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醫病書》~ 六、藥物體用論

回本書目錄

六、藥物體用論

1. 六、藥物體用論

體用互根之理,醫者不可不知。如肝與脾,陰臟也,而用則陽;胃與膀胱,陽腑也,而用則陰。如白芍、烏梅,生於陽,而用則陰。烏梅得初春之氣,三陽開泰而開花;白芍生芽於亥月,歷六陽之月,春盡而後開花。其性皆能以收斂為用。半夏生於夏半,當歸秋分開花,皆得陰氣而生者也。

半夏逐痰飲而最補胃陽,當歸行血中之陽氣。推而廣之,無不皆然。特舉臟腑、藥味一二條,以類其餘。學者細心,隨處體察,其用無窮,皆實學也。學醫可也,學儒亦可也。泰極必否,否極必泰;損者多益,益者可損。莫不皆然,道在是矣!

白話文:

[六、藥物功能與效用理論]

體用相互依存的道理,醫生必須要了解。例如,肝臟和脾臟,本質上屬於陰性內臟,但其功能卻表現出陽性;胃部和膀胱,本質上是陽性腑臟,但其功能卻顯現出陰性。就像白芍、烏梅,生長環境屬陽,但其藥效卻屬於陰性。烏梅吸收了初春的氣息,在春季三陽開泰時開花;白芍在冬季亥月萌芽,經歷六個屬陽的月份,直到春天結束才開花。它們的特性都是能以收斂作為主要功能。半夏在夏季中期生長,當歸在秋分時開花,這些都是吸收陰氣而生成的。

半夏能驅除痰飲,並補充胃部的陽氣,當歸則能在血液中運行陽氣。如果我們進一步研究,所有的事物都遵循這個原則。這裡僅舉出臟腑和藥物的一兩個例子,以推及其他。學者們需要細心觀察,隨時處處地體會,這種知識的應用無窮無盡,都是實際的學問。無論是學醫,還是學儒,都能有所獲益。事物發展到極盛必然衰落,衰落到極點必然復興;受到損失的往往能得到補償,得到過多的也可能會失去。所有的事物都遵循這個規律,道理就在這裡!

這就是中醫學中藥物功能與效用的基本理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