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原理》~ 卷之一 (1)
卷之一 (1)
1. 卷之一
闌門,謂大、小二腸會處也,自此泌別清濁,水穀分焉。
一名分水。謂水穀承受於闌門,水則滲入膀胱為溺,谷之滓穢則自闌門傳送大腸而為便。
肛門,言其處似車肛之形,故以命名,即廣腸、洞腸也。
一名魄門。主受大腸之谷,大便出焉。其繫上通於心,下通於腎,水火相濟,乃化血收精之本。
白話文:
闌門、肛門的中醫解說:
闌門,指的是大腸和小腸交會的地方。從這裡開始,清濁分離,水穀分道揚鑣。
別名分水。意思是說,水穀在闌門處受到「處理」,水份會滲入膀胱變成尿液,而食物殘渣則會經由闌門傳送到大腸,最終形成糞便排出。
肛門,顧名思義,因為形狀像車子的肛門而得名,也稱為廣腸、洞腸。
別名魄門。主要功能是接收大腸的消化完畢的食物,並排出糞便。它與心臟和腎臟相連,上通於心,下通於腎,水火交融,是化血收精的根本所在。
2. 手太陰肺經圖論
經云:肺者,相傅之官,治節出焉,乃氣之本,魄之居,其華在毛,其充在皮。其位西,其時秋,其色白,其脈澀而短,其音商,其數九,其臭腥,其惡寒,其聲哭。在七情為憂,憂傷氣,喜勝憂。在六氣為暑,暑傷皮毛,涼勝暑。在五味為辛,辛傷肺,苦勝辛。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補之,以辛瀉之。
白話文:
中醫經典說:肺是相輔佐的大臣,負責調節氣息,是產生呼吸之氣和藏儲人體陰神「魄」的根本。肺的華氣表露在體毛上,精氣充盈在皮膚上。肺的方位在西方,對應的時間是秋天。肺的顏色是白色,脈象澀而短,聲音是商音。肺與數字「九」相關,氣味是腥臭,害怕寒冷,發出的聲音是哭泣。在七種情緒中,肺對應的是憂傷,憂傷會傷及肺氣,喜悅的情緒可以勝過憂傷。在六種自然界氣候中,肺對應的是暑氣,暑氣會傷及皮膚和體毛,寒涼的氣候可以勝過暑氣。在五種味道中,肺對應的是辛辣的味道,辛辣的味道會傷及肺,苦味可以勝過辛辣。肺具有收斂的作用,如果肺氣不足,應該快速食用酸味食物來收斂肺氣,用酸味食物來補益肺氣,用辛辣食物來瀉下肺氣。
在干為辛,在支司申,在八卦為乾,在五行屬金。其外喉、鼻。其形似蓋四垂,六葉兩耳,附著於脊之第三椎,中有二十四空行列,以分布諸藏府清濁之氣,而為五藏華蓋。經氣多而少血。
白話文:
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申,在八卦中為乾卦,在五行中屬金。外通喉嚨和鼻子。形狀像有四個邊緣的蓋子,有六片葉子和兩個耳朵,連接在脊椎的第三個椎骨上。裡面有二十四個空洞,排列成行列,用來分配臟腑中清濁之氣,並作為五臟的保護者。經絡中的氣多血少。
其脈起於中焦,受足厥陰之交,由是循任脈之外及足少陰經脈之裡,以次下臍,當臍上一寸任之水分穴繞絡大腸,復行本經之外,上循胃口,迤邐上膈,而會屬於肺藏,循肺系,出而橫行胸部四行之中府、雲門,以出腋下,下循臑內,歷天府、俠白,行手少陰心之前,下入肘中,抵尺澤,循臂內上骨之下廉,歷孔最、列缺穴,入寸口之經渠、太淵,以上魚際,出大指之端少商穴而終。其支者,從腕後列缺穴達次指內廉,出其端,而交於手陽明。
白話文:
這條經脈(任脈)起源於中焦,與足厥陰經絡相通,然後沿著任脈的外側和足少陰經脈的內側,逐步向下到達肚臍。在肚臍上方一寸處的「水分穴」與大腸相連,然後返回本經的外側,向上經過胃口,迂迴向上經過膈肌,並與肺臟相連,沿著肺的系膜,從肺部橫向穿過胸部的四行(中府、雲門、天府、俠白),然後從腋下出來,沿著上臂內側向下,經過天府、俠白穴,在手少陰心經之前,下入肘中,到達尺澤穴,沿著上臂內側骨頭的下緣,經過孔最、列缺穴,進入寸口的經渠、太淵穴,以上魚際,最後從大拇指尖端的少商穴出來。它的支脈從腕後列缺穴到達食指內側,從指尖出來,與手陽明經相交。
其為病也,肺脹,膨膨然喘咳,缺盆中痛,咳嗽,上氣,喘渴,煩心,胸滿,臑臂內前廉痛,掌中及皮毛熱。盛則寸口脈大三倍於人迎,虛則反小於人迎也。
白話文:
他的病情是肺部脹滿,發出膨脹的呼吸聲,咳嗽並伴有喘鳴。疼痛集中在骨盆腔,咳嗽會誘發疼痛;呼吸急促,上氣,喘息後口渴;心煩意亂,胸部有飽脹感;腋窩下和手臂的前側疼痛,手掌和皮膚發熱。病情嚴重時,寸口脈的脈搏幅度比人迎脈大三倍;病情虛弱時,則反過來比人迎脈小。
3. 其穴一十有一
中府(在雲門下一寸,乳上三肋間,應手動脈陷中),雲門(在巨骨下,挾氣戶傍一寸陷中,動脈應手,舉臂取之),天府(在雲門下三寸,臑內廉,動脈中),俠白(在天府下,去肘五寸,動脈中),尺澤(在肘中,約動脈中),孔最(在腕上七寸即是),列缺(去腕側上寸許,食指末陷中),經渠(在寸口陷中是),太淵(在掌後陷中),魚際(在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),少商(在大指內側,去爪甲如韭葉,白肉宛宛中)
白話文:
中府(在雲門下方的約一英吋處,乳房上方的三根肋骨之間,對應手上的動脈血管較凹陷之處)
雲門 (在大骨下方,緊貼氣戶旁邊約一英吋凹陷之處,動脈血管較凹陷之處,舉起手臂時可取穴)
天府 (在雲門下方約三英吋處,手臂內側邊緣,動脈血管較凹陷之處)
俠白 (在天府下方,距離肘部約五英吋,動脈血管較凹陷之處)
尺澤 (在肘部中央,約在動脈血管較凹陷之處)
孔最 (在手腕上方約七英吋處)
列缺 (距離手腕側面上方約一寸左右,食指末端凹陷之處)
經渠 (在手腕橫紋內側凹陷之處)
太淵 (在手掌後方凹陷之處)
魚際 (在大拇指第一節後方的內側,散佈著脈絡之處)
少商 (在大拇指內側,距離指甲像韭葉般寬度處,白色肉質較凸起之處)
4. 穴法歌括
手太陰經太陰肺,中府雲門天府列,俠白尺澤孔最連,列缺經渠太淵接,仍有魚際與少商,終於大指端內側。
白話文:
手太陰肺經從中府穴開始,然後經過雲門穴和天府穴,接著是俠白穴、尺澤穴和孔最穴,再連接到列缺穴、經渠穴和太淵穴,最後通過魚際穴和少商穴,結束於大拇指的內側末端。
5. 手陽明大腸經圖論
經云:大腸者,傳導之官,變化出焉。其體長二丈一尺,廣四寸,當臍右回十六曲,其上口接小腸之下口。在干為庚,在支司酉,在五行屬金,在八卦為兌。與手太陰肺相為表裡,其經氣血俱多。
白話文:
古醫書上說:大腸是傳導食物的器官,負責消化吸收後廢物的排出。大腸全長二丈一尺,寬四寸,在肚臍的右側繞行十六個彎曲,上端連接小腸的下端。在十二地支中對應酉金,在五行中屬金,在八卦中為兌卦。與肺經相表裡,經氣和血液都比較多。
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商陽穴,受手太陰經之交,行陽之分,由是循次指之上廉,歷二間、三間,以出合谷兩骨之間,復上入陽谿兩筋之中,自陽谿而上,循臂上廉之偏歷、溫溜、下廉、上廉、三里,入肘外廉之曲池,循臑外前廉,歷肘髎、五里、臂臑,絡手少陽之臑會,上肩,至本經之肩髃,出肩髃之前廉,循巨骨上行,會督之大椎,由大椎而下入足陽明之缺盆,循足陽明之外,絡繞肺藏,復下膈,當胃經天樞之分會屬於大腸。
白話文:
從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商陽穴開始,接受手太陰肺經的交會,沿著手陽明大腸經的走行路線,依序循著食指的上緣,經過第二掌骨間隙、第三掌骨間隙,到達合谷穴兩骨之間,再向上進入陽谿穴兩條肌腱之間,從陽谿穴往上,沿著手臂上緣偏向外側,經過偏歷、溫溜、下廉、上廉、三里穴,進入肘部外側的曲池穴,沿著尺骨外側前緣,經過肘髎穴、五里穴、臂臑穴,與手少陽三焦經的臑會穴相連,上行到肩部,到達本經的肩髃穴,從肩髃穴前緣出來,沿著鎖骨上行,會合督脈的大椎穴,從大椎穴向下進入足陽明胃經的缺盆穴,沿著足陽明胃經的外側,與肺臟相聯繫,再次向下經過膈肌,與胃經的天樞穴相會,到達大腸。
其支者,自缺盆上行於頸,循天鼎、扶突,上貫於頰,入下齒縫中,由齒縫復出,夾兩口吻,相交於人中之分,左脈之右,右脈之左,上夾鼻孔,循禾髎、迎香而終,以交足之陽明。其為病也,齒痛,䪼腫。或目黃,口乾,大便秘,或大指次指痛不用。盛則人迎大三倍於氣口,虛則反小於氣口也。
白話文:
這支脈從缺盆穴向上行走到頸部,經過天鼎穴和扶突穴,向上貫通到臉頰,進入下齒縫中,從齒縫中再次出來,夾著兩邊嘴角,在人中部位交叉,左脈在右邊,右脈在左邊,向上夾住鼻孔,經過禾髎穴和迎香穴而終了,與足陽明脈交會。得了這條經絡的病,會出現牙痛,臉部腫脹。或者眼睛發黃,口乾舌燥,大便不通,或者大拇指和食指疼痛不能活動。經絡氣血充盛時,人迎穴會比氣口穴大三倍;經絡氣血虛弱時,人迎穴會比氣口穴小。
6. 其穴有二十
商陽(在手大指次指內側,去爪甲如韭葉許),二間(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內側陷中),三間(在食指本節後內側陷中是),合谷(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陷中),陽谿(在腕中上側兩筋陷中),偏歷(在腕中後三寸是),溫溜(在腕骨後,小士六寸,大士五寸),下廉(在輔骨下,去上廉一寸),上廉(在三里下一寸是),三里(在曲池下二寸,按之肉起),曲池(在肘外輔骨,屈肘屈骨之中,以手拱胸取之),肘髎(在肘大骨外廉陷中是),五里(在肘上三寸,行向里大脈中),臂髃(在肘上七寸),肩髃(在肩端兩骨陷者宛宛中,舉臂取之有空),巨骨(在肩端上行,兩叉骨間陷中),天鼎(在頸缺盆,直扶突後一寸),扶突(在足陽明氣舍之後一寸五分,仰而取之,又云,在人迎後一寸五分是),禾髎(在鼻孔下之,人中旁五分),迎香(在禾髎上一寸,鼻孔旁五分)
白話文:
**商陽穴:**位於拇指和食指之間靠內側,距離指甲根部約一個韭葉的寬度。
二間穴: 位於拇指和食指第一個關節內側的凹陷處。
三間穴: 位於食指第一個關節後內側的凹陷處。
合谷穴: 位於拇指和食指會合的凹陷處。
陽谿穴: 位於手腕上側靠近兩條筋的凹陷處。
偏歷穴: 位於手腕後方三寸處。
溫溜穴: 位於腕骨後方,對於男性約為五寸,女性約為六寸。
下廉穴: 位於尺骨下緣,距離上廉穴一寸處。
上廉穴: 位於三里穴下一寸處。
三里穴: 位於曲池穴下方兩寸,按壓時肌肉會凸起。
曲池穴: 位於肘外側的尺骨和大骨之間,彎曲手肘時可以在肘窩中找到。
肘髎穴: 位於肘部大骨外緣的凹陷處。
五里穴: 位於肘部上方三寸,沿著手臂內側的大動脈走行。
臂髃穴: 位於肘部上方七寸處。
肩髃穴: 位於肩部兩塊骨頭之間的凹陷處,舉起手臂時可以感覺到空虛感。
巨骨穴: 位於肩部上端,兩塊鎖骨之間的凹陷處。
天鼎穴: 位於頸部缺盆,直線對著扶突穴後一寸處。
扶突穴: 位於足陽明胃經的氣舍穴後一寸五分,仰頭可以找到,又有人說在人迎穴後一寸五分處。
禾髎穴: 位於鼻孔下方,人中旁五分處。
迎香穴: 位於禾髎穴上方一寸,鼻孔旁五分處。
7. 穴法歌括
手陽明經二十穴,商陽二間三間列,合谷陽谿偏歷排,溫溜下廉上廉位,三里曲池接肘髎,五里臂臑肩髃穴,巨骨天鼎接扶突,禾髎迎香二十備。
白話文:
手陽明經有二十個穴位:商陽、二間、三間排成一列,合谷、陽谿相鄰排列,溫溜、下廉、上廉依序排列,三里、曲池連接肘髎,五里、臂臑、肩髃為一個區域,巨骨、天鼎與扶突相接,禾髎、迎香為最後兩個穴位,共計二十個穴位。
8. 其穴四十有五
承泣(在目下七分,直瞳子是),四白(在目下一寸,直瞳子),巨髎(在夾鼻孔旁八分,直瞳子地倉在口吻旁四分是),大迎(在曲頷前一寸二分,骨陷中動脈),頰車(在耳下曲頰端陷中),下關(在膽之客主人下,耳前動脈下廉,合口有空,開口則閉),頭維(在額前髮際,膽之本神旁一寸五分,督之神庭旁四寸五分),人迎(在頸下,挾結喉旁一寸五分,脈動應手),水突(在頸下大筋前,直人迎,下氣舍上),氣舍(在頸,直人迎下,挾天突陷中),缺盆(在肩下前而橫骨陷中),氣戶(在手陽明巨骨下,足少陰之俞府旁二寸陷中),庫房(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中,仰而取之),屋翳(在庫房下一寸六分陷中,仰而取之),膺窗(在屋翳下一寸六分陷中),乳中(當乳頭即是),乳根(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,仰而取之),不容(在腎之幽門旁相去各一寸五分),承滿(在不容下一寸是),梁門(在承滿下一寸),關門(在梁門下一寸),太乙(在關門下一寸),滑肉門(在太乙下一寸),天樞(在挾臍二寸),外陵(在天樞下一寸是),大巨(在外陵下一寸),水道(在大巨下一寸是),歸來(在水道下一寸),氣衝(一名氣街。
白話文:
**承泣:**在眼睛下方約七分處,正對瞳孔。
四白: 在眼睛下方約一寸處,正對瞳孔。 巨髎: 在鼻孔兩側約八分處,正對瞳孔、倉庫穴位於嘴角旁約四分處。 大迎: 在下巴前約一寸二分處,動脈搏動的凹陷處。 頰車: 在耳垂下方,臉頰彎曲的凹陷處。 下關: 在膽經的迎香穴下方,耳前動脈下緣,閉口時有空隙,張口時空隙消失。 頭維: 在前額髮際處,膽經的本神穴旁約一寸五分,督脈的神庭穴旁約四寸五分。 人迎: 在脖子上,靠近喉結旁約一寸五分,有脈搏跳動。 水突: 在脖子上,在人迎穴正對的位置,大筋前。 氣舍: 在脖子上,在人迎穴下,靠近天突穴的凹陷處。 缺盆: 在肩胛骨下緣,鎖骨前的凹陷處。 氣戶: 在大腸經巨骨穴下方,足少陰經的俞府穴旁約二寸的凹陷處。 庫房: 在氣戶穴下方約一寸六分處,仰頭取穴。 屋翳: 在庫房穴下方約一寸六分處,仰頭取穴。 膺窗: 在屋翳穴下方約一寸六分處,仰頭取穴。 乳中: 在乳頭正對處。 乳根: 在乳房下方約一寸六分處,仰頭取穴。 不容: 在腎經的幽門穴旁,兩側各距離約一寸五分。 承滿: 在不容穴下方約一寸處。 梁門: 在承滿穴下方約一寸處。 關門: 在梁門穴下方約一寸處。 太乙: 在關門穴下方約一寸處。 滑肉門: 在太乙穴下方約一寸處。 天樞: 在肚臍旁約二寸處。 外陵: 在天樞穴下方約一寸處。 大巨: 在外陵穴下方約一寸處。 水道: 在大巨穴下方約一寸處。 歸來: 在水道穴下方約一寸處。 氣衝(氣街): 未說明位置。
在歸來下、鼠蹊上一寸,動脈應手宛宛中,上穴自氣戶至乳根去中行各四寸,自不容至滑肉門去中行各二寸,自天樞至歸來去中行各二寸),髀關(在膝上伏兔後交叉中),伏兔(在膝上六寸起肉,正跪坐而取之),陰市(在膝上三寸,伏兔下陷中,令人拜而取之),梁丘(在膝上二寸,兩筋間),犢鼻(在膝髕下,胻骨上,骨解大筋中),足三里(在膝眼下三寸,胻骨外,大筋肉宛宛中,舉足取之。
白話文:
在腹股溝下方一寸處,動脈搏動明顯,這個位置叫做歸來穴。從氣戶穴到乳根穴,沿著身體中線向上各取四寸,從不容穴到滑肉門穴,沿著身體中線向上各取二寸,從天樞穴到歸來穴,沿著身體中線向上各取二寸。髀關穴位於膝蓋上方,伏兔穴下方交叉處;伏兔穴位於膝蓋上方六寸,正跪坐時取穴;陰市穴位於膝蓋上方三寸,伏兔穴下方凹陷處,取穴時需要讓病人彎腰;梁丘穴位於膝蓋上方二寸,兩條筋之間;犢鼻穴位於膝蓋下方,胻骨上,骨骼與大筋之間;足三里穴位於膝蓋下方三寸,胻骨外側,大肌肉明顯處,取穴時需要伸直腿。
極重按之,則跗上動脈為之止矣),上廉(在三里下三寸,舉足而取之),條口(在下廉上一寸,舉足而取之),下廉(在條口下一寸,舉足取之),豐隆(在外踝上八寸,下胻外廉陷中。
白話文:
用力按壓(極重按之),就會停止跗骨上方的動脈血流。
上廉(在三里穴下方三寸,抬起腳取穴)
條口(在上廉穴上方一寸,抬起腳取穴)
下廉(在條口穴下方一寸,抬起腳取穴)
豐隆(在腳踝外側上方八寸,腓腸肌外緣下方凹陷處)
別走太陰),解谿(在衝陽後一寸五分,腕上陷中),衝陽(在足跗上五寸骨間動脈,去陷谷三寸),陷谷(在足大指次指間本節後陷中),內庭(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中),厲兌(在足大指次指,去爪甲如韭葉。古本上廉、下廉各有巨虛二穴)。
白話文:
不要按摩太陰穴(在足內踝前下緣內側,距內踝尖約一拇指寬處),解谿穴(在衝陽穴後一寸五分,腕骨內側陷中),衝陽穴(在足跗骨上五寸,脛腓動脈間,距陷谷穴三寸),陷谷穴(在足大拇指和第二拇指間橫紋後中央凹陷處),內庭穴(在足大拇指和第二拇指外側分開處的凹陷中),厲兌穴(在足大拇指和第二拇指分開處,距指甲約韭葉寬。古籍中記載,上廉和下廉各有一個巨虛穴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