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炮炙全書》~ 卷第一 (5)
卷第一 (5)
1. 地榆
甘、酸、苦,寒,宜生用,見火無功,惡麥門冬,伏丹砂、雄黃、硫黃,此草名歪。列木高也。
白話文:
味甘、味酸、味苦,性寒涼,適合生用,經過火烤就沒有功效,不宜與麥門冬一同使用。它能抑制丹砂、雄黃、硫黃的藥性,這種草藥又名歪。它屬於高大的喬木類植物。
2. 丹參
苦,平,微溫,酒潤,微焙,畏鹽水,反藜蘆。
白話文:
苦味,性平,稍微溫熱,用酒浸泡後使用,稍微烘烤過,害怕鹽水,與藜蘆相剋。
3. 紫草
甘苦、咸,寒,嫩而紫色染手者佳,去根取茸用。
白話文:
味甘、苦、鹹,性寒,以嫩且能將手染成紫色的為佳,去除根部,取用其柔軟的莖葉部分。
4. 白頭翁
苦,溫,得酒良,花子莖葉同。
白話文:
味苦,性溫,搭配酒服用效果更好。它的花、種子、莖和葉都有相同的功效。
5. 白芨
苦、辛,微寒,微火略焙,紫石英為使,惡理石、畏杏仁、李核,反烏頭。花名箬蘭,貴重可喜,今之紫蘭是也,亦有花白者,或以獨頭蘭為白芨,誤矣!
白話文:
白芨,味道苦澀辛辣,藥性稍微偏寒。使用時可以稍微用小火烘焙一下。使用時,紫石英可以作為輔助藥材來加強療效。它與理石相剋,也害怕杏仁、李核,更不能與烏頭一起使用,會產生反作用。白芨的花朵又稱為箬蘭,外觀優雅珍貴,令人喜愛,現在所說的紫蘭就是它。也有開白色花朵的白芨,但有些人會把獨頭蘭誤認為是白芨,這是錯誤的。
6. 三七
甘、微苦,溫,色黃黑,狀略似白芨,長者如干老地黃,有節,味頗似人參,試法以末摻豬血中,血化為水者乃真。
按李頻湖曰:近傳一種草,春生苗,夏高二三尺,葉似菊艾而勁厚有岐尖,莖有赤稜,夏秋開黃花,蕊如金絲,盤紐可愛,花干則絮如苦蕒絮,根葉味甘,治金瘡折傷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,云是三七爾,根如牛蒡,與南中來者不類,恐是劉寄奴之屬,甚易繁衍,此草今人間遍有之,其南中來者不備著苗狀,又別無考也,其草或亦有之,而未睹矣。
白話文:
三七味甘帶點微苦,性溫,顏色黃黑,外型有點像白芨,長一點的像曬乾的老地黃,有節,味道很像人參。分辨真假的方法是把三七磨成粉,摻入豬血中,如果豬血能化成水,那就是真的。
據李頻湖說,最近傳說有一種草,春天發芽,夏天長到二三尺高,葉子像菊花或艾草,但比較硬且厚,有分叉的尖端,莖有紅色的稜角,夏秋開黃花,花蕊像金絲一樣,彎曲纏繞很可愛,花乾了以後像苦蕒的絮狀物。它的根和葉子味道甘甜,對於刀傷、跌打損傷出血,以及各種出血症狀,效果都很好,據說就是三七。這種三七根像牛蒡,和從南方來的三七不一樣,可能只是劉寄奴之類的植物,很容易繁殖。現在這種草到處都有,而南方來的三七,沒有詳細描述它的苗的樣子,也沒有其他考證資料,或許也有這種草,但還沒見過。
7. 黃連
苦,寒,去蘆及須,治本臟之火生用,治肝膽之實火,以豬膽汁浸炒,治肝膽之虛火以醋浸炒,治上焦之火以酒炒,治中焦之火以薑汁炒治下焦之火以鹽水或朴硝炒,治氣分濕熱之火以茱萸湯浸炒,治血分塊中伏火以乾漆水炒,治食積之火以黃土炒,不獨為之引導,蓋辛熱能制其苦寒,鹹寒能制其燥性,在用者詳酌之,黃芩、龍骨、理石為使,惡菊花,玄參、白蘚皮、芫花、白殭蠶,畏款冬、牛膝,解巴豆、輕粉、附子毒,大忌豬肉、冷水。
白話文:
黃連,味苦,性寒。使用時要去除蘆頭和鬚根。生用時,能治療臟腑本身的火熱。用豬膽汁浸泡後炒製,可以治療肝膽的實火。用醋浸泡後炒製,可以治療肝膽的虛火。用酒炒,可以治療上焦的火熱。用薑汁炒,可以治療中焦的火熱。用鹽水或朴硝炒,可以治療下焦的火熱。用吳茱萸湯浸泡後炒製,可以治療氣分的濕熱火邪。用乾漆水炒,可以治療血分積聚的伏火。用黃土炒,可以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火熱。這些炒製方法不僅僅是為了引導藥性,也是因為辛熱的藥物可以制約黃連的苦寒之性,鹹寒的藥物可以制約黃連的燥性。具體使用時,需要仔細考慮。黃芩、龍骨和理石可以作為黃連的輔助藥。忌與菊花、玄參、白蘚皮、芫花和白殭蠶同用。畏懼款冬和牛膝。可以解巴豆、輕粉和附子的毒性。服用黃連時,忌吃豬肉和冷水。
8. 胡黃連
苦,大寒,外黃心黑,干如楊柳枯枝。折之塵出者乃為真也,惡菊花、玄參、白蘚皮,解巴豆毒,忌豬肉,令人漏精。當藥草人或用充胡黃連非是。
白話文:
味苦,性大寒,外表黃色而中心黑色,乾燥時像枯萎的楊柳枝。折斷後有粉塵散出,才是真正的胡黃連。它不宜與菊花、玄參、白蘚皮一起使用,能解巴豆的毒性,禁忌與豬肉同食,會導致遺精。有些採藥的人會用其他草藥冒充胡黃連,這是不對的。
9. 黃芩
苦,寒,破爛者名宿芩,乃舊根,多中空外黃內黑,即今所謂片芩也,圓者名子芩,乃新根,多內實堅即今所謂條芩也,深色堅實者佳,刮去外衣內朽,切片,酒炒上升,山茱萸、龍骨為使,惡蔥實,畏牡丹皮、藜蘆、丹砂。奸商多以南天竹、撒沙爺、起草根,假偽亂真,用者宜辨認。
白話文:
黃芩的味道是苦的,藥性寒涼。那些外觀破爛的黃芩,被稱作「宿芩」,是老根,大多中間是空的,外皮黃色,內部黑色,也就是現在所謂的「片芩」。外觀圓形的黃芩,被稱作「子芩」,是新根,大多內部飽滿堅實,也就是現在所謂的「條芩」。顏色深、質地堅硬的黃芩是品質好的。使用時,要刮去外面的粗皮,去除內部腐朽的部分,切成片狀,用酒炒過,可以使藥性往上走。黃芩的藥性,可以被山茱萸、龍骨引導,使用時要避免與蔥實同用,並且會與牡丹皮、藜蘆、丹砂產生不良反應。不良商家常常用南天竹、撒沙爺、起草根等藥材,來假冒黃芩,使用時應該仔細辨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