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醫病書》~ 二十七、陽大陰小論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七、陽大陰小論

1. 二十七、陽大陰小論

泰卦謂小往大來,否卦曰大往小來。可見陽大陰小,不待辨而自明矣,而人猶不之知。再觀地球,陰也,地球之外皆陽也。地球較日輪猶小。試觀日輪之在天下也,不及天萬分之一,則天之大,為何如哉!天不如是之大,何以能包羅萬象,化生萬物哉!人亦天地之分也。內景五臟為地,外則天也。

外形腹為陰,余皆陽也。陽不大,斷不能生此身也,亦如天不極大,不能包地而化生萬物也。是陽氣本該大也,陰質本該小也。何雲陽常有餘、陰常不足,見癆病必與補陰,必使陽小陰大而後快於心哉?經謂勞者溫之。蓋溫者,長養和煦之氣,故能復其癆也,豈未之讀耶?

白話文:

[二十七、關於陽大陰小的理論]

談到易經中的泰卦,它象徵著小的離去,大的到來;而否卦則表示大的離去,小的到來。這清楚顯示了陽性屬大,陰性屬小的道理,然而有些人卻還不清楚這個道理。再來看看我們所居住的地球,它屬陰性,而在地球之外的都是屬於陽性的。相較之下,地球比太陽還小。試想,太陽在整個天空中只佔不到萬分之一的位置,那麼天空到底有多大呢?如果天不是如此的大,又怎麼能夠涵蓋萬物,孕育出各種生命呢?

人也是天地的一部分。身體內的五臟六腑就像是大地,身體外部就像是天空。

從外形看,腹部屬於陰性,其他部分都屬於陽性。如果陽性能量不夠強大,就無法孕育出完整的身體,這就像天空如果不夠大,就無法包覆大地並孕育萬物一樣。所以,陽性能量應該是充足的,陰性物質則應該是適量的。為什麼總有人說陽性能量過剩,陰性能量不足,甚至看到肺結核病人就只會想到補陰,非得讓陽性能量變小,陰性能量變大才會感到滿意呢?經典中提到,對於疲憊的人應該溫暖他們。因為溫暖可以提供滋潤和煦的能量,所以才能恢復他們的健康,難道這些道理沒有人讀過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