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醫病書》~ 三十七、中風論

回本書目錄

三十七、中風論

1. 三十七、中風論

中風症,古人有真中、類中之分。類中者,《靈樞》謂之痱中,本實先撥之症,外形必緩縱。虛在下焦血分者,多現於左;虛在中焦氣分者,多現於右。亦有不盡然者。合之色、脈、飲食、起居,自無難辨。再見內風掀動之象,乃腎虛無以養肝,孤陽獨上,有乙癸同源治法。

土虛肝侮,亦有內風掀動之象。蓋土之與木也,一勝則一負,有實土製風法、建金制木法。若真中風之症,外形必拘攣。六淫之邪,無不可中,古以中風名者,六淫之邪,非風無由得入,蓋風為百病之長也。講求六氣不透徹清楚,斷不能識中風也。凡緩縱之虛症,宜以痱中之法治之;若拘攣之實症,除中臟不治外,當察其所感何氣,所中何經,分別治之。

仲景於中風門中加「有痹症」三字,何也?痹症本與中風一類,最似中風,先師恐學者誤以痹症為中風,故特提出曰「有痹症」也。蓋痹症即中風而未傷及臟腑也,但以治痹之法治之即愈,不必誅伐無過之臟腑也。今人概用攻風劫痰何哉?

白話文:

【三十七、中風討論】

對於中風這種病症,古人有真正的中風和類似的中風之區分。所謂類中的情況,根據《靈樞》的描述,被稱作痱中,是原本身體實質部分先受到損傷的情況,外表一定會出現鬆弛的症狀。如果下焦血分虛弱,大多會在左側表現出來;如果中焦氣分虛弱,大多會在右側表現。當然,也有例外的情況。結合面色、脈象、飲食和生活習慣來看,就不難分辨了。如果看到內風掀起的症狀,這通常是腎虛無法滋養肝臟,導致孤獨的陽氣單獨上升,這時可以採用乙癸同源的治療方法。

脾虛肝侮的情況,也會有內風掀起的症狀。因為脾與肝之間,一方強大,另一方就會相對弱小,這時可以使用實土製風法或建金制木法來治療。如果是真正的中風,外表一定會出現抽搐拘攣。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的邪氣,都可能引發病症,古人之所以用中風來命名,是因為六淫邪氣中,若不是風邪,其它邪氣無法進入身體,因為風是百病的開端。如果不深入理解六氣,就無法真正認識中風。所有鬆弛的虛證,應該按照痱中的治療方法來處理;如果是抽搐的實證,除了中臟的無法治療外,應該查明是受到哪種氣候影響,以及影響到哪條經絡,然後分別進行治療。

張仲景在描述中風的時候,特別加上了「有痹症」三個字,這是為什麼呢?痹症其實和中風是一類疾病,非常像中風,張仲景恐怕後世的學習者把痹症誤認為是中風,所以特別提出「有痹症」。因為痹症就是中風,但並未傷及臟腑,只需要用治療痹症的方法來治療,就可以康復,不必去攻擊無辜的臟腑。現在的人普遍使用攻擊風邪和清除痰液的療法,這是為什麼呢?

請注意,以上僅為翻譯,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