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原理》~ 卷之一 (4)
卷之一 (4)
1. 穴法歌括
足太陰脾二十一,隱白大都太白列,公孫商丘三陰交,漏谷地機陰陵位,血海箕門與衝門,府舍腹結大橫次,腹哀食竇連天溪,胸鄉周榮大包畢。
白話文:
足太陰脾經總共有二十一個穴位,這些穴位分別是:隱白、大都、太白、公孫、商丘、三陰交、漏谷、地機、陰陵泉、血海、箕門、衝門、府舍、腹結、大橫、腹哀、食竅、天溪、胸鄉、周榮以及大包。
這就代表著足太陰脾經沿線分佈的二十一個特定穴位位置,從腳趾末端的隱白穴開始,一直到腋下的大包穴結束。
2. 手少陰心經圖論
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,乃生之本,神之變也,其華在面,其充在血脈。其位南,其時夏,其色赤,其脈洪而鉤,其音徵,其數七,其臭焦,其惡熱,其聲笑。在七情為喜,喜傷心,恐勝喜。在六氣為熱,熱傷氣,寒勝熱。在五味為苦,苦傷血,咸勝苦。心欲軟,急食鹹以軟之,用鹹補之,甘瀉之。
在干屬丁,在支司午,在八卦為離,在五行屬火。其外候舌。其經多氣而少血。其形如未敷蓮花,居肺下、膈上,附著於脊之第五椎。有二系,一系上與肺通;一系入肺兩大葉間,由肺葉而下,曲折後向,並連脊膂,細絡貫脊髓,與腎相通於七節之間,而諸藏系皆於此而通於心,而心亦於是而通諸藏。其經脈起於心中,循任脈之外,屬心系,下膈,當臍二寸之分而絡小腸。
復從心系直上,至肺藏之分,出循腋下,抵極泉,自極泉下循臑內後廉,行手太陰、心主兩經之後,歷青靈,下肘內廉,抵少海,自少海而下循臂內後廉,歷靈道、通里,至掌後兌骨之端,循陰郄、神門,入掌內廉,至少府,循小指端之少衝穴而終,以交手太陽。其支者,從心系出任脈之外,上行挾咽以系目。
其為病也,嗌乾,心痛,渴而欲飲,目黃,腋痛,臑臂內後廉痛,掌中熱或痛。盛則寸口脈大再倍於人迎,虛則反小於人迎也。
白話文:
心臟,可比作君王,是精神活動的發源地,是生命的根本,負責精神的變化。它的光彩表現在臉上,它的養分來自血液。在方位上它代表南方,在季節上對應夏季,顏色為紅色,脈象表現為洪大且帶有彈性,音樂上對應徵音,數字上為七,氣味上為燒焦的味道,性質上厭惡熱,聲音表現為笑聲。
在七種情緒中,心臟與喜悅相連,過度的喜悅會傷害心臟,恐懼可以剋制喜悅。在六氣中,心臟與熱相連,過度的熱會損傷氣力,寒冷能抑制熱。在五味中,心臟與苦味相連,過度的苦味會傷害血液,鹹味可以克服苦味。心臟喜好柔軟,應該多吃鹹的食物來使它柔軟,使用鹹味來滋補心臟,用甘甜來疏泄。
在天干上屬於丁,在地支上管轄午,在八卦中對應離卦,在五行中屬於火。外部反應在舌頭上。心臟的經絡多氣而少血。心臟的形狀像未開的蓮花,位於肺部下方、橫膈膜上方,附著在脊椎的第五節。有兩個聯繫,一個向上與肺部相連;另一個進入肺部的兩大葉之間,從肺葉向下,曲折後向,並連接脊柱,細微的血管貫穿脊髓,與腎臟在第七節之間相通,各個臟器都通過這裡與心臟相連,心臟也通過這裡與各臟器相通。心經起始於心臟,沿著任脈外側,屬於心繫,向下穿過橫膈膜,在肚臍上方二寸的地方絡於小腸。
再從心繫直接向上,到達肺臟部分,然後沿著腋下出發,到達極泉,從極泉向下沿著上臂內側後緣,行走在手太陰和手厥陰兩條經絡的後方,經過青靈,下至肘內側,到達少海,從少海向下沿著前臂內側後緣,經過靈道和通裏,到達手掌後方兌骨的末端,沿著陰郄和神門,進入手掌內側,到達少府,沿著小指末端的少衝穴結束,然後交接到手太陽小腸經。其分支從心繫開始,沿著任脈外側,向上行夾咽部,連接眼睛。
當心臟生病時,會出現咽喉乾燥,心痛,口渴想喝水,眼睛黃,腋下疼痛,上臂內側後緣疼痛,手掌中熱或疼痛。當心臟功能旺盛時,寸口脈搏比人迎脈搏大兩倍;當心臟功能虛弱時,寸口脈搏反而比人迎脈搏小。
3. 其穴有九
極泉(在臂內腋下筋間,動脈入胸),青靈(在肘上三寸,舉臂取之),少海(在肘內大骨外,去肘端五分),靈道(在掌後一寸五分),通里(在腕後一寸陷中是也),陰郄(在掌後脈中,去腕五分),神門(在掌後兌骨端陷中),少府(在手小指本節後陷中,直手厥陰之勞宮),少衝(在手小指內廉端,去爪甲如韭葉)
白話文:
- 極泉穴:位於手臂內側的腋下,動脈進入胸部的位置。
- 青靈穴:在肘部上方約三寸的地方,當你舉起手臂時可以找到它。
- 少海穴:在肘部內側的大骨旁邊,距離肘端約五分。
- 靈道穴:在手掌後方約一寸五分的位置。
- 通裏穴:在手腕後方一寸的凹陷中。
- 陰郄穴:在手掌後方的脈絡中,距離手腕約五分。
- 神門穴:在手掌後方的骨頭末端的凹陷中。
- 少府穴:在小指根節後方的凹陷中,與手厥陰心包經的勞宮穴相對應。
- 少衝穴:在小指內側的尖端,距離指甲邊緣如同一葉韭菜的寬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