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鏡》~ 卷之一 (8)
卷之一 (8)
1. 中風
大法中風諸症,總屬風疾,初中之時,不論在表在裡,必先以攻痰祛風為主,待其甦醒,然後審其經絡,分其氣血而治之,不可因其內氣之虛,而驟用補劑。蓋一中之間,道路已為風痰阻絕,雖欲補之,孰從而補之?若其病的系大虛,口眼不喎斜,手足不偏廢,便溺不阻澀,但汗出不休,眩暈不定,四肢軟弱,氣息短促,方可用獨參湯。而猶必佐以去白陳皮,加以薑汁、竹瀝,始可服也。
若無監製,一時或可以愈疾,而痰邪不泄,終當為患,他日或發癰疽,必無藥可治者,切宜慎之。即腦、麝、牛黃等藥,初中時亦不宜驟用,恐引風氣入於骨髓,又不可用大戟、芫花、甘遂以泄大腸之經。大抵於行痰祛風劑中,日淺則加以順氣,日久則惟活血為要耳。
藥例
初中風不省人事,乃風痰壅盛,迷其胸膈也。
宜以天花粉、荊芥各二三兩,水煎服。加薑汁、竹瀝,磨枳實、沉香各一錢,或二錢灌之。若牙關緊,即以薑製南星同麝香少許,擦之自開。灌此藥,直待其醒,再進此藥,然後以他藥進之。
中腑為在表,法當汗之。
宜以麻黃為君,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甘草之類為佐,以發其表;南星、半夏、瓜蔞仁之類,以逐其痰;陳皮、枳殼、紫蘇梗之類,以順其氣,加薑汁、竹瀝服之。
中臟為在裡,法當下之。
宜以大黃為君,枳實、厚朴、甘草為佐,以通其秘;豬牙皂角、穿山甲、木通、菖蒲之類,以開其竅;瓜蔞仁、杏仁、蘇子、防風、荊芥之類,以逐其風痰,加薑汁、竹瀝服之。
中經者,以補血養筋為主。
宜以四物為君,佐以木瓜、薏仁、威靈仙而補血養筋,兼以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細辛、甘草而疏其風,南星、半夏、茯苓、黃芩而治其痰,加薑汁、竹瀝服之。
中血脈者,以養血通氣為主。
宜四物為君,佐以紅花而養其血,兼以枳殼、烏藥、香附、陳皮而通其氣,加薑汁、竹瀝服之。
口眼喎斜,外攻之法,以皂角五兩,去皮子為末,以陳醋和之,左喎塗右手心,右喎塗左手心,以暖水一盞,安向手心,須臾便止,即洗去藥,並抽掣中指。
左邊半身不遂,屬血虛與死血,宜於四物湯中加紅花、桃仁煎之,以薑汁、竹瀝調服。右邊半身不遂,屬氣虛與濕痰,宜於四君子湯中加半夏、南星、陳皮、枳殼煎之,以薑汁、竹瀝調服。
左癱右瘓,四肢不舉,風痹等疾。
麻黃(一斤),白芷,桑皮,蒼朮,甘松,浮萍(各二兩),川芎(三兩),苦參(三兩)
水煎成膏,調酒中服之。服一日,停一日,如此數日,手足自然輕快。又治小兒驚風。
中風痰壅,昏不知人,口眼喎斜,半身不遂。
附子(去皮),南星(各一兩),木香(半兩)
每五錢,生薑九片煎服。
白話文:
中風
中風各種症狀,都屬於風邪導致的疾病。初期,不論是表症還是裡症,都必須先以攻痰祛風為主,待病人甦醒後,再根據經絡、氣血情況進行治療,不可因為病人內氣虛弱,就立即使用補益的藥物。因為中風時,經絡已受風痰阻礙,即使想補益,也無法到達病灶。如果病人症狀是因嚴重氣虛導致,沒有口眼歪斜、肢體偏癱、大小便不通暢等症狀,只是汗出不止、頭暈目眩、四肢無力、呼吸急促,則可以使用獨參湯,但必須佐以去白陳皮、薑汁、竹瀝,才能服用。
如果沒有監控病情,短期內或許可以治癒疾病,但若痰邪未除,終究會成為禍患,日後可能導致癰疽等症,屆時將無藥可治,務必謹慎。即使像腦髓、麝香、牛黃等藥物,初期也不宜立即使用,以免引發風邪入骨髓。也絕對不可使用大戟、芫花、甘遂等瀉下藥物來通利大腸。總而言之,治療中風初期應以祛痰、祛風為主,時間較短則加強順氣,時間較長則以活血為要。
藥例
初期中風,不省人事,是風痰壅盛,阻礙胸膈所致。
宜用天花粉、荊芥各二三兩,水煎服。加薑汁、竹瀝,再磨枳實、沉香各一錢或二錢灌服。如果牙關緊閉,則用薑製南星和少許麝香擦拭牙關,使其張開。灌服此藥,直到病人甦醒,再繼續服用,然後再用其他藥物治療。
中風表症,應發汗。
宜用麻黃為主藥,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甘草等為輔藥,以發散表邪;南星、半夏、瓜蔞仁等,以祛除痰邪;陳皮、枳殼、紫蘇梗等,以順暢氣機,並加入薑汁、竹瀝服用。
中風裡症,應下瀉。
宜用大黃為主藥,枳實、厚朴、甘草等為輔藥,以通利大便;豬牙皂角、穿山甲、木通、菖蒲等,以開通竅道;瓜蔞仁、杏仁、蘇子、防風、荊芥等,以祛除風痰,並加入薑汁、竹瀝服用。
中風經絡受損,應以補血養筋為主。
宜用四物湯為主藥,佐以木瓜、薏仁、威靈仙等補血養筋,再配合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細辛、甘草等疏散風邪,以及南星、半夏、茯苓、黃芩等治療痰邪,並加入薑汁、竹瀝服用。
中風血脈受阻,應以養血通氣為主。
宜用四物湯為主藥,佐以紅花養血,再配合枳殼、烏藥、香附、陳皮等通暢氣機,並加入薑汁、竹瀝服用。
口眼歪斜,可用外治法:取皂角五兩,去皮研末,用陳醋調和,左側歪斜塗抹右手心,右側歪斜塗抹左手心,再用溫水一杯,浸泡手心片刻,即可見效,然後洗去藥物,並按摩中指。
左側半身不遂,屬於血虛和瘀血,宜在四物湯中加入紅花、桃仁煎服,並用薑汁、竹瀝調服。右側半身不遂,屬於氣虛和痰濕,宜在四君子湯中加入半夏、南星、陳皮、枳殼煎服,並用薑汁、竹瀝調服。
左癱右瘓,四肢抬舉困難,風痹等症。
麻黃(一斤),白芷、桑皮、蒼朮、甘松、浮萍(各二兩),川芎(三兩),苦參(三兩)
水煎成膏,用酒調服。一日一服,一日停服,如此數日,手足自然會輕快。此方也可治療小兒驚風。
中風痰壅,昏迷不醒,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。
附子(去皮)、南星(各一兩),木香(半兩)
每次五錢,用生薑九片水煎服。