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炮炙全書》~ 卷第二 (16)
卷第二 (16)
1. 蓮鬚
甘、澀,溫。花開時採取干,忌地黃、蔥、蒜。
白話文:
這味藥性甘、澀,溫和。應在花朵綻放的時候採摘並晾乾,使用時應避免與地黃、蔥、蒜一同使用。
2. 荷葉
苦,平。畏桐油,伏白銀、硫黃。
白話文:
這味藥性味苦,屬性平和。它與桐油相剋,能夠抑制白銀和硫黃的特性。
3. 芡實
甘,平。凡用蒸熟,烈日曬裂,取仁,亦可舂取粉用,入澀精藥連殼亦可。
白話文:
這味藥性甘、味平。使用時需先蒸熟後,在強烈的日光下曬至開裂,然後取出果仁使用,也可以磨成粉來用。如果要加入有收斂作用的藥物中,連同果殼一起使用也是可以的。
4. 石蓮子
苦,寒。其子中肉黃白色,心內空,無青芽,形細長而頭圓,殼光黑堅硬如石,故名石蓮,別是一種藥物,非藕實也。
白話文:
苦,寒。它的種子肉是黃白色的,裡面是空心的,沒有青芽,形狀細長而頭部圓潤,外殼光滑堅硬如石頭,因此得名「石蓮」,是一種不同的藥物,不是蓮子。
按李瀕湖曰:今藥肆一種石蓮子,狀如土石而味苦,不知何物也。繆仲醇曰:石蓮子產廣中,出樹上,木實,不宜入藥。李中立曰:石蓮不知出何處,殼光黑堅石兩頭停勻有有節者,若無節者,更黑味極苦,此物經百年不壞,吳旻續補扶壽精方云:治噤口痢不思飲食者,用石蓮肉為細末,每服二錢,米湯加蜜調下,此石蓮子非水中所產者,樹出也,因肉內無心名曰石蓮,形似蓮子。
白話文:
李瀕湖說,現在藥鋪裡有一種石蓮子,形狀像泥土和石頭,味道很苦,不知道是什麼東西。繆仲醇說,石蓮子產於廣州,生長在樹上,是一種木質果實,不適合用於藥物。李中立說,石蓮子的來源不明,它的外殼光滑,呈黑色,堅硬如石,兩頭勻稱,有節的;沒有節的石蓮子更黑,味道極其苦。這種東西即使放上百年也不會腐壞。吳旻在《續補扶壽精方》中說,如果患有噤口痢疾,不想吃東西,則可以用石蓮子的果肉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米湯加蜂蜜調和後服用。這種石蓮子不是生長在水中的,而是生長在樹上的。由於果肉內沒有籽,所以稱之為石蓮,形狀類似於蓮子。
又按明滕可齋神農本經會通云:山東有一種木,生石蓮彷彿藕實。石蓮子但形細長而頭光圓,黑色如漆,殼內無心,肉黃色似豆瓣,味甚苦寒。今俗醫不讀本草,不知根源氣味何如,賈人又以遠來為貴,當藕石蓮出賣,以訛亂真,俗醫不辨,亦誤用之,若胃弱食少者誤服,嘔吐反增,惡食愈甚,若痢疾噤口不食者誤服,胃氣愈敗,去死不遠,若清心蓮子飲誤用者,不察去心之說,殺人不少,予特著此以為俗醫之戒服,餌者可不慎乎!清何鎮本草綱目類纂必讀云、余考群書,多言石蓮即深秋之老蓮子也。
白話文:
另外,根據明代滕可齋在《神農本經會通》中的說法:山東有一種樹,結出的果實叫石蓮,形狀類似藕實。石蓮子形狀細長,頭部光滑圓潤,顏色黑如漆,殼內沒有果核,果肉呈黃色,大小類似豆瓣,味道非常苦澀寒冷。現在的一些醫生不讀本草,不知道石蓮的根源和氣味,而商人們又因為石蓮是遠道而來的珍貴物品,就把它當成藕石蓮出售,以假亂真。這些醫生不加辨別,也誤用石蓮。如果胃弱、食量少的人誤服石蓮,會加重嘔吐,厭食的症狀會更加嚴重。如果痢疾患者禁食後誤服石蓮,胃氣會更加衰敗,不久就會死亡。如果清心蓮子飲中誤用了石蓮,沒有注意石蓮去核的說法,就會害死不少人。我特別寫下這段話,作為對醫生的忠告,希望他們服藥時能夠更加謹慎!清朝何鎮在《本草綱目類纂必讀》中說:我考證了許多書籍,大多數都說石蓮就是深秋的成熟蓮子。
按蓮子雖至老而心必存,石蓮子劈破無心,自是別種,以之治白濁及噤口毒痢殊有神聖之功,又非老蓮子所能者,但不識此種產於何地耳。清心蓮子飲並瑞蓮丸,俱是肆中之石蓮劈破無心之一種,非老蓮子也。高明考之二說不同用者,宜審之。
白話文:
蓮子的特點是,即使到了老的時候,它的蓮心依然存在。但石蓮子卻沒有蓮心,它是另一種蓮子,用石蓮子來治療白濁和腹瀉,有很好的效果,這是老蓮子做不到的。只是不知道這種蓮子產於哪裡。清心蓮子飲和瑞蓮丸,都是藥店裡賣的石蓮子,它們都沒有蓮心,不是老蓮子。高明考的二書,對藥材的使用方法不同,需要仔細辨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