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稻生宣義

《炮炙全書》~ 凡例

回本書目錄

凡例

1. 凡例

一凡藥品見於古今本草者,殆二千種矣,善用藥者當多多益善,今此不能殫述,第選擇醫方當用之藥,究極古法制治之宜兼辨真假又審採取,此即療者之必不可缺者,分以其屬從焉,余非必用之藥及世之所罕識,與力之難能致者,存而不論。

一夫物之難識者,為其名之難明也。名之難明者,五方之名既不同,而古今之言亦自別矣。至其名齊實異者則愈益淆亂,似之而非者復易相紊,苟非詳著形狀細譚名謂,則其有不因名迷實者鮮矣,遍觀近時所行於世釋草木昆蟲之書,妄造其名駕以孟浪之說,皆非耳目見聞之實論,如白羊鮮則曰羊草,劉寄奴則曰唐帝草,尤不足以考信也,凡如此之類,一皆削去不載,惟物之傳訛者,市肆飾偽者,備書以質於世之周知者。

一畏忌制使,物性自然。非可以意求者,俱考諸家本草,並所聞採入,俾得遵守。

一次序不悉從本草,今就所見稍加移正,尚未確認者,一仍其舊不革。

一本草一書,民命所繫,凡學之者務在識真,不比他書,惟求其說而可也,時獲古今名物之書閱之,率多疏妄,其傳訛襲非久矣。夫藥品稱謂一違,則力用全乖,若有誤服遺害非淺,余竊嘆焉!乃於治經餘暇,又有志於鳥獸草木之學,不問飛潛動植,皆欲究其性情,於是翩然自往,攀緣上下,於深山窮谷荒陂野草之間,擷林卉拾澗實,洪纖細大無物不察,至其生於遠地遐方,而余之足跡所未及者,則必得訪之,四方達觀博物之客以殫究其靈草神木所在矣,竟不自揣博採眾書及獻民之說,斷以己意頗能撰次,題曰採藥獨斷狀其形質,疏其花實,珍寶奇物,皆有所紀,而旁及方俗所呼,庶幾名實不爽,可為來者之鏡俟,其就緒又當嗣刻以問世。

元祿己巳二月初一日稻某識

白話文:

關於本書的編例:

一、凡是藥材,在古代和現代的本草書籍中都有記載的,大概有兩千多種。善於用藥的人,應該多多了解這些藥材,對用藥有益。但本書無法全部詳述,只選擇醫方中常用的藥材,深入探討古代的炮製方法,辨別真偽,並審慎地說明採集方式。這些都是醫者不可或缺的知識,並按照藥材的屬性加以分類。至於其他非必要藥材,或世間罕見、難以取得的藥材,則暫時不予討論。

二、藥材之所以難以辨識,是因為它們的名稱難以明確。名稱之所以難以明確,是因為各地的叫法不同,古代和現代的說法也有差異。更何況有些藥材名稱相同,但實際卻是不同的東西,就更加混亂了。有些藥材外形相似,卻不是同一種,更容易造成混淆。如果沒有詳細描述藥材的形狀,仔細說明名稱的含義,就很容易因為名稱而誤認藥材。翻閱現在市面上流行的草木、昆蟲書籍,經常會發現作者隨意捏造名稱,妄加評論,這些都不是親身見聞的真實紀錄。例如,將白羊鮮稱為羊草,劉寄奴稱為唐帝草,都不可靠。凡是類似的情況,一概刪除不予記載。只會記錄藥材的傳言訛誤、市面上偽造的情形,讓世人了解真相。

三、藥材的配伍禁忌,以及在炮製時的相互作用,都是藥材的自然屬性,不能隨意推測。本書參考各家本草的記載,並採納自己聽聞的經驗,讓使用者能夠遵守。

四、本書藥材的次序,並非完全依照本草的順序。而是根據目前所見,稍加調整修正。對於尚未確認的藥材,則仍然沿用舊有的排序方式,不作改變。

五、本草書籍關係到人民的健康,所有學習本草的人,務必認識藥材的真偽,不可像讀其他書籍一樣,只求理解大概意思就好。我曾經閱讀過很多古今關於名物的書籍,發現其中謬誤之處頗多,傳播錯誤已久。藥材的名稱如果錯誤,藥效就會完全不同,如果誤服,後果將不堪設想,我對此深感憂慮!因此,我在鑽研經書之餘,也立志研究鳥獸草木等學問。無論是天上飛的、水中游的、地上走的、植物等,我都想深入了解它們的屬性。於是我親自前往深山窮谷、荒涼的坡地,採集樹木花草、撿拾澗邊果實,無論大小,仔細觀察,沒有什麼不研究的。至於生長在偏遠地區,我還沒有親自去過的地方,我必定會向四處走訪、見多識廣的人請教,以便徹底了解那些靈草神木的所在。我並不自量力,廣泛採納眾多書籍的說法以及人民的經驗,再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編撰,名為《採藥獨斷》。我會描寫藥材的形狀、梳理其花果、記錄奇珍異寶,並附帶記錄各地的俗稱,希望名稱與實際相符,可以作為後人的參考。等本書完成後,我會將它刻印出版,讓世人知道。

元祿己巳年二月初一日,稻某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