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醫病書》~ 五十九、腎氣丸論

回本書目錄

五十九、腎氣丸論

1. 五十九、腎氣丸論

腎者,坎也。坎以中陽為體,以外陰為用,在六氣中曰少陰君火,不曰太陽寒水。故以附子得日之魂者,以補中陽氣分之陽;以肉桂得日之魄者,補中陽血分之陽;以色黑入腎之地黃,合萸肉酸甘化陰者,以補外用之陰。水喜流通,下入於地,故以茯苓松根生者滲之;水喜升化,上交於天,故以澤瀉升之;水惡氾濫,故以山藥補土而堤防之。虛則補母,故以丹皮金水相生者,補母以生之。

山藥、茯苓,色白人肺,亦能補其母也。其所以治婦人轉脬者奈何?蓋轉脬原腎氣之虛,然徒補腎,未見其即治也。此方地黃壯水之源;前後二陰,皆肝經所過之地,肝主疏泄,萸肉合丹皮,酸泄辛通,使肝復其疏泄之職;茯苓合陰藥下降,澤瀉合陽藥上升,山藥補土,從中以制之。有升,有降,有制,而脬系之轉者直矣。

系直則溺出,溺出則由漸而暢,轉脬治矣。再補一臟者,必兼三臟。剋水之土,有山藥、茯苓以治之;水克之火,有桂、附以實之。

白話文:

[五十九、腎氣丸討論]

腎臟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坎卦的象徵。坎卦的核心是陽性,外部表現為陰性。在六氣中,腎臟被稱為少陰君火,而不是太陽寒水。因此,我們使用附子,這是一種吸收了太陽能量的草藥,來補充腎臟中心的陽氣;同時,肉桂,同樣吸收了太陽能量,補充腎臟血液中的陽氣;而地黃和萸肉,因黑色和酸甜味進入腎臟,轉化為陰性能量,補充腎臟外在的陰性作用。

水分喜歡流動,向下滲入大地,因此我們使用茯苓,一種生長在松樹根部的草藥,來促進這種滲透;水分又喜歡上升,與天氣交匯,因此使用澤瀉來幫助這種上升;但水分過度泛濫則需抑制,這就是為什麼使用山藥,一種能滋補脾胃,如堤壩般阻止水分泛濫的草藥。

當身體虛弱時,我們會通過補充母親的元素來滋養孩子。因此,我們使用牡丹皮,一種能促進金水相生的草藥,來滋補母親的元素,從而滋養孩子。

山藥和茯苓,顏色白色,能滋補肺臟,同時也能滋補母親的元素。

那麼,這個方子如何治療婦女的轉脬病呢?轉脬病主要是因為腎氣虛弱。但是,單純補腎可能無法立即治癒。此方中,地黃能壯大腎臟的水之源;前後二陰,都是肝經的循行部位,肝臟主管疏泄,萸肉和牡丹皮,酸性可以疏泄,辛辣可以通絡,使肝臟恢復正常的疏泄功能;茯苓和陰性藥物一起下降,澤瀉和陽性藥物一起上升,山藥滋補脾胃,從中間進行調節。有上升,有下降,有調節,這樣,轉脬病就能得到直接的治療。

一旦膀胱系統順暢,小便就能排出,並且逐漸變得暢通,轉脬病就能得到治療。補充一個臟器,必須同時考慮其他三個臟器。剋制腎臟的脾臟,可以用山藥和茯苓來治療;被腎臟剋制的心臟,可以用肉桂和附子來滋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