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醫病書》~ 十八、治內傷須辨明陰陽三焦論

回本書目錄

十八、治內傷須辨明陰陽三焦論

1. 十八、治內傷須辨明陰陽三焦論

今人治內傷,用六味、八味者遍天下,皆誤聽丹溪陽常有餘、陰常不足之說;用補中益氣湯者,十之二三,誤用東垣重方輕用之意,而又不察傷陰傷陽,惟自己好尚傳派是從。從古稱誦讀勞陽,謀慮傷陰。如作文、辦案、持籌握算、運籌帷幄者,皆勞陰也;如誦讀、歌唱與一切力作汗出過多者,皆勞陽也。

如外感濕、燥、寒三者陰邪,皆傷人之陽氣者也,然間有應補陰者;如風、火、暑三者陽邪,皆傷人之陰者也,然間有應補陽者;產後及老人,大抵多陰不足,然亦有陽不足者。又必究上、中、下三焦所損何處。補上焦以清華空靈為要;補中焦以脾胃之體用,各適其性,使陰陽兩不相姦為要;補下焦之陰,以收藏納縮為要;補下焦之陽,以流動充滿為要。

余於《溫病條辨》拙作,議補下焦,峙立三法:專翕膏補下焦之陰者也;奇經丸補下焦之陽者也;天根月窟膏陰陽並補,使陰陽交紐者也。補上焦如鑑之空,補中焦如衡之平,補下焦如水之注。

白話文:

現在人們治療內傷,普遍使用六味地黃丸或八味地黃丸,這都是錯誤地聽信了丹溪提出的「陽氣常有多餘,陰氣常有不足」的理論。而使用補中益氣湯的,只佔了少部分,他們錯誤地理解了東垣重視方劑而輕易使用的意圖,且不分辨是傷害了陰還是傷害了陽,只是跟隨自己的喜好和傳統流派。

自古以來,認為讀書和勞心會傷害陽氣,而思慮則會傷害陰氣。例如寫文章、辦案件、計算籌劃、深思熟慮的人,都是在勞損陰氣;而像讀書、唱歌和所有過度用力導致大量出汗的人,都是在勞損陽氣。

如果受到濕、燥、寒這三種屬於陰性的邪氣影響,它們都會傷害人的陽氣,然而有時候也需要補充陰氣;而風、火、暑這三種屬於陽性的邪氣,會傷害人的陰氣,但有時候也會需要補充陽氣;產婦和老年人,大部分都存在陰氣不足的情況,但也存在陽氣不足的情況。我們還必須研究上、中、下三焦的哪個部位受到了損傷。補充上焦的關鍵是保持其清新靈活;補充中焦要根據脾胃的特性和功能,讓陰陽兩者不互相侵犯;補充下焦的陰氣,關鍵是促進收斂和收縮;補充下焦的陽氣,關鍵是保持流動和充滿。

我在拙作《溫病條辨》中,對於補充下焦,提出了三個方法:專翕膏是用來補充下焦的陰氣;奇經丸是用來補充下焦的陽氣;天根月窟膏則是陰陽雙補,讓陰陽相互交織。補充上焦就像保持鏡子的空靈;補充中焦就像保持秤的平衡;補充下焦就像往容器裡注水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