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醫病書》~ 四、醫必備四時五行六氣論
四、醫必備四時五行六氣論
1. 四、醫必備四時五行六氣論
醫不備四時五行六氣之學,萬不能醫四時五行六氣之病。唐以後之醫,多為門戶起見,蓋欲天下之病人就其學術,並非以我之學術救天下之病。甚至某醫內傷,某醫外感,各由人定,醫亦自誇。豈知內因、外因、不內外因,疑似甚多。病者果能認症,方書具在,何待求醫?醫學果可專門,就醫者來,宜先擇病。
且儒理兼賅,非瘍醫可分業,況外證脈絡,亦內科可應通。各執一見,難號十全。試由天道論之,雖天亦不能不備四時五行六氣之全,以為生長化收藏,而成長養萬物之功,豈人力大於天力,但執一氣即能概六氣之全乎!唐以後名醫之法,可採而不可宗者也,蓋皆各有所偏,不能殫述。
如李東垣偏於溫和,有似乎春;竇真定(名材,宋·紹興中開州巡檢,又為太醫)偏於火功,有似乎夏;劉河間偏於寒涼,有似乎秋;朱丹溪偏於補水,有似乎冬。雖不甚確,然皆有所近。學者能兼數子之所長,而以《內經》《難經》、仲景為主,知用法而不僅於用方,參考百家,再渾之以太和之氣,庶乎不背於道矣。
白話文:
如果醫生不懂得四季、五行與六氣的學問,便無法治療因這些因素引起的疾病。唐代以後的醫生,大多為了建立自己的學派風格,目的是讓病人順從他們的醫療理論,而不是用他們的知識去拯救天下的病患。甚至有些醫生專治內傷,有些則專治外感,各據一方,醫生們甚至以此自誇。然而,內因、外因、非內非外的原因,實在太多太複雜了。如果病人真的能自我診斷,醫書上都有相應的療法,何必尋求醫生呢?如果醫學可以專門化,那麼前來求醫的人,醫生應該先選擇性地接診。
此外,儒家的道理是全面性的,不是外科醫生可以獨立分科的,更何況外部的病症脈絡,內科醫生也應該要了解。每個醫生堅持己見,很難達到完美的醫療。我們從天道的角度來看,即使天也不能不包含四季、五行與六氣的全部,以生成、成長、轉化、收藏,完成滋養萬物的功能,人怎麼可能力量比天還大,只掌握一種氣就能概括六種氣的全部呢!
唐代以後的名醫方法,可以借鑒但不能盲目跟隨,因為他們都有各自的偏重,無法全面闡述。
例如,李東垣偏向溫和的療法,好像春天一樣;竇真定(本名材,宋代紹興中期開州巡檢,後成為御醫)偏向火功療法,好像夏天一樣;劉河間偏向寒涼的療法,好像秋天一樣;朱丹溪偏向補水的療法,好像冬天一樣。雖然這些比喻不一定精確,但是都各自接近某種季節的特性。學習者如果能結合這些名醫的優點,並以《黃帝內經》、《難經》以及張仲景的理論為主,懂得使用療法而不僅僅是藥方,參照各家之言,再以太和之氣融會貫通,這樣或許就能符合醫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