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炮炙全書》~ 卷第一 (4)
卷第一 (4)
1. 巴戟天
甘、辛,微溫,以酒浸,去心,銼焙若急用以滾水浸軟去心,覆盆為使,惡雷丸、丹參,朝生。
白話文:
甘、辛,微溫,用酒浸泡,去除核心,然後切碎並烘烤。如果需要緊急使用,可以用滾水浸泡軟化,去除核心,並用盆子蓋住。與雷丸、丹參相剋,在清晨服用。
巴戟天本有心,干縮時偶自落,或抽去,故中心或空。非自有小孔也,以肉厚者為勝,方家誤以為其根嫩白、老紫,多要紫色者為良,故致使售者以黑豆汁沃之,欲其色紫,殊失氣味。巴戟葉似茗,開黃花,其根白,狀如連珠,都無紫色者,二月八月採根,陰乾,其氣味與藥中紫色者亦不同也。
白話文:
巴戟天本身有心,當它幹縮時,心偶爾會脫落,或被拔出,因此中心可能會是空的。並不是巴戟天本身就有小孔,肉厚的巴戟天才是最好的。一些藥方家錯誤地認為巴戟天的根嫩的是白色的,老的是紫色的,因此多以紫色的為良品。因此導致賣家以黑豆汁浸泡巴戟天,使它呈現紫色,卻失去了原有的氣味。巴戟天的葉子像茶樹,開黃花,根是白色的,形狀像連珠,都沒有紫色的。巴戟天根在二月和八月採收,曬乾後,原本的氣味與藥方中紫色的巴戟天也不同。
圖經云:有一種山律根,正似巴戟,但色白,土人採得,以醋水煮之乃以雜巴戟,莫能辨也,但擊破視之,中紫而鮮潔者偽也,其中雖紫又有似白糝有粉色而理小暗者真也,真巴戟嫩時亦白,干時亦煮治使紫,力劣弱耳此說亦襲其嫩白老紫之誤爾。余往年植視之,乃知紫者都非真色。
白話文:
古代《圖經》中記載,有一種山律根,長得跟巴戟非常像,但是顏色是白色的。當地人採集到之後,會用醋水煮了之後再把它跟巴戟混在一起賣,沒有人能分辨出來。但是,如果把巴戟擊破後觀察,如果是裡面是紫色的而且非常鮮明,那就說明它是假的。如果裡面雖然是紫色的,但有像白米飯一樣的白色斑點,顏色比較暗,那麼就是真的。巴戟剛長出來的時候也是白色的,乾的時候也會煮成紫色,只是藥效沒有那麼好了。這種說法也是因為把巴戟嫩的時候是白色,老的時候是紫色這個特徵搞錯了。我去年種植巴戟並觀察它,才知道紫色的巴戟根本不是真正的顏色。
2. 遠志
苦,溫。以甘草湯浸一宿去骨,焙乾用,畏珍珠、藜蘆、蜚蠊、齊蛤,得茯苓、冬葵子、龍骨良。
白話文:
苦,溫。用甘草湯浸泡一晚上,去掉骨頭,焙乾後使用。忌珍珠、藜蘆、蜚蠊、齊蛤,與茯苓、冬葵子、龍骨一起使用效果好。
苗名小草,細莖如線,葉似黃楊,本草云:似麻黃者失之,詳審處處多有之,人莫之能識,或以小桔梗花為遠志。非是,有大葉小葉二種。
白話文:
這種草藥的名字叫做小草,它的莖細如線,葉子像黃楊,本草記載:像麻黃的這種草藥並不是遠志。如果仔細尋找,這種草藥到處都有,人們大多不認識它,有人把它的小桔梗花誤認為是遠志。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,遠志有兩種,一種是大葉的,一種是小葉的。
3. 淫羊藿
甘、辛,溫,山藥、紫芝為使,得酒良。
白話文:
這味藥性質甘辛而溫,應使用山藥和紫芝來調和,若能配合酒一起使用則效果更佳。
淫羊藿,今之碇草也,山谷多有之,自清來貨者,皆陳久之物,殊乏氣味,不堪用。五六月採之,陰乾,色青味全。
白話文:
淫羊藿,就是現在的碇草,山谷中很多,從清朝開始輸入的,都是存放很久的東西,沒有什麼氣味,不能用。五六月採收,陰乾,顏色翠綠,味道純正。
4. 仙茅
甘、辛,微溫,有小毒。以清水洗,竹刀刮去皮,米泔浸去赤汁,酒拌蒸之,曝乾用,犯鐵器、牛乳,斑人鬢髮。
白話文:
性味:甘、辛,微溫,有小毒。
制用法:用清水洗淨,用竹刀颳去表皮,用米泔水浸泡去赤汁,用酒拌勻蒸熟,曬乾備用。切忌使用鐵器或牛乳,否則會導致皮膚斑點或鬢髮變白。
5. 玄參
咸、苦,選黑潤者,用蒲草重重相隔蒸曬勿犯銅器,犯之損人喉喪人目,惡黃耆、乾薑、大棗、山茱萸、反藜蘆。
白話文:
鹹味、苦味,選擇黑色潤澤的,用蒲草一層一層隔開蒸曬,不能接觸銅器,接觸了會損壞人的喉嚨,損害人的眼睛,忌諱黃耆、乾薑、大棗、山茱萸,反藜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