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醫病書》~ 五十二、痰飲用二冬二母六味論
五十二、痰飲用二冬二母六味論
1. 五十二、痰飲用二冬二母六味論
黃帝問曰:肺之令人咳,何也?岐伯對曰:形寒飲冷則傷肺也。雖五臟六腑俱能令人咳,外有風溫、溫熱之咳不在痰飲之中者,究系痰飲居多。仲景謂:病痰飲者,當以溫藥和之。所以必用溫藥者,補脾陽與三焦之火也,坎中滿水,非陽氣不行也。其《金匱》痰飲門與咳嗽門中,僉用溫藥,何近世一概以二冬、二母之苦寒,不然則以六味之酸甘化陰?如果肺胃燥熱,用之誠善。風溫、溫熱之咳,只用辛涼甘潤,亦不用苦寒。
白話文:
黃帝問:肺讓人生病咳嗽,是什麼原因呢?
岐伯回答:形態寒冷虛弱,喝下冰冷的東西就會傷到肺。雖然五臟六腑都可能讓人咳嗽,但是外感風溫、溫熱引起的咳嗽不在痰飲之中。歸根結底,咳嗽大多是因為痰飲。
仲景說:得了痰飲病的人,應該用溫和的藥物調和。之所以一定用溫藥,是因為要補脾陽和三焦之火。膀胱經裡水分過多,是因為陽氣不足。
他的《金匱》書中的痰飲篇和咳嗽篇中,都使用溫藥,為什麼到了近代,大家一概都用苦寒的二冬、二母呢?要不就是用甘酸的六味來化解陰氣呢?
如果肺胃燥熱,用這些藥物確實好。風溫、溫熱引起的咳嗽,只需要用辛涼甘潤的藥物就可以了,不用苦寒的藥物。
若遇痰飲陰邪,或兼風寒及燥金本氣,豈非見苦寒如讎仇乎!古人有因咳致痰、因痰致咳之辨,學者不可不知。蓋因痰致咳者,半日無痰絕不咳嗽。且痰飲夜咳必甚,亥、子、醜,水旺時也。其聲重濁屬土,飲本兩太陰病也。
白話文:
如果遇到有痰液和陰邪的情況,或同時伴有風寒和燥金的體質,豈不是將苦寒之劑視為仇敵嗎?古人有「因咳嗽導致痰液」和「因痰液導致咳嗽」的區分,學醫者不可不知。
通常是因為痰液導致咳嗽的人,在沒有痰液時就不會咳嗽。而且痰液引起的咳嗽,在晚上會特別嚴重,特別是在亥時(晚上9點至11點)、子時(晚上11點至凌晨1點)和醜時(凌晨1點至3點),因為這段時間水氣旺盛。咳嗽的聲音沉重渾濁,屬於土的範疇,因為痰飲是太陰病,屬於脾和腎的失調。
若因咳致痰者,必無甚多痰,或稍有痰,或竟無痰,唇、口、舌、面多赤色,脈多數,或舌有黃苔,或寅、卯時咳甚脅痛,為木扣金鳴之咳,面色不改,舌多白,脈必弦,或雙弦,或單絃,病至極,亦有洪大、滑數者,乃反象也,為難治。陰陽現症,不可不辨。再痰飲之所以不可用一毫苦寒涼藥者,經謂飲食入胃,脾氣散精,上輸於肺,歷絡三焦,通調水道,下達膀胱。三焦之火不足,不能生土,脾虛不能代胃行津液,遂成支飲射肺之咳。
白話文:
如果咳嗽引起的痰液很少,或沒有痰,或者嘴脣、嘴巴、舌頭、臉部都呈現紅色,脈搏快速,或者舌苔發黃,或者在早上三、四點時咳嗽加劇、出現肋間疼痛,這種情況屬於「木剋金鳴」型咳嗽。
如果面色不變,舌質發白,脈搏一定是緊繃的,可能是雙弦脈或單弦脈。病情嚴重時,脈象可能變得洪大、滑數,這是反常現象,表示難以治療。
陰陽症狀同時出現,不能不仔細分辨。再說痰飲不能用苦寒涼藥的原因,是因為《經典》中說:飲食進入胃中,脾氣散發津液,輸布到肺部,再經過三焦,幫助調節水液代謝,送到膀胱。
如果三焦之火不足,不能溫煦脾土,脾虛不能代替胃運化津液,就會產生痰飲積聚,並影響肺部,導致咳嗽。
脾為太陰,飲為陰邪,弦為陰脈,(脾病而現肝之脈也。)再投涼藥或柔藥,豈非為賊立幟乎?吾又見有肝鬱者,多兼痰飲。蓋木病必剋土,克胃土則不食或嘔,克脾土,不泄則咳,脾受克則失其散津之職也。今人見肝鬱,多用黃芩、冬、地,亦大與痰飲不合。且無飲者,服久必致成飲矣。
見痰飲之咳,又謂為勞病,恣用補陰,不可為矣!
白話文:
脾臟屬陰,水飲也是陰邪,玄脈也是陰脈(即肝經的脈象,因為脾的病變表現為肝經的脈象)。如果再使用寒涼或滋潤的藥物,豈不是在為邪氣造勢嗎?我還發現,患有肝氣鬱結的人,大多兼有水飲。因為肝木病變必定會剋制脾土,剋制胃土就會導致不思飲食或嘔吐,剋制脾土,如果不拉肚子就會咳嗽,脾臟被剋制就會失去散播津液的功能。現在的人看到肝鬱,大多使用黃芩、冬瓜仁、生地黃等藥,這些藥都與水飲不合適。而且,沒有水飲的人,服用久了也必定會形成水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