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炮炙全書》~ 卷第一 (6)
卷第一 (6)
1. 秦艽
苦,平,以左文者為良,破開除土、去蘆,以濕布拭淨,日乾,用菖蒲為使,畏牛乳。人或取貓草根當秦艽,非是。
白話文:
苦澀味、性涼爽,品種以「左文」的為好,切開、去土、去根鬚,用濕布擦拭乾淨,曬乾,用菖蒲做引藥,忌諱牛奶。有人用貓草根來代替秦艽,這是錯誤的。
2. 柴胡
苦,平,微寒,去蘆及須,以水洗淨,銼用,勿令犯火,欲上升用根酒浸,欲下降用梢,半夏為使,惡皂莢,蜀葵。畏藜蘆、女菀。
白話文:
苦、平、微寒。去蘆及須,以水洗淨,切碎用。注意不要靠近火。想要升用根用酒浸,想要降用梢,半夏為使。它與皁莢、蜀葵相剋。畏藜蘆、女菀。
本草云:苗有如韭葉者、竹葉者,以竹葉者為勝,即今之鎌倉柴胡,乃此種也,但初生苗如韭,後葉似竹耳,非有二種也,市中有名沙柴胡者即雞腿兒草也,又有犛牛柴胡,即貓草根也,亦名沙柴胡,俱與柴胡大別也,皆物之傳訛者,不宜入劑,又有銀柴胡根,形類沙參而大,皮皺色黃白,肉有黃紋。
白話文:
本草綱目中說:柴胡苗有像韭葉及竹葉的兩種,以竹葉形的為上品,現在的鎌倉柴胡就是這種,只不過剛開始生長的苗像韭菜,後長出的葉子像竹葉而已,並不是有兩種柴胡。市場上有名為沙柴胡的,其實是雞腿兒草。還有一種野牛柴胡,其實是貓草根,也被稱為沙柴胡。這些都與柴胡大不相同,都是以訛傳訛的藥材,不適合入藥。還有一種銀柴胡根,形狀像大的沙參,表皮皺褶,顏色黃白色,內部有黃色紋路。
李東璧所謂市人以偽充銀柴胡,殊無氣味者也,又按李念莪云治勞與疳證,乃銀州柴胡,別為一種。郭章宜云:產銀夏者獨勝,微白而軟者為銀柴胡,用以治勞弱骨蒸,其說不同,當更考之。
白話文:
李東璧所說的市面上用假貨充當銀柴胡,完全沒有氣味的,另外根據李念莪的說法,治療勞倦與疳證的,是產於銀州的柴胡,是另一種。郭章宜說:產於銀夏的柴胡最優良,微白而柔軟的是銀柴胡,用它來治療勞倦、骨蒸,他們的說法不同,需要進一步考證。
3. 前胡
甘、辛,平,微寒,去蘆,用半夏為使,惡皂莢,畏藜蘆。
白話文:
甘、辛,性平、微寒,要去掉蘆葦,用半夏為引導藥,不適合與皁莢同用,不適合與藜蘆同用。
前胡草狀,屢改觀注本草者,誤謂有三四種,究其實即是一物也,生下濕地,其根白色,但藥中取貯者,俱夏月採之,且不極洗淨,故體不實而色亦淡黑,香味都不佳,其云葉如野菊,根皮黑肉白者皆謬說。
白話文:
前胡草的外貌,被研究中草藥的人不斷改變,誤以為有三四種,追究其根本就是同一種草藥。它生長在低濕的土地上,根部是白色的,但是作為藥材採收的,都是在夏季採摘的,而且沒有徹底清洗乾淨,所以身體不強壯,顏色也很淡黑,香味都不好。說它的葉子像野菊花,根皮是黑色的而肉是白的,這些說法都是錯的。
4. 防風
甘、辛,溫,水洗,去蘆,以黃色而潤者為佳,叉頭者發狂,叉尾者發痼疾,禁之,畏萆薢,殺附子毒,惡藜蘆、白蘞、乾薑、芫花。
白話文:
甘味、辛辣、溫性,以水洗淨去蘆頭,以顏色黃潤者為佳。叉頭者令人發狂,叉尾者令人發痼疾,禁止食用。畏懼萆薢,可殺附子毒,與藜蘆、白蘞、乾薑、芫花相剋。
市中有筆防風入藥,宜用之,又有削防風、濱防風,俱非是真防風,葉微似水靳,與此二種大別也。削防風即防葵根也,濱防風亦防葵類,見食物傳信中。
白話文:
市面上有種名為「防風」的藥材可以使用,但同時也有「削防風」和「濱防風」,這些都不是真正的防風。真正的防風的葉子很像一種名叫「水靳」的植物,與這兩種植物有很大的差別。削防風其實是防葵的根,濱防風也屬於防葵的種類,這兩種藥材在《食物傳信錄》中都有記載。
5. 防葵
甘辛。
今人謂之木防風,用以為防風,非是。
白話文:
這味藥現在人們稱之為木防風,有人會拿它當作防風來使用,但其實二者並不是同一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