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醫病書》~ 五十五、外科恣用苦寒論
五十五、外科恣用苦寒論
1. 五十五、外科恣用苦寒論
內科臟病為重,腑病為輕,外科則不然。蓋臟病傳腑,出腑則輕矣;腑病傳臟,入臟則重矣。外科不可輕用苦寒,畏其傷腑陽而入臟也。蓋癰者,壅也;疽者,阻也。營衛不和,氣血不得周流無間,而後成癰疽。再用苦寒以泄之,使毒氣壅滯,愈不得調,潰爛無已,傷里膜則毒侵入臟而死矣。
白話文:
在內科中,臟腑疾病的嚴重程度是有區別的,臟病較重,腑病較輕。但在外科中則不同。因為臟病如果傳至腑,那麼病情會減輕;而腑病如果傳至臟,病情就會加重。在外科疾病中,不能輕易使用苦寒藥物,因為擔心會傷及腑陽而使毒氣侵入臟腑。所謂癰疽,就是指腫大疼痛的瘡瘍。「癰」是壅塞的意思,「疽」是阻滯的意思。當營衛之氣不和,氣血運行不暢,就會形成癰疽。如果再使用苦寒藥物宣泄,會使毒氣更加壅滯,難以調理疏通,潰爛的情況會持續加重,如果傷及內部膜層,毒氣就會侵入臟腑,導致死亡。
大抵以調和營衛為第一要著。如病勢沉重,非大補腎中真陽不可。蓋營出中焦,衛出下焦,兩腎中間之陽氣乃衛氣之根本也。再善治外症者,原不必令其潰膿出頭,不動聲色使其自化最妙。今之外科,以為不潰膿、不出頭,則無功可見,只為自己取錢起見,不顧人之性命,可恨之極。
白話文:
最重要的原則是調和營氣和衛氣。如果病情嚴重,必須大大補腎中的陽氣。這是因為營氣從中焦而出,衛氣從下焦而出,而兩腎中間的陽氣是衛氣的根基。真正擅長治療外症的醫生,不必讓病竈潰爛出膿,偷偷摸摸地使其自行消散纔是最好的。現在的外科醫生,以為不潰膿、不出膿,就看不到功績,只為了賺錢,不顧病人的性命,可恨至極。
使之出頭甚易,既使之出,又不能收,日久氣血耗散,雖有善收口者,亦無如之何矣!再有不善脫腐,腐不盡而驟收之,收後必再發,屢發屢收,成壞瘡矣。哀哉!
白話文:
讓潰瘍的外觀突顯出來很容易,但當你讓它出來後,又無法把它收回去。時間一久,氣血就會耗散。即使有擅長收口的人,也無能為力了!此外,如果沒有適當地清除壞死組織,壞死組織沒有完全清除而突然收口,收口後一定會再次發作。發作多次後又被收口多次,就會形成一個惡性的潰瘍。令人悲哀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