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醫病書》~ 七十一、雷公炮製論
七十一、雷公炮製論
1. 七十一、雷公炮製論
雷公炮製,此雷公系五代時之雷斆,其學術未見精也。今人誤認為黃帝、岐伯時論道之雷公,謹遵之而不敢議。蓋世運至五季之衰,無道不壞。古方多用生藥、毒藥,藥之偏,所以矯病之偏也。五季之時,醫失其學,殺人者多,故雷公起而救之,不能使天下之醫皆有學問,遂將稍有性氣之藥,不分有毒、無毒,上品、中品、下品,一概炮製。如茯苓,平淡之上品,用乳制,恐其滲也。
若畏其滲,何如不用。用之者,用其滲也。去其滲而用之,何所用哉?人參用秋石制,欲其入腎也。以大隊補腎藥或補八脈藥,而用人參,自有功用,何必制之?即制之亦未必入腎也。阿膠炒成珠,畏其膩也。既畏其膩,何不改用他藥?且阿膠取濟水之極深沉降,水曰潤下,茲以火炒之,是炎上也。
半夏不用薑製而用礬制,古法用生薑制,以生薑能製半夏之小毒,半夏、生薑有相須之妙。近日藥肆中用礬制,潔白好看,不適於用,斷不可從。他如麥冬之去心,論詳《溫病條辨》中。其他錯謬之處,不能殫述。學者當隨時考查,通者從之,不通者違之,一視天理之公,不可稍存好惡。
白話文:
在這段文字中,作者談論的是五代時期的雷斁所倡導的藥材炮製方法。雷斁,常被誤認為是黃帝和岐伯時代的雷公,但實際上他的學術並非特別精深。在五代末期,醫學知識淪喪,許多醫生因缺乏正確的知識而誤殺病人。雷斁為了挽救這種情況,開始推廣藥材炮製,他將所有藥性強烈的藥物,無論是否有毒、品質如何,統統進行炮製。
例如茯苓,本是一種性質平和的上等藥材,雷斁卻建議用乳製品來處理,以防它過於利尿。但既然擔心其利尿作用,為何不乾脆不用呢?我們之所以使用茯苓,就是因為它的利尿效果,如果去除了這個特性,還有什麼用呢?
再如人參,雷斁建議用秋石來處理,目的是讓它更容易進入腎臟。但當我們用大量的補腎藥物或補八脈藥物時,加入人參,自然會有其功效,又何必特別處理呢?即使處理了,也未必就能進入腎臟。
阿膠,雷斁建議炒成珠狀,以減少其滋膩感。但如果真的擔心滋膩,何不換用其它藥材呢?況且,阿膠之所以珍貴,就在於它來自濟水的深沉降,有著滋潤下部的特性。現在卻要用火來炒,反而使其特性成為上升的。
半夏,原本的處理方式是用生薑,因為生薑可以去除半夏的小毒性,兩者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。但最近藥店卻開始用礬來處理,雖然看起來潔白好看,但實際上並不適合使用,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。
至於麥冬去心的問題,詳細討論可參考《溫病條辨》。除此之外,雷斁的理論中還有許多錯誤,無法一一列舉。對於學者來說,應當時刻保持警醒,對於合理的理論應接受,對於不合理的地方則應拒絕,一切應以公正的天理為依歸,不可因個人喜好而有所偏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