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醫病書》~ 三十一、便血論
三十一、便血論
1. 三十一、便血論
便血一症,今人舍槐花、地榆、生地、丹皮,無二法焉。《金匱》明分遠血、近血。先血後糞曰近血,乃大腸濕熱,治以當歸散;先糞後血曰遠血,乃小腸寒濕,治以黃土湯。黃土湯中用附子峻溫之。即或先後難辨,總有色脈可憑,豈可一概寒涼哉!更有糞之先後俱見血者,當從遠血例治。
白話文:
便血的病症,現在的人只用槐花、地榆、生地、丹皮這些藥方來治療,沒有其他方法了。《金匱要略》中明確區分了遠血和近血。先流血,後排便,叫做近血,是由於大腸濕熱引起的,要用當歸散來治療。先排便,後流血,叫做遠血,是由於小腸寒濕引起的,要用黃土湯來治療。其中,黃土湯中加入附子具有峻烈溫熱的作用。即使不知道流血是遠血還是近血,也可以根據顏色和脈象來判斷,怎麼可以一概用寒涼藥物治療呢?如果便血時先排糞便,後流血,應該按照遠血的治療方法來處理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