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醫病書》~ 二十五、補虛先去實論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五、補虛先去實論

1. 二十五、補虛先去實論

虛損有應補者,先查有無實症,礙手與否。如有實症礙手,必當先除其實。不然,虛未能補,而實症滋長矣。古謂病有三虛一實者,先治其實,後治其虛,蓋謂虛多實少,猶當先治實症也。如澆灌嘉禾,必先薅除糧莠;撫卹災民,必先屏除盜賊;房破當修,損症也,必先除去碎磚、破瓦、積土、陳灰,而後可以安線。此理甚明,舉世不知,何昧昧耶!

白話文:

在處理體虛需補養的情況時,我們首先得檢查是否有實證的病症存在,以及這些實證是否會影響到治療。如果存在實證且對治療造成障礙,我們必須優先解決這個實證問題。否則,體虛的狀況可能還未改善,實證的病情卻已加重。

古人有所謂的「三虛一實」的情況,即在虛證多而實證少的情況下,仍應先處理實證。這就好比在灌溉良田前,我們必須先清除雜草;在撫恤災民前,我們必須先驅逐盜賊;房子破舊需要修理,這就是損傷,但在進行修理前,我們必須先清理掉破碎的磚瓦、廢棄的泥土和陳年的灰塵,這樣才能順利進行修理工作。

這個道理非常清楚,但為何全世界都好像不明白呢?這實在讓人不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