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原理》~ 卷之一 (4)
卷之一 (4)
1. 足少陰腎經圖論
經云:腎者,作強之官,伎巧出焉,蟄藏之本,精之居也,其華在發,其充在骨。其位北,其時冬,其色黑,其脈沉而滑,其音羽,其數六,其臭腐,其惡燥,其聲呻,其變動為慄。在七情為恐,恐傷腎,思勝恐。在六氣為寒,寒傷血,燥勝寒。在五味為咸,咸傷血,甘勝咸。
白話文:
古書上說:腎臟是人體中強壯的器官,靈巧的技能從腎臟中產生,腎臟是生命力儲藏的本源,也是精氣所在。腎臟的精華體現在頭髮上,腎氣的充盈表現在骨骼上。腎臟位於北方,它所對應的季節是冬天,顏色是黑色,脈象是沉穩而流暢的,聲音是羽調,數字是六,氣味是腐臭味,討厭乾燥的氣候,發出的聲音是呻吟,其病變會導致寒戰。在七情中對應恐懼的情緒,恐懼會損傷腎臟,思考可以勝過恐懼。在六氣中對應寒冷之氣,寒冷之氣會損傷血液,乾燥的氣候可以勝過寒冷。在五味中對應鹹味,鹹味會損傷血液,甜味可以勝過鹹味。
腎欲堅,急食苦以堅之,用苦補之,咸瀉之。在干為癸,在支司子,在八卦為坎,在五行屬水。其外候耳。其經多氣而少血。其形如石卵,有兩枚,紫黑色,入脊膂,附脊之第十四椎前,與臍平。
白話文:
腎臟想要強健,就要趕快食用苦味的食物來讓它堅固,使用苦味的東西來補腎,而鹹味的東西會讓腎臟虛弱。在十天干中對應癸,在十二地支中為子,在八卦中為坎卦,在五行中屬水。腎臟的外在表現與耳朵有關。腎經氣多血少。腎臟的形狀像兩顆石頭蛋,呈紫黑色,進入脊柱,附著在脊椎的第十四塊椎骨前,與肚臍齊平。
其經起於足小指之下,斜向足心之湧泉穴,由湧泉轉出足內踝然谷之下,循內踝之後太谿,別入跟中之大鐘、照海、水泉,上循內踝,行於厥陰、太陰之後,歷復溜、交信,會足太陰之三陰交,上腨內,循築賓,出膕內廉,抵陰谷,由陰谷上股內後廉,貫脊,會督脈之長強,環出於前,循本經橫骨、大赫、氣穴、四滿、中注、肓俞,臍所屬腎,下臍下,會任之關元、中極而絡膀胱。
白話文:
它(腎經)的經脈從腳小指下方開始,斜向腳底的湧泉穴,從湧泉穴轉出腳踝內側的然而谷穴下方,沿著腳踝後方的太谿穴,再分開進入腳後跟的大鐘穴、照海穴、水泉穴,向上沿著腳踝內側,行走於厥陰經脈、太陰經脈的後面,經過復溜穴、交信穴,會合足太陰經脈的三陰交穴,向上進入小腿內側,沿著築賓穴,出現在膝蓋內側後方,抵達陰谷穴,從陰谷穴向上經過大腿內後方,貫通脊椎,會合督脈的長強穴,環繞著前側出來,沿著本經橫骨穴、大赫穴、氣穴、四滿穴、中注穴、肓俞穴,臍屬於腎經,在臍下,會合任脈的關元穴、中極穴,並且聯絡膀胱經脈。
其直者,從肓俞屬腎之所上行,循商曲、石關、陰都、通谷等穴,貫肝,上循幽門,上膈,歷步廊,入肺,循本經神封、靈墟、神藏、彧中、俞府而上,循喉嚨,並足陽明胃經之人迎,挾舌本而終。其支者,自神藏別出,繞心,注胸,會任之膻中,以交於手厥陰。其為病也,面黑如地色,咳唾有血,口熱,舌乾,咽腫,上氣,咽乾及痛,煩心,足下熱而痛。盛則寸口脈大再倍於人迎,虛則反小於人迎也。
白話文:
它的正經路線:從肓俞穴開始,連接著腎經,向上行經商曲、石關、陰都、通谷穴,貫穿肝臟,向上循行幽門、上膈、步廊,進入肺臟。沿著肺經,經過神封、靈墟、神藏、彧中、俞府穴,向上循行喉嚨,與足陽明胃經的人迎穴並行,經過舌根後結束。
它的分枝路線:從神藏穴分出,繞過心臟,注入胸部,會合任脈於膻中穴,再與手厥陰心包經交會。
它的病症特徵:面色暗黑如土色,咳唾帶血,口渴,舌頭乾燥,咽喉腫痛,氣息上逆,咽乾伴有疼痛,心中煩躁,足部發熱疼痛。病勢嚴重時,寸口脈跳動幅度比人迎脈大一倍以上;病勢虛弱時,寸口脈跳動幅度反倒比人迎脈小。
2. 其穴二十有七
湧泉(在足心下陷中,屈足卷指宛宛中是),然谷(在足內踝前,大骨下陷中),太谿(在足內後,跟骨上動脈陷中),大鐘(在足跟後沖中),照海(在足內踝下),水泉(在太谿下一寸,內踝之下),復溜(在足內踝上二寸,動脈陷中),交信(在足內踝上二寸,少陰之前、太陰之後),築賓(在足內踝上,腨分中),陰谷(在膝內輔骨後,大筋下,小筋上,按之應手,屈膝得之),橫骨(在大赫下一寸,肓俞下五寸。
白話文:
湧泉穴位於腳心凹陷處,屈曲腳趾,手指摸到柔軟的地方就是湧泉穴。然谷穴位於腳內踝前,大骨凹陷處。太谿穴位於腳內側後方,跟骨上方動脈凹陷處。大鐘穴位於腳跟後方中間。照海穴位於腳內踝下方。水泉穴位於太谿穴下方一寸,內踝下方。復溜穴位於腳內踝上方二寸,動脈凹陷處。交信穴位於腳內踝上方二寸,少陰經前方、太陰經後方。築賓穴位於腳內踝上方,腨肉分界處。陰谷穴位於膝蓋內側輔骨後方,大筋下方,小筋上方,按壓時應手指,屈膝時更容易找到。橫骨穴位於大赫穴下方一寸,肓俞穴下方五寸。
《千金》云:在陰上橫骨中,宛曲如新月,中央即便是也),大赫(在氣穴之下一寸),氣穴(在四滿下一寸),四滿(在中注下一寸,氣海之旁,系任脈),中注(在肓俞下一寸),肓俞(在商曲下一寸,去臍旁五分。
白話文:
《千金要方》記載:
在陰毛的上方,有一塊橫著的骨頭,彎曲如新月形,它的正中心就是中央穴。
大赫穴位於氣穴穴下一寸。
氣穴穴位於四滿穴下一寸。
四滿穴位於中注穴下一寸,在氣海穴的旁邊,是任脈經過的地方。
中注穴位於肓俞穴下一寸。
肓俞穴位於商曲穴下一寸,距離肚臍側面五分。
自橫骨至肓俞,考之《資生》,去中行各一寸半),商曲(在石關下一寸),石關(在陰都之下一寸是也),陰都(在通谷下一寸),通谷(在幽門下一寸),幽門(在任之巨闕旁各五分。
白話文:
-
從橫骨到肓俞穴,根據《資生病脈論》的記載,距離中線各一寸半。
-
傷曲穴位於石關穴下方一寸。
-
石關穴位於陰都穴下方一寸。
-
陰都穴位於通谷穴下方一寸。
-
通谷穴位於幽門穴下方一寸。
-
幽門穴位於任脈的巨闕穴旁,左右各五分。
自商曲至通谷去腹中行各是五分),步廊(在神封之下一寸六分陷中),神封(在靈墟下一寸六分陷者中),靈墟(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者中),神藏(在彧中下一寸六分陷中),彧中(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者中),俞府(在巨骨下,任之璇璣旁二寸陷中),自步廊至彧中去胸中行各一寸,並仰而取之。
白話文:
從商曲到通谷:腹部取穴,各深入五分。
步廊:在神封下方一寸六分,深入。
神封:在靈墟下方一寸六分,深入。
靈墟:在神藏下方一寸六分,深入。
神藏:在彧中下方一寸六分,深入。
彧中:在俞府下方一寸六分,深入。
俞府:在巨骨下方、任脈璇璣旁二寸,深入。
從步廊到彧中:胸部取穴,各深入一寸,仰頭取穴。
3. 穴法歌括
少陰腎經二十七,湧泉然谷太谿位,大鐘照海通水泉,復溜交信築賓連,陰谷橫骨與大赫,氣穴四滿中注垣,肓俞商曲石關位,陰都通谷幽門纏,步廊神封靈墟位,神藏彧中俞府全。
白話文:
少陰腎經有 27 個穴道:
-
湧泉
-
然谷
-
太谿
-
大鐘
-
照海
-
通水泉
-
復溜
-
交信
-
築賓
-
陰谷
-
橫骨
-
大赫
-
氣穴
-
四滿
-
中注
-
垣
-
肓俞
-
商曲
-
石關
-
陰都
-
通谷
-
幽門
-
步廊
-
神封
-
靈墟
-
神藏
-
彧中俞府
4. 手厥陰心包絡經圖論
心包絡,一名心主,以藏象考之,在心下橫膜之上,豎膜之下,與橫膜相連,而黃脂漫裹者心也,其漫脂之外,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者,心包也,乃相火之用也。其經多血而少氣。
白話文:
心包,又稱心主,位於橫膈膜的上方,縱膈膜的下方,與橫膈膜相連。被黃色脂肪包裹著的是心臟,而包裹著脂肪之外,有如絲線般細小的筋膜連接著心臟和肺臟,這就是心包,是相火(一種與生殖功能有關的能量)的精華所在。心包經絡中有較多血液,而氣較少。
起於胸中,出屬心包,由是下膈,絡於三焦之上脘、中脘及臍下一寸下焦之分,上循胸出脅,下腋三寸天池穴,上行抵腋下,下循臑內之天泉,以介乎手太陰、少陰兩經中間,入肘中之曲澤,下臂,行臂兩筋之間,循郄門、間使、內關、大陵,入掌中勞宮之穴,循中指端之中衝。其支者,自掌中勞宮穴別行,循小指次指,出其端,而交於手少陽之經,與三焦相為表裡。
白話文:
中焦之經脈源於胸腔,屬於心包,由那裡向下經過橫膈,連接上脘、中脘和肚臍下方一寸的部位,接著向上沿胸腔經過肋骨,在腋下三寸處的天池穴向下,抵達腋下,再沿上臂內側的天泉穴向下,位於手太陰肺經和手少陰心經之間,進入肘部內側的曲澤穴,然後向下沿手臂,行兩條肌肉之間,經過郄門、間使、內關、大陵穴,最後進入手掌中的勞宮穴,沿著中指末端的衝陽穴。它的分支從勞宮穴開始,沿著小指和無名指,從指尖出,與手少陽三焦經相交,與三焦經互為表裡。
其為病也,手心熱,臂、肘攣急,腋腫,甚則胸脅支滿,面赤,煩心。盛則寸口脈大一倍於人迎,虛則反少於人迎也。
白話文:
這種疾病的症狀是:手掌發熱,手臂和肘部肌肉痙攣,腋下腫脹,嚴重時會出現胸肋脹滿、面色潮紅、心煩意亂。病情加重時,寸口脈跳動比人迎脈快一倍,病情減輕時,反而比人迎脈弱。
5. 其穴有九
天池(在腋下三寸,乳後一寸,著脅直腋撅肋間),天泉(在曲腋下二寸,舉臂以取之),曲澤(在肘內廉下陷中,屈肘以取之),郄門(在掌後,去腕五寸),間使(在掌後三寸,兩陷筋間中),內關(在掌後,去腕二寸),大陵(在掌後,兩筋間陷中),勞宮(在掌中央,屈無名指取之),中衝(在手中指端,去爪甲如韭葉許)
白話文:
天池穴(位於腋下三寸,乳後一寸,靠近胸壁,沿肋骨上緣)
天泉穴 (位於腋窩下二寸,舉起手臂才能觸及)
曲澤穴 (位於肘內側凹陷處,屈肘時取穴)
郄門穴 (位於手掌後方,距腕關節五寸)
間使穴 (位於手掌後方三寸,兩條肌腱之間的凹陷處)
內關穴 (位於手掌後方,距腕關節二寸)
大陵穴 (位於手掌後方,兩條肌腱之間的凹陷處)
勞宮穴 (位於手掌中央,屈無名指後取穴)
中衝穴 (位於中指尖端,距指甲約一顆韭葉的寬度)
6. 穴法歌括
手厥陰經有九穴,天池天泉曲澤列,郄門間使內關連,大陵勞宮中衝絕。
白話文:
手厥陰經有九個穴位,分別是天池、天泉、曲澤、郄門、間使、內關、大陵、勞宮、中衝。
7. 手少陽三焦經圖論
經云:三焦者,決瀆之官,水道出焉。與手厥陰相為表裡,其經多血而少氣。其脈起於小指次指端關衝穴,上出次指之間,歷液門、中渚,循手腕之陽池,出臂外兩骨之間,循外關、支溝、會宗、三陽絡,四瀆,上貫肘,抵天井穴,從天井上行,循臂俞之外,歷清冷淵、消爍,行手太陽之裡、陽明之外,上肩,循臑會、肩髎、天髎,交出足少陽之後,過手太陽之秉風、足少陽之肩井,下入陽明之缺盆,復由足陽明之外而交會於膻中,散布絡繞於心包,下膈,當胃上口以屬上焦,於中脘以屬中焦,於下脘以屬下焦。
白話文:
《黃帝內經》說:三焦是人體水液輸注的通道,人體的水液從這裡而出。三焦經與手厥陰經相表裡,經脈裡血液較多,氣較少。其經絡起於小指和小拇指旁邊的關衝穴,向上行於小指和小拇指之間,經過液門穴、中渚穴,沿著手腕外側的陽池穴,出臂肘外兩骨之間,再沿著外關穴、支溝穴、會宗穴、三陽絡穴,最後再到四瀆穴,上貫肘部,抵達天井穴,從天井穴向上行於臂俞穴之外,經過清冷淵穴、消爍穴,行於手太陽經的內部和陽明經的外部,向上到肩膀,沿臑會穴、肩髎穴、天髎穴,交出於足少陽經之後,經過手太陽經的秉風穴、足少陽經的肩井穴,向下進入陽明經的缺盆穴,再從足陽明經的外部交會於膻中穴,散佈絡繞於心包經,向下經過膈肌,到達胃的上口處,連屬於上焦;在中脘穴連屬於中焦;在下脘穴連屬於下焦。
其支者,從任之膻中而出缺盆,上項,過督之大椎,循天牖,上挾耳後,經翳風、瘛脈、顱息,直上出耳上角之角孫,過足少陽之懸釐、頷厭、陽白及太陽睛明之分,屈曲下頰至䪼,會手太陽顴髎。又支自翳風入耳之分中,過手太陽之聽宮,歷耳門,行禾髎,出目銳眥,會足少陽之瞳子髎,循絲竹空,而交於足少陽。
白話文:
它的分支,從任脈的膻中循行而出缺盆,向上到項部,經過督脈的大椎穴,沿著天牖穴,向上經過耳後,經過翳風、瘛脈、顱息穴,一直向上到耳上角的角孫穴,經過足少陽經的懸釐、頷厭、陽白穴及太陽經的睛明穴的分支,在頰部彎曲向下到䪼穴,在顴髎穴會合手太陽經。
另外,一支從翳風穴進入耳中,經過手太陽經的聽宮穴,經過耳門,在禾髎穴循行,從目外銳眥穴出來,在瞳子髎穴會合足少陽經,沿著絲竹空,與足少陽經相交。
其為病也,耳聾,渾渾焞焞,咽痛,喉痹,目銳眥痛,耳後、肩、臑、肘、臂外皆痛,小指次指不用。盛則人迎脈大一倍於寸口,虛則反小於寸口也。
白話文:
當這種病發作時,患者會出現耳聾、頭暈目眩、喉嚨痛、扁桃腺發炎、眼睛發紅且疼痛,耳後、肩膀、手臂、肘部、手臂外側都疼痛,小指和無名指無法使用。當病情嚴重時,人迎穴脈搏比寸口脈搏大一倍。當病情較輕時,人迎穴脈搏比寸口脈搏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