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原理》~ 卷之十三 (4)
卷之十三 (4)
1. 治痘疹方
惺惺散
治痘之初動所發,頭疼身熱,鼻塞口渴,症似傷寒,是否未明。先以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補托中氣,川芎理血兼止頭疼,桔梗利肺氣以疏鼻塞,天花粉止渴退熱。
人參(甘溫,一錢),白朮(苦甘溫,八分),茯苓(甘淡平,七分),炙草(甘溫,三分),桔梗(苦甘溫,七分),天花粉(苦甘寒,七分),水煎服。
木香參蘇飲
治痘初動,發熱三五日,未見紅點,痰壅咳嗽。用人參、茯苓補托中氣,木香、陳皮調諸滯氣,葛根、紫蘇發表,桔梗利肺氣,佐枳殼、前胡、半夏、豁痰。
人參(甘溫,一錢),茯苓(甘淡平,八分),木香(苦辛溫,二分),陳皮(辛溫,三分),葛根(苦辛涼,五分),紫蘇(辛溫,四分),桔梗(苦辛溫,五分),枳殼(辛溫,三分),前胡(苦寒,五分),半夏(辛涼,三分),姜三片,水煎服。
或問:此方中何多用木香等辛散之藥?蓋痘毒怫鬱於內,不得疏越,是以用諸辛之劑劫而開之,使怫鬱之毒服此而發表於外也。
升麻葛根湯
治痘疹發熱,多日不見報點。此乃表實衛毒不得外泄,法當發表疏熱。故用葛根發表,升麻解熱毒,白芍養血,甘草和中。
葛根(苦甘涼),升麻(苦寒),白芍(酸寒),甘草(甘溫),溫服。
六君子湯
治痘欲出不出,此乃氣虛不能發郁毒之故。是以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以補氣,砂仁、橘紅以散鬱滯。
人參(甘溫,二錢),白朮(苦甘溫,一錢),茯苓(甘淡平,八分),甘草(甘溫,五分),砂仁(苦辛溫,四分),橘紅(苦辛溫,七分),水煎服。
和中散
治痘瘡欲出未出,挾寒吐利。法當散寒理熱。是以用乾薑、厚朴等疏郁散寒以止嘔吐,白朮、甘草等健脾勝濕以止瀉利。
厚朴(薑汁炒,一錢),乾薑(苦辛熱,炒,四分),白朮(苦甘溫,二錢),炙草(甘溫,五分),姜三片,水煎溫服。
補肺散
治痘出咳嗽不已。此乃肺虛,為痘毒乘之所致。法宜補肺清毒。是以用黃耆補肺,牛蒡子解毒,阿膠、馬兜鈴、杏仁等潤肺止嗽,炙草、糯米等補中益氣。(一本有桔梗。)
黃耆(甘溫,一錢),牛蒡(苦辛溫,一錢),阿膠(甘平,七分),馬兜鈴(辛平,五分),杏仁(辛溫,五分),糯米(甘溫,一錢),炙草(甘溫,五分),水煎服。
解毒防風湯
治痘瘡表虛感寒。法當實表散風。是以用黃耆實表,白芍養血,防風荊芥穗散風,地骨皮、鼠黏子解毒。
黃耆(甘溫,八分),白芍(苦酸寒,八分),防風(辛溫,七分),荊芥穗(辛涼,五分),地骨皮(苦寒,七分),鼠黏子(辛溫,七分),水煎服。
當歸丸
治痘毒內盛,肚腹膨脹,大便秘結不通,此乃熱毒燥血所致。法當解熱潤燥。是以用黃連解熱毒,當歸理血潤燥,大黃通秘結以下實熱,甘草和藥緩中。
白話文:
[治痘疹方]
惺惺散
治療痘疹剛開始發作,出現頭痛、身體發熱、鼻塞、口渴,症狀像感冒,但又無法確定是不是。先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來補養並扶助身體的中心氣力,用川芎來調理血氣並止頭痛,用桔梗來疏通肺氣以緩解鼻塞,用天花粉來止渴退熱。
藥方:人參(性味甘溫,用量一錢),白朮(性味苦甘溫,用量八分),茯苓(性味甘淡平,用量七分),炙甘草(性味甘溫,用量三分),桔梗(性味苦甘溫,用量七分),天花粉(性味苦甘寒,用量七分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木香參蘇飲
治療痘疹剛開始發作,發燒三五天,但還沒有出現紅點,且有痰多咳嗽的症狀。用人參、茯苓來補養並扶助身體的中心氣力,用木香、陳皮來調理身體的各種阻滯之氣,用葛根、紫蘇來發散體表的邪氣,用桔梗來疏通肺氣,並佐以枳殼、前胡、半夏來化痰。
藥方:人參(性味甘溫,用量一錢),茯苓(性味甘淡平,用量八分),木香(性味苦辛溫,用量二分),陳皮(性味辛溫,用量三分),葛根(性味苦辛涼,用量五分),紫蘇(性味辛溫,用量四分),桔梗(性味苦辛溫,用量五分),枳殼(性味辛溫,用量三分),前胡(性味苦寒,用量五分),半夏(性味辛涼,用量三分),加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有人問:這個藥方中為什麼大量使用木香等辛散的藥物?因為痘毒鬱積在體內,無法疏散出去,所以用這些辛散的藥物來攻開它,使鬱積的毒素可以通過發汗的方式排出體外。
升麻葛根湯
治療痘疹發熱,多天都沒有出現疹點。這是因為表面的邪氣太過強盛,導致身體的正氣無法將毒素排出,所以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疏散熱邪。因此用葛根來發散體表,用升麻來解熱毒,用白芍來滋養血液,用甘草來調和脾胃。
藥方:葛根(性味苦甘涼),升麻(性味苦寒),白芍(性味酸寒),甘草(性味甘溫),溫熱服用。
六君子湯
治療痘疹想發出來又發不出來,這是因為身體的氣虛弱,無法將鬱積的毒素發出。所以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來補養氣,用砂仁、橘紅來疏散鬱積的氣滯。
藥方:人參(性味甘溫,用量二錢),白朮(性味苦甘溫,用量一錢),茯苓(性味甘淡平,用量八分),甘草(性味甘溫,用量五分),砂仁(性味苦辛溫,用量四分),橘紅(性味苦辛溫,用量七分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和中散
治療痘瘡想發出來又發不出來,同時伴有受寒引起的嘔吐和腹瀉。應該用散寒和調理熱邪的方式治療。因此用乾薑、厚朴等來疏散鬱積的寒邪以止嘔吐,用白朮、甘草等來健脾祛濕以止瀉利。
藥方:厚朴(用薑汁炒過,用量一錢),乾薑(性味苦辛熱,炒過,用量四分),白朮(性味苦甘溫,用量二錢),炙甘草(性味甘溫,用量五分),加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。
補肺散
治療痘疹發出來後咳嗽不停。這是因為肺氣虛弱,導致痘毒侵犯肺部。應該用補肺清毒的方式治療。因此用黃耆來補肺,用牛蒡子來解毒,用阿膠、馬兜鈴、杏仁等來潤肺止咳,用炙甘草、糯米等來補養脾胃和增強氣力。(有的版本有桔梗。)
藥方:黃耆(性味甘溫,用量一錢),牛蒡子(性味苦辛溫,用量一錢),阿膠(性味甘平,用量七分),馬兜鈴(性味辛平,用量五分),杏仁(性味辛溫,用量五分),糯米(性味甘溫,用量一錢),炙甘草(性味甘溫,用量五分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解毒防風湯
治療痘瘡體表虛弱而感受風寒。應該用強壯體表和疏散風邪的方式治療。因此用黃耆來強壯體表,用白芍來滋養血液,用防風、荊芥穗來疏散風邪,用地骨皮、鼠黏子來解毒。
藥方:黃耆(性味甘溫,用量八分),白芍(性味苦酸寒,用量八分),防風(性味辛溫,用量七分),荊芥穗(性味辛涼,用量五分),地骨皮(性味苦寒,用量七分),鼠黏子(性味辛溫,用量七分)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當歸丸
治療痘毒在體內旺盛,導致腹部脹大,大便秘結不通,這是因為熱毒導致血液乾燥。應該用清熱和滋潤燥邪的方式治療。因此用黃連來解熱毒,用當歸來調理血液和滋潤乾燥,用大黃來通便以下實熱,用甘草來調和藥性並緩和藥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