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醫病書》~ 三十、吐血論

回本書目錄

三十、吐血論

1. 三十、吐血論

吐血一症,有內傷,有外感;有熱症,有寒症;有氣病,有血病。今人見血投涼,見血補陰,相習成風,南北一轍。經謂陽絡傷則血上溢。其傷絡者,豈盡陽邪哉?如君相兩火司令,與風溫、溫熱三陽實火吐血,固系陽邪,自宜涼潤,且用苦寒。若怒郁脅痛咳血,則屬陰邪,非溫絡不可。

痰飲震動肺絡咳血,脈洪大者,用石膏、茯苓皮之類;脈弦細者,則用乾薑炭、廣皮炭矣。若氣不攝血,脈芤者,急急峻補陽氣,如獨參湯之類猶恐不及,豈可用寒涼與補陰哉?吐血之症,有吐血,有咳血,有嘔血;有肺血,有胃血,有肝血,有腎血,有衝脈上衝之血。心血見則必死。

須分別治之。何者當溫經,當補陽,當通絡,當補絡,當補陰,當瀉火,當清金,各有調理,豈一犀角地黃湯可以了事哉?

白話文:

【第三十、討論吐血的情況】

吐血這症狀,可能由內傷引起,也可能由外感造成;可能是熱性病症,也可能是寒性病症;可能是氣的問題,也可能是血的問題。現在人們一看到出血就用寒涼藥物,看到出血就補陰,這種做法已成為常態,無論南北都一樣。經典上說,當陽絡受損,血液就會上溢。但那些傷害到絡脈的原因,難道都是陽性的邪氣嗎?例如,君相兩火司令,和風溫、溫熱三陽實火導致的吐血,確實是由陽邪引起的,自然應該用涼潤的方法治療,甚至使用苦寒的藥物。然而,如果因為憤怒鬱悶,脅部疼痛,咳嗽出血,這就屬於陰邪,必須用溫絡的方法才能治療。

若是痰飲振動肺絡導致的咳血,脈象洪大的,可以用石膏、茯苓皮等藥物;脈象弦細的,就該使用乾薑炭、廣皮炭等。如果氣不能攝血,脈象芤弱的,應立即大力補充陽氣,像獨參湯這樣的藥物恐怕還來不及,怎麼能用寒涼或補陰的藥物呢?吐血的病症,有的是吐血,有的是咳血,有的是嘔血;有的是肺血,有的是胃血,有的是肝血,有的是腎血,有的是衝脈上衝的血。一旦出現心血,病人必死無疑。

必須要區別開來進行治療。要分辨哪些情況應溫經,應補陽,應通絡,應補絡,應補陰,應瀉火,應清金,每種情況都有其特定的處理方法,豈是一個犀角地黃湯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