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醫病書》~ 三十四、大便論

回本書目錄

三十四、大便論

1. 三十四、大便論

大便不通一症,今人概以大黃下之。按肺與大腸相表裡,開肺痹即所以開大腸之痹。有因感受燥金之氣而寒閉者,非巴霜溫下之不可。疝瘕大便閉,亦同上溫下法,蓋疝瘕即燥金之氣所結而成者也。有燥氣化火,或臟氣本乾燥者,則當用甘潤法。有幽門血分不通者,則當用東垣通幽法。

有痰飲,津液不行大腸而便閉者,則當用杏仁、枳實、陳皮、半夏,以通幽門氣分,使津液下行。怒鬱則用蘆薈、胡連、龍膽草,極苦通小腸。惟陽明腑實,方用承氣。

白話文:

在大便阻塞這問題上,現在的人普遍會使用大黃來促進排便。根據中醫理論,肺與大腸是互為表裡的,所以治療肺部問題也能間接治療大腸問題。有些情況是由於感受了燥熱的氣候導致寒邪閉塞,這種情況下必須使用如巴豆和霜降子等溫性藥物來進行溫和的排便。疝瘕導致的大便閉塞,同樣適用這種溫和的排便方法,因為疝瘕就是由燥熱氣候形成的結塊。有些是由燥熱氣轉化為火氣,或者本身臟腑就處於乾燥狀態,這種情況下應該使用甘潤的藥物。如果幽門部位血液循環不暢,應採用東垣通幽法來解決。

如果因為痰飲,也就是體內濕氣過重,導致大腸的津液運行不暢,從而引起便祕,應該使用杏仁、枳實、陳皮、半夏等藥物,來疏通幽門的氣道,讓津液能順利下行。如果是因為憤怒鬱悶導致的便祕,可以使用蘆薈、胡連、龍膽草等極苦的藥物,來打通小腸。只有在陽明腑實的情況下,才會使用承氣湯這種強烈的排便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