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稻生宣義

《炮炙全書》~ 卷第一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一 (8)

1. 龍膽草

苦、澀,大寒,甘草湯浸一宿,曬乾用。貫眾、小豆為使,惡地黃、防葵。

白話文:

龍膽草,味道苦澀,藥性非常寒涼。使用時,可以用甘草湯浸泡一個晚上,然後曬乾使用。它的藥效可以被貫眾、小豆加強,但會與地黃、防葵產生不良作用。

2. 細辛

大辛,溫。曾青、棗根為使,惡黃耆、狼毒、山茱萸、忌生菜、貍肉,畏硝石、滑石,反藜蘆。細辛根細,味極辛,有紫白二色,南部地方多有之。藥肆中往往以馬蹄香充之,非是也。又有杜蘅與馬蹄香相類,俱根粗而少辛味。本草注混二物為一。蓋繇不識杜蘅也,杜蘅其氣如蓴蕪北地有之。

白話文:

細辛,味道非常辛辣,藥性溫熱。使用時,可以搭配曾青、棗根來輔助藥效,但要避免與黃耆、狼毒、山茱萸同用;食用時,忌生菜、貍肉;還怕硝石、滑石,如果與藜蘆同用則會產生反作用。細辛的根很細,味道非常辛辣,有紫、白兩種顏色,南部地區比較多。藥材店常常用馬蹄香來冒充細辛,這是不對的。還有一種叫做杜蘅的植物,和馬蹄香很相似,它們的根都比較粗,而且辛辣味很少。《本草》的注釋將這兩種植物混為一談,是因為不認識杜蘅的緣故。杜蘅的氣味像蓴菜和蕪菁,北方地區有生長。

3. 白薇

苦、咸,寒,以酒洗用。惡黃耆、大黃、大戟、乾薑、大棗、乾漆、山茱萸。

白話文:

白薇,味苦、味鹹,性寒。使用時要用酒洗過。它不宜與黃耆、大黃、大戟、乾薑、大棗、乾漆、山茱萸一起使用。

4. 當歸

甘、辛,溫。凡用去頭尖硬處,並塵土以水洗淨,切片,微焙。行表,酒洗,行上,酒浸。頭止血而上行,身養血而中守,梢破血而下流,全活血而不走。惡䕡茹、濕面,畏菖蒲、海藻、牡蒙、生薑,制雄黃。

按當歸以紫色者為勝,聞此種產越中州山中,而人不知採為時用,甚為可恨也,今太和山城州諸處多栽蒔為貨,其色白且為較利,採時沸湯略煮過,日曬乾,不堪入藥,惟冬月掘取者乃以水洗淨,曬乾,潤而甘香,宜用之,納之,瓦罐密封,可免蛀壞。

白話文:

當歸,味道甘甜、辛辣,性質溫和。凡是使用當歸,要去除頭部尖硬的部分,並將灰塵泥土用水洗淨,切成薄片,稍微烘烤。如果要讓藥性作用於體表,就用酒洗過;如果要讓藥性往上走,就用酒浸泡。當歸頭部有止血且藥性往上走的功效,當歸身則有養血且藥性守於中焦的功效,當歸尾則有破血且藥性往下走的功效,整株當歸則有活血但不發散的功效。當歸忌與䕡茹、濕麵一起食用,也怕菖蒲、海藻、牡蒙、生薑,可以制伏雄黃的毒性。

據說紫色當歸品質最好,聽說這種當歸產於越州山中,但人們卻不知道採來使用,實在很可惜。現在太和山、城州等地大多種植當歸作為商品,但這種當歸顏色白而且藥效較弱,採收時用滾水稍微燙過,再曬乾,不適合入藥。只有冬天挖取的當歸,用水洗淨、曬乾後,才會油潤甘甜,適合使用。將當歸放入瓦罐中密封保存,可以避免蟲蛀。

5. 芎藭

辛、苦,溫,白芷為使,畏黃連,伏雌黃、蘼蕪。芎產丹後州最勝他處。

白話文:

辛辣、味苦,性溫,使用白芷能加強藥效,忌與黃連同時使用,會被雌黃、蘼蕪抑制藥性。芎藭以四川丹州所產的品質最好,勝過其他地方的。

6. 蛇床子

苦,平,甘,辛,去塵土,淨用,惡牡丹皮、貝母、巴豆,伏硫黃。

白話文:

蛇床子,味道苦,性質平和,帶點甘甜和辛辣。使用時要去除上面的塵土,洗乾淨再用。它不宜與牡丹皮、貝母、巴豆一起使用,並且會抑制硫黃的作用。

7. 藁本

苦、辛,微溫,惡䕡茹,畏青葙子。市名犛牛藁本者乃真,余非是。

白話文:

味苦、味辛,性質稍微溫熱,不宜與䕡茹一起使用,並且害怕青葙子。市面上稱為犛牛藁本的才是真正的藁本,其他的都不是。

8. 白芷

辛,溫,市人寸截或片削,以石灰拌勻曬、收,用時水洗淨。當歸為使,惡旋覆花、制雄黃、硫黃。

白話文:

白芷,味道辛辣,藥性溫熱。市面上的人將白芷切成小段或薄片,用石灰攪拌均勻後曬乾、收集起來。使用時,用水清洗乾淨。使用白芷時,可以搭配當歸作為輔助藥,但要避免與旋覆花、雄黃、硫黃等藥物一起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