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炮炙全書》~
1. 卷第三
2. 木之屬
3. 柏子仁
即側柏實。
甘、辛,平。蒸熟,曝烈,舂簸取仁,炒研入藥。畏菊花、羊蹄草。
白話文:
就是側柏的果實。
味道甘甜、帶點辛辣,性平。將果實蒸熟後,放在太陽下曬乾,然後用杵搗,再用簸箕篩選取出種仁,將種仁炒過並研磨成粉末入藥。使用時要避免與菊花、羊蹄草一起服用。
4. 側柏葉
苦、澀寒。柏有數種,入藥惟取葉扁而側生者,故曰側柏,或生或炒,各從本方,瓜子、牡蠣桂為使,畏菊花、羊蹄、諸石及面曲,伏砒硝。
白話文:
側柏葉,味道是苦澀的,屬性偏寒涼。柏樹有很多種類,但入藥只取用葉子扁平且側向生長的,所以稱為側柏。側柏葉有生用或炒用之分,需依照不同的藥方使用。瓜子、牡蠣、桂枝可以加強藥效,而菊花、羊蹄、各種礦石類藥材以及麵曲會減弱藥效,此外,側柏葉會抑制砒霜和硝石的藥性。
5. 松脂
苦、甘,溫。凡用松脂,先須煉治,用大釜加水置甑,用白茅藉甑底,又隔細布或縑子,布松脂於上,炊以桑薪,湯減頻添熱水,候松脂盡入釜中乃出之,投冷水既凝又蒸,如此三過,其白如玉,然後入用。伏汞。
松脂市中賣者多雜他木液淚在內,須辨認之。
白話文:
松脂味道苦中帶甘,性溫。凡是使用松脂,必須先經過煉製處理。用大鍋加水,放入蒸籠,用白茅草鋪在蒸籠底部,再隔一層細布或絲絹,將松脂放在上面,用桑木柴火蒸煮。鍋中水減少了,要頻繁地添加熱水。等到松脂完全都滴入鍋中後,就取出。將其投入冷水中使其凝固,然後再蒸煮,這樣重複三次,松脂就會潔白如玉,然後才能使用。松脂能制伏水銀。
市面上販賣的松脂,大多摻雜了其他樹木的樹脂在裡面,必須仔細辨認清楚。
6. 桂心
甘、辛、大熱,有小毒。桂有等,肉桂乃近根之最厚者,辛烈肉厚;官桂即在中之次,厚者味稍淡於肉桂,皮薄少脂。因桂多品,而取其品之最高乃上等,供官之桂也。桂心即去其上粗皮而留其近木之味辛而最精者。桂枝即頂上細枝條,春夏禁服,秋冬宜煎,得人參、甘草、麥門冬、大黃、黃芩、柴胡、地黃、紫石英良,忌見火及生蔥、石脂。
白話文:
桂心,味道甘甜、辛辣,藥性非常熱,帶有一點點毒性。桂有許多種類,肉桂是靠近根部最厚實的部分,味道辛辣濃烈且肉質厚;官桂則是中間部位,厚度稍次於肉桂,味道稍微淡一點,皮薄且油脂較少。因為桂的種類很多,所以取其中品質最好的作為上等品,供應官府使用。桂心是去除桂皮外層的粗糙部分,留下靠近木質部味道辛辣且最精華的部分。桂枝是頂端細小的枝條,春夏兩季不宜服用,秋冬兩季適合煎煮服用。桂枝與人參、甘草、麥門冬、大黃、黃芩、柴胡、地黃、紫石英等藥材一起使用效果很好。使用桂枝時,忌諱接觸火,也忌諱與生蔥、石脂一起服用。
7. 桂枝
甘辛,微熱。去上粗皮用。桂須要色紫赤味辛烈者用之,如不辛烈勿入劑,肆中有松浦桂心,殊不中用。
白話文:
桂枝,味甘辛,性微熱。使用時要去除表面的粗皮。桂枝的選用,需要顏色紫紅、味道辛辣強烈的才好,如果味道不夠辛辣就不要入藥。市面上有些松浦桂心,品質差,不能使用。
8. 辛夷
辛、溫。刷去毛,微焙。芎藭為使,惡五石脂,畏菖蒲、蒲黃、黃連、石膏、黃環。
白話文:
辛夷,味道辛辣,藥性溫熱。使用時要刷去表面的絨毛,稍微烘烤過。以芎藭作為輔助藥,不宜與五石脂同用,且忌與菖蒲、蒲黃、黃連、石膏、黃環等藥材一起使用。
9. 沉香
辛、苦,溫,入丸散銼為末,入煎劑惟磨,臨時入之。忌日曝火烘。香之等,凡三,曰沉、曰棧、曰黃熟,沉水者為沉香,半沉者為棧香,不沉者為黃熟香。入藥沉水者上,半沉者次之,不沉者可薰衣及焚燒而已。
沉香今肆中所賣,其氣多焦烈,又置之水中不能沉乃黃熟香類爾。非沉之精美者也。入藥選品之高者用之可也。又有奇南香燔之極清烈,醞藉香之至者。歷考眾書,或以沉香、奇南為二木,或謂沉香皆枯樹根可結,惟奇南乃沉之生結者,其說不同,諸香皆來自外舶,非本方所有,今雖自不能決其是非,然細視之則其類似不同原也,以生結、熟結分之之說不可輕信。
白話文:
沉香,味道辛辣、帶苦味,性質溫和。入藥時,將其磨成粉末,可以用於製作藥丸或散劑。如果是加入煎劑中,則需在使用前才磨成粉末放入。切記不可曝曬於陽光下或用火烘烤。
沉香的種類大致分為三種:沉香、棧香和黃熟香。能沉入水中的稱為沉香,半沉半浮的稱為棧香,不沉水的則稱為黃熟香。入藥以沉水沉香為上品,半沉的棧香次之,不沉的黃熟香則只能用來薰衣或焚燒。
現在市面上所販售的沉香,大多氣味焦烈,且放入水中不會沉,多半屬於黃熟香之類,並非品質精良的沉香。入藥時應選用品質較好的沉香。另外還有一種名為奇南香的沉香,燃燒時氣味極為清冽,是香氣最醇厚的上品。
歷代醫書對於沉香和奇南香的看法不一,有的認為是兩種不同的樹木,有的則認為沉香是枯樹根所結,而奇南香是沉香在生長時結成的。說法眾多,由於這些香料皆來自外國,並非本地產物,我現在也無法確定哪種說法正確。但仔細觀察這些香料,它們確實存在差異,以生結、熟結來區分的說法,不可輕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