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稻生宣義

《炮炙全書》~ 卷第一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一 (9)

1. 芍藥

苦、酸,寒,多生用,避其寒,酒炒,入血藥,醋炒,血虛者煨用,須丸為使,惡石斛芒硝、畏硝石、鱉甲小薊,反藜蘆、○須丸即代赭石一名,別本作雷丸

白話文:

苦、酸,性寒,多以生藥材使用,避免其寒性,用酒炒過,用於活血藥物,用醋炒過,血虛的患者可以用,需要丸劑做成引導藥,不適合與石斛、芒硝一起使用,畏懼硝石、鱉甲、小薊,與藜蘆相沖。○須丸即代赭石,別的版本寫作雷丸。

山產者力洪,人家種植者根雖肥大而香,味不佳,其品滋多,入藥宜單瓣之根,赤白隨花之色也,有木芍藥草芍藥二品,藥中所用多取信濃州者,色絕白,聞信濃州產山錫杖,又謂之土鴉結皮,掘家貨於四方,花葉如單瓣芍藥而微異,即草芍藥也。

白話文:

山產的芍藥力氣強盛,人工種植的芍藥儘管根部肥大而芬芳,但味道不好,其花色品種較多,入藥時宜選用單瓣的根部,赤白色隨花朵的顏色而變化。芍藥分為木芍藥和草芍藥兩種,中藥中所用的芍藥多取自信濃州產的,顏色非常白。聽說信濃州產有一種山產的錫杖,又稱之為「土鴉結皮」,從四面八方挖來當作貨物販賣。其花葉與單瓣芍藥相似,但略有不同,這就是草芍藥。

2. 牡丹

苦、辛,微寒,赤者利血,白者補人,以銅刀劈破去骨,酒洗,微焙。畏貝母、大黃、菟絲子,忌蒜胡荽伏砒。

白話文:

苦、辛,性微寒,紅色的澤瀉利血,白色的益氣補人。用銅刀劈開,取去裡面的絨毛(骨),用酒洗淨,再稍加烘焙就可以了。澤瀉的禁忌藥物:貝母、大黃、菟絲子;忌服食蒜、胡荽、伏砒。

3. 木香

苦、辛,溫,形如枯骨,味苦黏牙者良,凡入理氣藥,只生用之,若欲止瀉,須以麵裹煨熟用。

李瀕湖曰,昔人謂之青木香,後人因呼馬兜鈴根為青木香,乃呼此為南木香、廣木香以別之,今人又呼一種薔薇為木香,愈亂真矣。

白話文:

李瀕湖說,以前的人稱呼它為青木香,後世之人因而稱呼馬兜鈴根為青木香,於是就以南木香、廣木香來稱呼它,以區別這兩種。如今人們又稱呼一種薔薇花為木香,這更加混亂了。

按寇宗奭曰:常自岷州出塞,得青木香持歸,西洛葉如牛蒡,但狹長,莖高二三尺,花黃一如金錢,其根即香也,生嚼即辛香,尤行氣,此種今見有之,人亦多識之。

白話文:

據寇宗奭說:我常從岷州出關,帶回青木香。西洛葉子像牛蒡,但狹長,莖高二三尺,花黃像金錢一樣,根就是香。生嚼辛香,尤其行氣,這種植物現在見得到,人們也多認識它。

4. 高良薑

辛,大溫,炒用。

5. 紅豆蔻

高良薑子,苦、辛,溫。炒過入藥。肆中名伊豆縮砂,售者乃此也。

6. 草豆蔻

澀辛,熱,麵裹煨去皮用。

7. 草果

大辛,熱,○本草載與草豆蔻同條,不分主治,然雖為一物,治微有不同,長大如訶子,皮黑厚而稜密,子粗而辛臭。草豆蔻大如龍眼而形微長,皮黃白薄而稜峭,其仁大如縮砂而辛香氣和也。

白話文:

大辛,性熱,○本草記載與草豆蔻同屬一類,主治不分,但雖然是同種東西,但治療方面仍有微妙的不同,長得像訶子那麼大,皮黑而厚且稜密,果實粗大辛臭。草豆蔻像龍眼那麼大,形狀略長,皮黃白而薄,稜角尖銳,果仁像縮砂那麼大,辛香氣和順。

8. 白豆蔻

辛,大溫。去皮研細,不見火,乘沸點服。

9. 縮砂

辛、澀,溫,先和皮慢火炒熟,去殼研用。

10. 益智

辛、溫,去殼,鹽水炒研用。

11. 蓽茇

辛,熱,去梃用頭,以醋浸一宿,焙乾,刮去皮、粟子,令淨,免傷肺,令人上氣。

12. 肉豆蔻

苦、辛,溫。形類彈丸,油色肥實者佳。以糯米粉裹於𤎖火中煨熟,去粉用,勿犯鐵器。

白話文:

苦、辛,性溫。形狀像彈丸,油色肥實的最佳。用糯米粉包裹後,在文火中煨熟,去掉粉末即可使用,避免接觸鐵器。

13. 補骨脂

苦、辛,大溫,微炒用,一法用鹽酒浸一宿,蒸過,曬,微炒用。惡甘草,忌蕓薹及諸血,得胡桃胡麻良。

白話文:

苦、辛,大溫,微炒使用, 另一種方法是將其用鹽酒浸泡一夜,蒸過後曬乾,微炒使用。與甘草相剋,忌食蕓薹及各類含血的食物,可適當搭配核桃、芝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