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醫病書》~ 十一、用古方必求其立方之故論
十一、用古方必求其立方之故論
1. 十一、用古方必求其立方之故論
按古方用意微奧,非若宋元以後之方無大深意而流弊無窮。如八味丸專為攝少陰而設然,專治婦人腎虛轉脬,故名曰腎氣丸,非為泛治水腫臌脹而設。何今人不問症之偏寒偏熱、偏虛偏實,一概以八味丸作湯以治水腫臌脹?即痰飲門中,胸中有微飲,苓桂朮甘湯主之,腎氣丸亦主之。按苓桂朮甘湯所治之飲,外飲,治脾也;腎氣丸所治之飲,內飲,治腎也。
按腎虛水泛為痰,但嗽不咳。若外飲脾虛,不能為胃行其津液,一以強卑監之土為要。土最惡濕,八味丸中之地、萸,酸甘化陰,愈化愈濕,豈非背道而馳、為賊立幟乎?如麻黃湯治太陽傷寒,葛根湯治陽明傷寒,小柴胡湯治少陽傷寒,今人不問何經,一日便將羌、防、柴、葛三陽表藥一齊俱用,悖謬極矣。甚至暑溫、溫熱、秋燥、無不以三陽表藥治之者。
且有不問是何外感,只以一柴葛解肌湯了事,是何拉解?如何能有效哉?辯之不勝其辯,學者由此類推可也。再古方不可不信,不可信之太過,亦不能全信,須對症細參,斟酌盡善。
白話文:
根據古代的藥方,其用意深奧微妙,不像宋元之後的藥方,缺乏深層意義卻導致無窮的副作用。例如八味丸,它主要是為了調理腎臟功能而設計,特別適用於婦女因腎虛導致的小便失禁,因此被稱為腎氣丸,並不是一般用來治療水腫或脹大的疾病。但現在的人們,不管病症是偏向寒冷還是熱性,是虛弱還是實證,都一律用八味丸煮成湯來治療水腫或脹大,這實在不合適。
同樣地,在治療痰飲的方子中,如果胸部有輕微的痰飲,可以用苓桂朮甘湯或者腎氣丸來治療。但實際上,苓桂朮甘湯治療的是外部的痰飲,主要針對脾臟;而腎氣丸則是治療內部的痰飲,主要調理腎臟。
腎虛引發的水濕會轉化為痰,表現為咳嗽但不劇烈。如果是脾虛導致的外部痰飲,則需要強化脾臟的功能。然而,八味丸中的熟地和山茱萸,其酸甜的性質會助長陰濕,這不是與目標背道而馳,反而是在幫倒忙嗎?
再說,像麻黃湯可以治療太陽經的風寒,葛根湯可以治療陽明經的風寒,小柴胡湯可以治療少陽經的風寒。但現在的人們,不考慮是哪條經絡,一天內就把羌活、防風、柴胡、葛根等三陽表藥一起使用,這實在是荒謬至極。更甚者,對於暑熱、溫熱、秋燥等症狀,也都一概用三陽表藥來治療。
甚至,不管遇到什麼外感疾病,都只用一劑柴葛解肌湯來解決,這又怎能達到治療的效果呢?這樣的錯誤實在太多,無法一一辯駁,學者應該從這些例子中去推敲理解。最後,對於古代的藥方,我們不能完全不信,但也不能過度迷信,更不能全盤接受,必須根據病情細心研究,做出最適合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