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稻生宣義

《炮炙全書》~ 卷第二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二 (15)

1. 川椒

辛,熱,有毒。去核及閉口者,微炒出汗,乘熱入竹筒中,搗去裡面黃殼取紅用。杏仁為使,畏款冬花、防風、附子、雄黃,可收水銀。中其毒者,涼水、麻仁漿解之,五月勿食椒。

李瀕湖曰:蜀椒肉厚皮皺,其子光黑如人之瞳仁,故謂之椒目,他椒子雖光黑亦不似之,若土椒則子無光彩矣。

白話文:

川椒,味道辛辣,藥性燥熱,並且有毒。使用時要去除籽核和未開口的果實,稍微炒過使其出汗,趁熱放入竹筒中搗碎,去除裡面的黃色外殼,取紅色的部分來用。使用時可以搭配杏仁,但要避免與款冬花、防風、附子、雄黃一同使用,川椒可以吸收水銀。如果中毒,可以用涼水或麻仁漿來解毒,五月份不要食用川椒。

李時珍說:蜀地產的川椒果肉厚實,外皮皺褶,籽粒光滑黑亮,像人的瞳孔,所以又叫做椒目。其他地方產的椒籽雖然也光滑黑亮,但並不像蜀椒這樣。如果土產的椒,籽就沒有光澤了。

2. 胡椒

辛辣熱。

白話文:

辛辣且性質溫熱。

3. 蓽澄茄

去柄及皺皮,蒸,杵細,曬乾。

白話文:

去掉蒂頭和皺皮,蒸過後,搗成細末,曬乾。

4. 吳茱萸

辛、苦,大熱,有毒。鹽湯洗去苦烈汁,焙乾用。閉口者有毒。蓼實為使,惡丹參、硝石、白堊,畏紫石英。

白話文:

辛辣、苦澀,藥性非常熱,有毒性。用鹽水洗去它苦辣的汁液,烘乾後使用。如果果實閉合沒有裂開,就表示有毒。蓼實可以幫助它發揮藥效,它不宜與丹參、硝石、白堊一起使用,並且畏懼紫石英。

5. 茶葉

苦、甘,微寒。以新芽一發,便長三四分許,其粗如針,味甘氣芳,最為上品,堪入藥中。惡榧子,服威靈仙、土茯苓者。忌飲茶。

李念莪曰:茶葉以味甘不澀,氣芳如蘭,色白如玉者為良,昔人多言,其苦寒不利脾胃,及多食發黃消瘦之說,此皆語其粗惡、苦澀者耳。故入藥須擇上品,方有利益。

白話文:

茶葉,味道苦中帶甘,性質稍微偏寒。剛長出的嫩芽,大約長到三、四分長,粗細像針一樣,味道甘甜,氣味芬芳,是品質最好的,可以入藥。它與榧子相剋,服用威靈仙、土茯苓的人,忌諱喝茶。

李念莪說:茶葉以味道甘甜不澀、氣味像蘭花般芳香、顏色像玉一樣白潤的為上品。以前的人大多說,茶葉苦寒對脾胃不好,以及多喝會使人臉色發黃、身體消瘦的說法,這些都是指品質粗劣、味道苦澀的茶葉。所以入藥必須選用上等茶葉,才會有益處。

6. 孩兒茶

苦、甘、澀,平。出南番系細茶,末入竹筒中,緊塞兩頭,埋汙泥溝中,日久取出,搗汁熬製而成。其塊小而潤澤者為上,塊大焦枯者次之。番人呼為烏爹泥,又呼為烏疊泥,俗因搽小兒諸瘡效,每呼為兒茶,又呼為孩兒茶。

白話文:

味道苦、甘甜、澀,藥性平和。產於南方外國,屬於細茶類。將茶末放入竹筒中,緊緊塞住兩端,埋在汙泥溝裡,經過一段時間取出,搗碎取汁熬製而成。其中,呈現小塊且潤澤的品質最好,塊大且焦枯的品質較差。外國人稱之為「烏爹泥」,又稱「烏疊泥」。民間因為它塗抹在小孩的各種瘡傷上有效,所以稱之為「兒茶」,又稱「孩兒茶」。

7. 甜瓜蒂

苦,寒。

按本草圖經云:瓜蒂即甜瓜蒂也,活人指掌補註云,瓜蒂即絲瓜帶。俗名藤蘿,二說不同。

白話文:

苦,性寒。

依照《本草圖經》所說:瓜蒂就是甜瓜的蒂。《活人指掌補註》則說,瓜蒂是絲瓜的蒂,俗名又叫藤蘿,這兩種說法不同。

8. 蓮子

甘,平,澀。不去心令人作吐,凡使須去心,蒸焙用。得茯苓、山藥、白朮、枸杞子良,青心名蓮薏,苦寒亦入藥。

謝在杭曰:趙州寧晉縣有石蓮子皆埋土中,不知年代,居民掘土往往得之有數斛者,其狀如鐵石,而肉芳香不枯,投水中即生蓮葉,食之令人輕身延年,已瀉痢諸疾,今醫家不察,乃以番蓮子代之,苦澀腥氣,嚼之令人嘔逆,豈能補益乎!

白話文:

蓮子,味甘,性平和,有收斂固澀的作用。如果沒有去除蓮子中心的綠色蓮子心,會讓人想吐,所以使用時必須去除蓮子心,並且要蒸過或烘乾後再用。蓮子搭配茯苓、山藥、白朮、枸杞子一起使用效果很好。青色的蓮子心稱為蓮薏,味苦性寒,也可以入藥。

謝在杭說:趙州寧晉縣有石蓮子,都埋在土中,不知道經過多少年代了,當地居民挖土常常可以挖到好幾斛。石蓮子的外觀像鐵石,但是裡面的果肉仍然芳香不腐壞,丟到水裡就可以長出蓮葉。食用石蓮子可以讓人身體輕盈、延年益壽,還可以治療拉肚子等疾病。現在的醫生不了解,竟然用番蓮子來代替石蓮子,番蓮子味苦澀且有腥味,嚼起來會讓人想吐,怎麼可能有補益的效果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