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炮炙全書》~ 卷第一 (1)
卷第一 (1)
1. 人參
甘、微苦,溫。要肥大塊如雞腿並似人形,黃色者,去蘆頭,用茯苓、馬蘭為使,惡滷咸、皂莢、黑豆,反藜蘆,畏五靈脂,動紫石英。
白話文:
甘甜、微苦,性溫。茯苓要肥大塊,如雞腿並似人形,以黃色的茯苓為佳,去除蘆頭。以茯苓、馬蘭為輔佐。忌諱滷汁、鹹味、皁莢、黑豆,與藜蘆相剋,畏懼五靈脂,會激發紫石英。
人參連皮者黃潤色,如防風去皮者堅白如粉,其似人形者謂之孩兒參,尤多贗偽,頻見風日則易蛀,惟納瓦罐雜細辛密封可留經年,市之貨者贋品立名曰土佐向單股人參也,世醫土佐道壽藥物,必要上好人參,非單股不使,故坊間以好人參名土佐向趨向道壽之義也,曰扎雖大皆用數片合而成之,其功力反不及小者也,曰碎皆人參碎條及揀出於蘆參、參鬚之中者也,曰參鬚,其根頭細毛也,曰浮以人參完浸煎取汁,曬乾復售者也,又名之服本草所謂湯參也,浮者輕匏之謂,服者取汁,而服之義也又有實鉛假重者,俱不任用,曰小人參,始生薩摩州,今處處有之,三丫五葉,四五月有花,細小,紫白色,結子,生青熟紅,根橫生,狀如竹節,味甚苦,其須嚼之甘苦,氣味微與人參相近,又名之三枝五葉草,其苗葉花實,雖與圖經三丫五葉之說相合,然根形迥然不同,凡物有似之而非者,此物決非真人參也,人多有以甘草湯浸煮代人參用者,尤為不可也,天和二年,朝鮮國來聘時,有人以此草問之,彼國醫者曰,此百濟人參也,按東醫寶鑑云人參中心生一莖,與桔梗相似,又不言別有此種,朝鮮來人言,多謬妄不可憑信也曰唐人參自清來貨者,味甘微苦,惟要透明似肉,近蘆有橫紋者則假參自不得紊之,凡用宜擇重實者,此皆藏於市肆者也,又人間有薩摩人參者二種,一種葉似蛇床胡蘿蔔輩,根形如人參,一種其葉頗似秋羅葉而狹長,開細紅花,結小蒴兒,又別有名人參者,相傳加藤清正徵朝鮮,得其種以歸,氣味似胡蘿蔔,苗葉嫩時可作蔬食,又加賀州白,山產一種草,土人謂之人參,其根大如指許,氣味如當歸,俱雖非人參,蓋亦草中之佳品也,此外濫名者多有之,近人又種防葵以為人參也,採其根蒸造,足以混真也,或又有以白芷根造作者亦能易紊之,凡此類,若令誤服,遺害非淺,故詳辨種類以正其訛,人參本不言忌鐵器,李子郁始著之,蓋亦因金剋木之義而為之說爾,不必在忌列。
白話文:
人參連皮呈現黃潤的顏色,像防風去皮後呈現堅硬的白色,就像人型的形狀,稱為孩兒參,其中摻雜了許多假貨。如果經常露在風吹日曬下,很容易蛀蝕,所以只能放到瓦罐混合細辛密封起來,可以保存一年。市面上販售的假貨,之所以叫做土佐向單股人參。世代相傳的醫生土佐道壽認為,藥品中一定要有上等的人參,不是單股人參不用,所以市面上就用上等的人參來命名、土佐向趨向道壽的意思。扎雖然很大,但都是用許多片的人參合起來製作的,其功用反而不如小的。碎是將人參的碎條,還有從蘆參和人參鬚中挑選出來的人參,稱之為參鬚,是人參根莖末端的細毛。浮是用完整的人參浸泡煎煮,取出汁液後曬乾再販售。還有人稱之為服,就是本草綱目裡提到的湯參。浮的稱呼代表輕巧,服則代表取汁服用,以天平輕重來判定。還有一些是真的裡面加入鉛來假裝很重,這些都是不能夠使用的。小人參一開始生長在薩摩州,現在各地都有。小人參有 3 個分支、5 片葉子,在 4 月到 5 月間開花,花朵很小,呈紫色或白色。結果實後,果實會變成綠色或紅色。根部橫向生長,形狀像竹子,味道很苦。咀嚼須會感到甘甜帶苦,氣味跟人參有些相似,還被稱為三枝五葉草。它的嫩苗,葉子、花朵、果實雖然跟圖經裡提到的三枝五葉的說法一致,但根莖的形狀卻完全不同。所有事物的相似都會產生誤差,這個決非真人參。許多人使用甘草湯浸過的人參湯來代替人參使用,這是更不可行的。天和 2 年,朝鮮國來聘問時,有人拿這種草去問他們,那國家的醫生說,這是百濟人參。查看東醫寶鑑說,人參的中心會生一個莖,跟桔梗相似,也不曾說別有這種草。朝鮮來的人說的話,多半是謬誤妄言,不能相信。唐人參自清朝進貨的, 味道甘甜微苦,只要透明像肉,近蘆參表面有橫紋的,就是假參,不能夠混淆。使用人參時,應該選擇比較重實的,這些都是藏在市集裡販售的。在民間還有一種薩摩人參,有 2 種。一種葉子像蛇牀胡蘿蔔之類的植物,根莖形狀像人參。一種葉子很像秋羅葉,但是狹長,開細紅花,結小的蒴果。又有一種別名叫做人參的植物,相傳是加藤清正在朝鮮徵戰時,得到種子帶回的,氣味像胡蘿蔔。它的嫩苗葉子可以當成蔬菜食用。加賀州白,山產的一種草,當地人稱之為人參。它的根莖大約一根手指頭大,氣味跟當歸相似。雖然都不是人參,但也是草藥裡的佳品。此外,有名無實的人參還有很多。現代人還種植防葵來冒充人參,把它的根蒸製,足以混淆真假。還有人用白芷根來造假,也很容易混淆。凡是這類的,如果誤食,造成的危害不小,因此詳細辨別種類來改正錯誤,人參原本不說忌諱鐵器,李子鬱才開始這麼說,大概也是因為金剋木的理論而這麼說的吧,不需要把它列入忌諱當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