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醫病書》~ 二十六、俗傳虛不受補論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六、俗傳虛不受補論

1. 二十六、俗傳虛不受補論

俗傳虛不受補,便束手無策,以為可告無愧,蓋曰非我之不會補,彼不受也。不知虛不受補之症有三:一者,濕熱盤踞中焦;二者,肝木橫穿土位;三者,前醫誤用呆膩,閉塞胃氣而然。濕熱者,宣其濕而即受補;肝木橫者,宣肝絡,使不剋土即受補;誤傷胃氣者,先和胃氣,即受補矣。和胃有陰陽之別、寒熱之分。

胃陽受傷,和以橘、半之類;胃陰受傷,和以鮮果汁、甘涼藥品之類。隨症類推,惟胃氣絕者不受補,則不可救矣。

白話文:

一般人常傳說虛弱的人無法接受滋補,於是就束手無策,認為這樣就可以說自己沒有愧疚,因為會說不是我不懂得如何補身,而是他身體無法接受。但事實上,無法接受滋補的情況有三種:第一,是因為濕熱困擾在消化系統中段;第二,是肝臟功能過於強烈影響到脾胃;第三,是之前醫生錯誤使用了難以消化的藥物,導致胃氣被封鎖。

對於濕熱的情況,只要將濕氣排出,就能接受滋補;對肝功能過強的情況,要疏解肝經,讓它不再抑制脾胃,就能接受滋補;對於誤傷胃氣的情況,先調理好胃氣,就能接受滋補了。調理胃氣有陰性和陽性、冷性和熱性的區別。

如果胃的陽性受損,可以使用像陳皮、半夏這樣的藥材來調和;如果胃的陰性受損,可以使用新鮮果汁或是甘涼的藥物來調和。根據不同的病情去推斷使用何種方法,但如果是胃氣完全消失,無法接受滋補,那麼就無法救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