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稻生宣義

《炮炙全書》~ 卷第三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三 (10)

1. 竹茹

甘,微寒。刮去青皮,用第二層。

白話文:

味甘,性微寒。要刮去竹子外層的青色皮,使用裡面的第二層(內皮)。

2. 竹瀝

甘,微寒。

取竹瀝法:以竹截長二尺,劈開,以磚兩片對立,架竹幹上,以炭火炙之,其瀝自出,以器承取用。一法用淨𦉕一隻將淡竹鋸成段,劈碎水浸一時,看𦉕大小,裝滿𦉕口,用竹攔住,打一土坑,下放一缽,頭以𦉕倒著,口向缽頭,以黃泥糊𦉕缽,合縫處及𦉕周圍與底候乾,外以礲糠堆放𦉕周圍與底,用火燃著糠,聽漸燒完遍,火氣逼𦉕內,竹瀝自滴缽頭內,多而且清潔,殊勝前法。

白話文:

竹瀝味道甘甜,性質稍微偏寒。

取得竹瀝的方法:將竹子截成二尺長,剖開,用兩塊磚頭相對立著,把竹幹架在磚頭上,用炭火烘烤竹幹,竹瀝就會流出來,用容器盛裝取用。另一種方法是用乾淨的瓦罐一個,將淡竹鋸成段,劈碎後用水浸泡一個時辰,視瓦罐大小,裝滿瓦罐口,用竹片擋住,挖一個土坑,下面放一個缽,把瓦罐倒著,口朝向缽的上方,用黃泥把瓦罐和缽的接縫處,以及瓦罐的周圍和底部糊住,等泥乾了之後,外圍用稻糠堆放在瓦罐的周圍和底部,用火點燃稻糠,等它慢慢燒完,火氣逼到瓦罐內,竹瀝就會自動滴到缽裡,量多而且乾淨,比之前的方法更好。

3. 天竹黃

甘,寒。生南海鏞竹中,此竹極大,又名天竹,其內有黃,可以療病,今諸竹內往往得之,亦可代用。

吳僧贊寧筍譜云:鏞竹筍出廣州,此本竹絕大,內空容得三升許米,交廣以來,人將此作升子量出納,其出黃可療風癇疾,名天竹黃。按竹黃名天竹,言此竹大也,亦猶天麻、天蓼,言天蓼如雲雀、麥鼠、莧言小也,或曰天竺之竺非也,詳其竹亦療風,筍功可見也。一說竹黃是南海邊,竹內塵沙加於竹凝結成致。竹兼筍皆療風疾。

沈存中夢溪補筆談云:嶺南山中有大竹,有水甚清澈,溪澗中水皆有毒,惟此水無毒,土人陸行多飲之,至深冬則凝結如玉,乃天竹黃也。王彥祖知雷州,日盛夏之,官山溪間水皆不可飲,唯剖竹取水烹飪飲啜,皆用竹水,次年被召赴闕,冬行求竹水不可復得,問土人乃知至冬則凝結,不復成水,遇夜野火燒林木為煨燼,而竹黃不灰,如火燒獸骨而輕,土人多於火後採拾,以供藥品,不若生得者為善。

李中立曰:竹黃形塊大小散碎不同,體輕有黑白牙色之異,味甘,牙色者善,白者次,黑者下,人多燒龍蛟諸骨、蛤粉雜之,宜辨。

竹黃有從清來者恐是非真耳。又肆中採竹蓐,以假充非是,竹黃即竹內所生如黃土著竹成片者,與竹蓐全別勿用。

白話文:

天竹黃,味道甘甜,屬性寒涼。它生長在南海一帶的鏞竹中,這種竹子非常巨大,又被稱為天竹。竹子內部會有黃色的物質,可以用來治療疾病。現在許多竹子內部也常常能找到這種黃色物質,也可以代替使用。

僧人贊寧在《筍譜》中說,鏞竹筍產於廣州,這種竹子非常巨大,內部是空心的,可以裝下三升左右的米。廣州、交趾一帶的人用它當作量米用的升子。竹子中產生的黃色物質可以治療風癇疾病,被稱為天竹黃。考究「竹黃」又名「天竹」,是因為這種竹子非常巨大,就像「天麻」、「天蓼」一樣,用「天」字來強調它比一般的蓼草、麥鼠、莧菜等小植物還要大。有人說「天竺」的「竺」字在這裡用錯了,實際上應該是「天竹」。仔細研究這種竹子的特性,它也能治療風病,由此可見竹筍也有療效。還有一種說法是,竹黃是南海邊,竹子內部塵沙在竹子內部凝結而成的。無論竹子還是竹筍,都能治療風病。

沈括在《夢溪筆談》中記載,嶺南山中有種巨大的竹子,竹子裡面的水很清澈。山中的溪水大多有毒,只有竹子裡的水沒有毒。當地人經常在路上飲用竹子裡的水。到了深冬,竹子裡的水會凝結成像玉一樣的東西,這就是天竹黃。王彥祖在雷州當官時,正值盛夏,官山溪澗的水都不能喝,只能剖開竹子取水煮飯飲用。他一直都用竹子裡的水。第二年他被朝廷召回京城,冬天時想要找竹子裡的水卻找不到了。問了當地人才知道,到了冬天竹子裡的水會凝結,不再是液體。另外,如果夜晚發生山火,燒毀樹木,變成灰燼,而竹黃不會被燒成灰,就像燒過的獸骨一樣輕。當地人大多在火災後去撿拾,用作藥材,但這樣採集的藥效不如直接從竹子裡取得的。

李中立說,竹黃的形狀大小不一,有的散碎,有的成塊,質地輕盈,顏色有黑白和牙白色之分。味道是甘甜的,牙白色的是最好的,白色次之,黑色的是最差的。很多人會把燒過的龍骨、蛟骨、蛤粉等摻雜進去,要注意辨別。

另外,有些從外地來的竹黃,可能是假的。還有一些商家會採集竹子的內層皮來冒充,這也是不對的。竹黃是竹子內部像黃土一樣附著在竹子上的片狀物質,和竹子的內層皮完全不同,不能混淆使用。

4. 箬葉

甘,寒。其干高不過四五尺,而葉獨大於諸竹,今用以裛粽者。

白話文:

味甘,性寒。它的莖幹高不超過四五尺,但是葉子卻比其他竹子都大,現在人們用它來包裹粽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