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炮炙全書》~ 卷第二 (12)
卷第二 (12)
1. 石蜜
甘,溫。即白砂糖。
白話文:
味甘,性溫。就是現在的白砂糖。
2. 蔬之屬
3. 韭子
辛、甘,溫。爆干,簸去黑皮,炒黃用。韭葉不可與蜜及牛肉同食。
白話文:
味辛、味甘,性溫。將韭菜籽曬乾後,去除黑色外皮,炒至黃色後使用。韭菜葉不可以和蜂蜜及牛肉一起食用。
4. 蔥莖白
辛,平。同蜜食殺人,服地黃、常山忌食。
白話文:
味道辛辣,性平和。和蜂蜜一起吃會使人喪命,服用生地黃、常山時要忌食。
5. 大蒜
辛,溫、有毒。不可同蜜食,殺人。
白話文:
味道辛辣,性質溫熱,有毒性。不可以和大蒜一起和蜂蜜食用,會致命。
6. 白芥子
辛,熱。微焙擊碎,用生絹袋盛入煮,勿煎太過,則味苦辣。
白話文:
白芥子,味道辛辣,性屬熱。稍微烘烤後搗碎,用生絲絹布袋裝起來放入鍋中煮,不要煮太久,否則味道會變苦且更辛辣。
7. 蕓薹子
即油菜,辛溫。
白話文:
蕓薹子就是油菜的種子,味道辛辣,屬性溫熱。
8. 萊菔子
辛,溫,甘,平。
白話文:
味道辛辣,藥性溫熱,味道帶有甘甜,藥性平和。
9. 生薑
辛,溫。去皮則熱,留皮則冷。秦椒為使,殺半夏、莨菪毒,惡黃芩、黃連、天鼠糞。
繆仲醇曰:生薑不宜使熟,宜搗絞汁,待藥煎成,傾方不失生字之義。如入藥煎,乃熟姜非生薑。
白話文:
生薑,味道辛辣,性質溫熱。如果去除薑皮,它的熱性會更強,如果保留薑皮,它的熱性會比較弱。它能輔助秦椒的藥效,並能解除半夏、莨菪的毒性,但與黃芩、黃連、天鼠糞一起使用則會產生不良反應。
繆仲醇說:生薑不適合煮熟使用,最好是搗碎絞汁,在其他藥材煎好後再加入,這樣才不會失去生薑的原有藥性。如果將生薑放入藥材一起煎煮,那就變成熟薑,而不是生薑了。
10. 乾薑
苦、辛,大熱。微炒用,若治產後血虛發熱及止血俱炒黑,溫中炮用,散寒邪理肺氣止嘔生用。使惡殺同生姜。
造乾薑法,以母姜水浸三日,去皮,又置流水中六日,更刮去皮,然後曬乾,置瓷缸中釀三日乃成也。藥肆中以母姜略煮過,然後曝之令乾,名之乾薑售,非是。
白話文:
乾薑,味道苦、辛,藥性大熱。稍微炒過後使用,如果用來治療產後血虛發熱以及止血,則需要炒到焦黑。溫中散寒要用炮製過的,散寒邪、調理肺氣、止嘔要用生的。它的藥效會被使惡這種藥物抵消,與生薑一起使用會增強藥效。
製作乾薑的方法是,用母薑浸泡在水中三天,去除外皮,再放到流動的水中浸泡六天,再次刮去外皮,然後曬乾,放入瓷缸中密封三天就完成了。藥材行所販售的乾薑,是把母薑稍微煮過,然後曬乾,就叫做乾薑販售,這是不對的。
11. 胡荽
辛,溫,有小毒。凡服一切補藥,有白朮、牡丹皮者咸忌之。伏石鐘乳。
白話文:
胡荽(香菜),味辛,性溫,帶有輕微毒性。凡是服用任何補藥,裡面含有白朮或牡丹皮的,都應當避免食用香菜。另外,它還會使石鐘乳的藥效減弱。
12. 山藥
即山薯。
甘,平。惡甘遂。
山薯形長者是也。一種形如手掌,名佛掌薯。又有番薯即紅山藥。其根如姜而大,皮薄而紫。異物志謂之甘薯。一名朱薯,此二種俱可供饌。惟山薯入藥,要山中生經十年以上者,洗去土留皮,竹篩盛置檐風處候完干,收之。或置焙籠中,微火烘乾亦佳。臨用削去皮,藥肆所賣者,大率系家園種者皆削去皮,以米粉石灰拌,使干之,用須水洗,色白者為佳,青黑者不堪。
白話文:
山藥,又稱山薯。
味甘,性平。忌與甘遂同用。
山薯是指形狀長條的品種。其中一種形狀像手掌,叫做佛掌薯。另外還有番薯,也就是紅山藥,它的根像薑一樣大,皮薄而呈紫色。《異物志》稱其為甘薯,也叫朱薯,這兩種都可以食用。只有山薯才能入藥,而且必須是生長在山中十年以上的,洗去泥土,保留外皮,放在竹篩中,置於屋簷下通風處,等完全乾燥後再收起來。或者也可以放在焙籠中,用微火烘乾。使用時要削去外皮。藥店賣的山藥,大多是家裡種的,都已削去外皮,並用米粉和石灰拌過,使其乾燥。使用前要用水洗過,顏色呈白色的是佳品,青黑色的就不好。
13. 百合
甘,平。花白者入藥。
白話文:
味甘,性平和。花朵是白色的可以入藥。
14. 冬葵子
甘,寒,滑。黃芩為使,伏硫黃。
葵今處處有之,古人種為常食,今之種者頗鮮,苗高三四尺,莖葉似蜀葵而差,小花極微細。有紫莖、白莖二種,以白莖為勝,以秋種覆養經冬至春作子者謂之冬葵子。入藥世俗相承,以錢葵當葵菜,非是。
白話文:
味甘,性寒,有滑利的作用。使用黃芩來引導藥效,可以制伏硫黃的毒性。
葵這種植物現在到處都有,古人種植它當作日常食物,現在種的人卻很少。它的幼苗大約三、四尺高,莖和葉子像蜀葵但稍微小一點,花朵非常細小。有紫莖和白莖兩種,其中以白莖的品質較好。在秋天種植,覆蓋養護,經過冬天到春天結成果實的,就叫做冬葵子。入藥是世俗相傳的用法,但現在一般人把錢葵當作葵菜使用,這是錯誤的。
15. 藜
甘,平。有二種,凡使高二尺五六寸為妙,若長若短皆不中用也,生牆下樹下者不可用。
白話文:
藜,味甘,性平。它有兩種,一般來說,使用高度約二尺五六寸的藜最好,太長或太短的都不合用。生長在牆邊或樹下的藜,不可以拿來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