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稻生宣義

《炮炙全書》~ 卷第一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一 (5)

1. 地榆

甘、酸、苦,寒,宜生用,見火無功,惡麥門冬,伏丹砂、雄黃、硫黃,此草名歪。列木高也。

白話文:

甘、酸、苦,寒性,宜於生用,遇火便無功效,不喜麥冬,常與丹砂、雄黃、硫黃相配,是一種名稱古怪的藥材。有人把列木解釋為木賊草,有的更說它是木餾油,但都缺乏有力的論據。

2. 丹參

苦,平,微溫,酒潤,微焙,畏鹽水,反藜蘆

3. 紫草

甘苦、咸,寒,嫩而紫色染手者佳,去根取茸用。

4. 白頭翁

苦,溫,得酒良,花子莖葉同。

5. 白芨

苦、辛,微寒,微火略焙,紫石英為使,惡理石、畏杏仁、李核,反烏頭。花名箬蘭,貴重可喜,今之紫蘭是也,亦有花白者,或以獨頭蘭為白芨,誤矣!

白話文:

藥材是苦、辛味,性質微寒,用小火略微焙烤,用紫石英做引子。厭惡理石,並且忌諱杏仁、李子核,與烏頭相反。它的花名是箬蘭,十分名貴可喜,現在的紫蘭就是它。也有花朵是白色的,有人把獨頭蘭誤認為是白芨,這是錯的。

6. 三七

甘、微苦,溫,色黃黑,狀略似白芨,長者如干老地黃,有節,味頗似人參,試法以末摻豬血中,血化為水者乃真。

白話文:

甘甜、微苦,性溫,外觀呈黃黑色,形狀略似白芨,生長較久者如同老幹的地黃,有節,味道很像人參。鑑定方式是用藥粉摻入豬血中,豬血化為水者是真正的地黃。

按李頻湖曰:近傳一種草,春生苗,夏高二三尺,葉似菊艾而勁厚有岐尖,莖有赤稜,夏秋開黃花,蕊如金絲,盤紐可愛,花干則絮如苦蕒絮,根葉味甘,治金瘡折傷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,云是三七爾,根如牛蒡,與南中來者不類,恐是劉寄奴之屬,甚易繁衍,此草今人間遍有之,其南中來者不備著苗狀,又別無考也,其草或亦有之,而未睹矣。

白話文:

據李頻湖說:最近流傳一種草,春天發芽,夏天長到兩三尺高,葉子像菊花艾草一樣,但是更堅硬厚實,有分叉的尖端。莖上有赤色的稜,夏天和秋天開黃色的花,花蕊像金色的絲線,盤旋在一起非常可愛。花謝後,花莖上結出像苦蕒絮的絮狀物。根和葉的味道甘甜,可以用來治療金瘡、折傷、出血以及各種上、下血病,效果非常顯著。有人說這就是三七,但它的根像牛蒡,與從南方來的三七不同,恐怕屬於劉寄奴之屬。這種草很容易繁殖,如今民間到處都有。但從南方來的三七,沒有詳細記載它的苗狀,也沒有其他考證。或許這種草也存在,但我沒有見過。

7. 黃連

苦,寒,去蘆及須,治本臟之火生用,治肝膽之實火,以豬膽汁浸炒,治肝膽之虛火以醋浸炒,治上焦之火以酒炒,治中焦之火以薑汁炒治下焦之火以鹽水或朴硝炒,治氣分濕熱之火以茱萸湯浸炒,治血分塊中伏火以乾漆水炒,治食積之火以黃土炒,不獨為之引導,蓋辛熱能制其苦寒,鹹寒能制其燥性,在用者詳酌之,黃芩龍骨理石為使,惡菊花玄參、白蘚皮、芫花、白殭蠶,畏款冬、牛膝,解巴豆、輕粉、附子毒,大忌豬肉、冷水。

8. 胡黃連

苦,大寒,外黃心黑,干如楊柳枯枝。折之塵出者乃為真也,惡菊花玄參、白蘚皮,解巴豆毒,忌豬肉,令人漏精。當藥草人或用充胡黃連非是。

白話文:

苦味,性大寒,外表黃褐色,裡面卻是黑色,乾燥的像楊柳枯枝。折斷它時,能將白色粉末剝離出來的纔是真的。它討厭菊花、玄參和白蘚皮,能解巴豆的毒性,忌諱豬肉,會讓人漏精。應當使用藥草中的人參,有些人卻誤用胡黃連,這是不對的。

9. 黃芩

苦,寒,破爛者名宿芩,乃舊根,多中空外黃內黑,即今所謂片芩也,圓者名子芩,乃新根,多內實堅即今所謂條芩也,深色堅實者佳,刮去外衣內朽,切片,酒炒上升,山茱萸龍骨為使,惡蔥實,畏牡丹皮藜蘆、丹砂。奸商多以南天竹、撒沙爺、起草根,假偽亂真,用者宜辨認。

白話文:

苦、寒、破爛的叫作宿芩,是老根,多中空外黃內黑,就是現在所說的片芩;圓的叫作子芩,是新根,多內實堅固,就是現在所說的條芩;深色的堅實的品質好,颳去外皮,去除腐朽的部分,切片,加酒炒至發黃,加入山茱萸、龍骨做引經藥,忌蔥,畏牡丹皮、藜蘆、丹砂。奸商常拿南天竹、撒沙爺、起草根來假冒,用藥的人應仔細辨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