,不能故意使用名貴藥物來浪費病人的錢財。如果病人家境不富裕,而醫生卻使用貴重的藥物,做子女或做父母的,不得不竭力遵從,萬幸的是病好了,但家裡已經窮困潦倒,否則就會人財兩失,連辦喪事都付不起錢。普通的藥方尚且需要考慮病人的經濟情況,何況供我等吃喝的飲食,怎麼能肆意貪圖享受呢?至於那些熱衷於功名利祿的人,就更不值得一提了。

針灸治療疾病,從來沒有以時令為限制,但世俗卻專門拘泥於伏天,沒有考慮到疾病的輕重緩急,治療方法也有緩急之分,怎麼能概括到伏天才能針灸呢?考查《素問》、《靈樞》以及《月令禁忌》等書,並沒有伏天才能針灸的說法,不知道世俗的這種說法根據是什麼?但是一年之中,最不可觸犯的,唯獨冬至前後十幾天的時間。因為這時正是陰陽轉換的時節,陰盛陽衰,君子在此時,應該潛心修養,保護陽氣,而不讓陽氣洩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