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醫病書》~ 六十一、誤用苦寒反似火症論

回本書目錄

六十一、誤用苦寒反似火症論

1. 六十一、誤用苦寒反似火症論

誤用苦寒,久而唇舌齒牙焦黑,脈反洪數,純是火症之形。醫者見是曰:若是,猶非火症之明徵乎?至死不悟。經云苦先入心,其化以燥。未知體驗耳。苦寒在濕熱門中用之最多,欲其化燥也;風火門中用處反少,要以甘寒當權,斷不可令苦寒當權而使之化燥也,炎上作苦,苦本屬火,為佐藥可也;燥症門中,籍以反佐,更須少用。

白話文:

如果錯誤地長期使用性質苦寒的藥物,可能會導致嘴脣、舌頭、牙齒出現焦黑的現象,而且脈搏會呈現出快速且洪大的狀態,這看起來就像是火熱過盛的病症。醫生看到這種情況可能會說:這不是明確的火熱症狀嗎?但實際上,他們到病人去世都未能理解真正的病因。有古籍提到,苦味的藥物首先進入的是心臟,它的作用是產生乾燥的效果。然而,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實際地去驗證和了解。

在治療濕熱類型的疾病時,苦寒的藥物應用得最多,目的是讓身體達到乾燥的狀態;但在風火類型的疾病中,苦寒藥物的使用則相對較少,取而代之的是甘寒的藥物,絕對不能讓苦寒藥物佔主導地位,使身體變得更加乾燥。'炎上作苦',苦本身就屬於火的特性,可以作為輔助藥物;而在乾燥症狀的治療中,苦寒藥物只能用來反佐,也就是少量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