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炮炙全書》~ 卷第二 (12)
卷第二 (12)
1. 石蜜
甘,溫。即白砂糖。
2. 韭子
辛、甘,溫。爆干,簸去黑皮,炒黃用。韭葉不可與蜜及牛肉同食。
白話文:
這種草藥的味道是辛辣和甘甜,性質溫和。使用時應將其曬乾,然後篩去外層的黑皮,再炒至金黃色後使用。韭菜葉不能與蜂蜜及牛肉一同食用。
3. 蔥莖白
辛,平。同蜜食殺人,服地黃、常山忌食。
白話文:
這味藥性辛、性平。與蜂蜜一同食用會有致命危險,服用地黃或是常山時不宜食用。
4. 大蒜
辛,溫、有毒。不可同蜜食,殺人。
白話文:
這東西性辛、溫,而且有毒。不可以和蜂蜜一起吃,因為這樣會致命。
5. 白芥子
辛,熱。微焙擊碎,用生絹袋盛入煮,勿煎太過,則味苦辣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材性辛、熱。稍微烘焙後敲碎,使用生綢袋子裝好來烹煮,不要煮太久,否則味道會變得苦辣。
6. 蕓薹子
即油菜,辛溫。
白話文:
這就是油菜,它的性味是辛溫。
7. 萊菔子
辛,溫,甘,平。
8. 生薑
辛,溫。去皮則熱,留皮則冷。秦椒為使,殺半夏、莨菪毒,惡黃芩、黃連、天鼠糞。
白話文:
辛辣、溫熱。去皮的話效果熱,留皮的話效果涼。秦椒用作引導藥,可以消除半夏、莨菪的毒性,但與黃芩、黃連、天鼠糞相剋。
繆仲醇曰:生薑不宜使熟,宜搗絞汁,待藥煎成,傾方不失生字之義。如入藥煎,乃熟薑非生薑。
白話文:
繆仲醇說:生薑不適合煮熟,應該搗碎絞汁,等到藥煎好後,倒入生薑汁,這樣纔不失去「生」字的含義。如果把生薑放入藥中一起煎煮,那生薑就變成了熟薑,而不是生薑了。
9. 乾薑
苦、辛,大熱。微炒用,若治產後血虛發熱及止血俱炒黑,溫中炮用,散寒邪理肺氣止嘔生用。使惡殺同生薑。
白話文:
這味藥性苦、辛,屬性大熱。稍微炒過後使用,如果治療產後血虛導致的發熱或是需要止血時則要炒至黑色,溫中散寒時應炮製使用,散去寒邪、理順肺氣、止吐則生用。使用的時候可以與生薑一起以增強其效用。
造乾薑法,以母薑水浸三日,去皮,又置流水中六日,更刮去皮,然後曬乾,置瓷缸中釀三日乃成也。藥肆中以母薑略煮過,然後曝之令乾,名之乾薑售,非是。
白話文:
製作乾薑的方法,是用母薑浸泡在水中三天,然後去皮,再放在流動水中六天,然後再颳去皮,然後曬乾,放入瓷缸中釀製三天後就完成了。藥店裡用母薑稍微煮過,然後曬乾,稱之為乾薑出售,這不是真正的乾薑。
10. 胡荽
辛,溫,有小毒。凡服一切補藥,有白朮、牡丹皮者咸忌之。伏石鐘乳。
白話文:
辛、溫,略微有毒。凡是服用任何補藥,裡面含有白朮、牡丹皮的,都忌諱一起服用。伏石就是鍾乳石。
11. 山藥
即山薯。
甘,平。惡甘遂。
白話文:
這就是山藥。
味甘,性平。與甘遂相惡。
山薯形長者是也。一種形如手掌,名佛掌薯。又有番薯即紅山藥。其根如薑而大,皮薄而紫。異物志謂之甘薯。一名朱薯,此二種俱可供饌。惟山薯入藥,要山中生經十年以上者,洗去土留皮,竹篩盛置檐風處候完干,收之。或置焙籠中,微火烘乾亦佳。臨用削去皮,藥肆所賣者,大率系家園種者皆削去皮,以米粉石灰拌,使干之,用須水洗,色白者為佳,青黑者不堪。
白話文:
山薯形狀細長的是野山藥。還有一種形狀像手掌的是佛手薯。還有一種紅薯,也叫做紅山藥。紅薯的根像生薑一樣,但更大,皮薄紫紅。異物志稱它為甘薯。還有一種朱薯,這兩種都可以食用。
只有野山藥可以入藥,需要在山中生長至少十年。將其洗去泥土,留下皮,放在竹篩中,放在屋外風口處曬乾。或者放在烤籠中,用小火烘乾也可以。用之前去掉皮,藥店裡賣的野山藥,大部分是家裡種的。都去掉了皮,用米粉石灰拌勻,使它變乾。使用前要用水洗,顏色白的是最好的,青黑色的是不能用的。
12. 百合
甘,平。花白者入藥。
13. 冬葵子
甘,寒,滑。黃芩為使,伏硫黃。
白話文:
這味藥性甘、寒,質地滑順。使用黃芩作為引導藥,能調控硫黃的功效。
葵今處處有之,古人種為常食,今之種者頗鮮,苗高三四尺,莖葉似蜀葵而差,小花極微細。有紫莖、白莖二種,以白莖為勝,以秋種覆養經冬至春作子者謂之冬葵子。入藥世俗相承,以錢葵當葵菜,非是。
白話文:
葵菜現在到處都有,古人經常種來當作食物,現在種的人很少。葵菜苗高三四尺,莖葉像蜀葵,但比較小,花很小很細。有紫莖和白莖兩種,以白莖為好。秋天種下,覆蓋養護,經過冬天到春天結出的子,叫做冬葵子。入藥時,一般人常常用錢葵代替葵菜,這是不對的。
14. 藜
甘,平。有二種,凡使高二尺五六寸為妙,若長若短皆不中用也,生牆下樹下者不可用。
白話文:
這味藥性甘、味平。共有兩種,選用時應挑選高度約二尺五六寸的為最佳,如果比這個高度更高或更低的都不適合使用。生長在牆邊或是樹下的也不能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